@ beyond1987
哈哈哈,武汉话毕竟没有粤语那个方言环境。
还是用普通话普适性更好些。
@ beyond1987
哈哈哈,武汉话毕竟没有粤语那个方言环境。
还是用普通话普适性更好些。
这首歌也是广受好评。
比如这篇报道:
视频点击量超过百万 诗意《在此》刷爆武汉人朋友圈
五一小长假期间的首届国际斗鱼直播节上,韩磊演唱一曲描绘诗意大武汉的新歌《在此》,成为当晚最大的亮点。两天来,韩磊和《在此》在武汉人的朋友圈里不断刷屏,现场视频的网络点击量超过百万。不少市民和网友在听过这首歌后纷纷留言点赞,“《在此》不仅仅是歌美,更是唱出了大武汉的自豪感!”
以浩荡的长江为背景,实力唱将韩磊在斗鱼直播节上演唱新歌《在此》。这段演出不仅在当晚激起了现场十万观众的热情,视频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韩磊登台表演期间,斗鱼直播节官方直播间人气爆棚,瞬间峰值达到1068万,演出期间刷屏的弹幕数量达到3万余条。网友们大赞这首歌“大气、诗意”,唱功了得的韩磊也因此被誉为“斗鱼一哥”。连日来,歌曲《在此》的演唱视频不仅被许多市民在朋友圈转发,微博和网络上也被四处转发、点赞。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此》目前的网络播放量已经超过百万。
市民夏女士2日已将《在此》设置成为循环播放的单曲,她评价说:“《在此》真的很好听。韩磊的演唱深情又大气,而歌词和旋律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雅致,它唱出的是对武汉的情感,更能激发起我们武汉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那份热爱,其实一直都蕴藏在我们心里。长江在此、古琴在此、黄鹤在此……我觉得我就在此,就在武汉。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网络上,网友们的热议也让《在此》得到更多关注。网友们评论说,“《在此》展现了大武汉的胸怀,感动!很赞!” “长江《在此》,醉了歌坛,醉了江湖,醉了武汉市民!” “歌词甚好,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觉!宽广大气的歌词,浑厚有力的嗓音,很符合我们大武汉的气质!”
一首《在此》,让不少身处武汉的外地人听出了幸福感。
网友“曾凡荣”遗憾自己没能去直播现场感受氛围,但依然被《在此》感动,“我为我的第二故乡点赞,工作生活在武汉,幸福满满!”
网友“李纯”说,听完这首《在此》感受颇深,“有幸在武汉大学就读4年,终身结下不解之缘!好喜欢的大城市,大气的武汉,大写的武汉人,未来值得期待”。
同样,《在此》也让许多生活在外地的武汉人由衷感到自豪,听出了乡愁。
网友“露小露”说,“还是咱大武汉好,在外漂了这么久,是该回去了!”
网友“大河”说,“《在此》唱出的是情怀,是自由,是豪迈,是故乡的眷恋……”
网友“老林”留言,“马上又和韩磊写出、唱出了我们武汉人的心声!棒!在厦门的我好想念家乡武汉啊!魂牵梦绕!”
更多的网友因为《在此》激发了对大武汉未来的畅想。
网友“依然”说:“尽管未能见证武汉的昨天,但有幸目睹武汉的今天和明天;我,在此。光谷可以作证,这里的山山水水将会留下我的人生梦想,和永恒的足迹。”
网友“李欣”认为,“会有更多的人在此相聚,在此工作,在此生活,在此定居,在此度过人生中的一段时光,在此谱写一段回忆。见证武汉每天不一样发展快速的同时,也可以行走在武汉的街巷,探访武汉的历史过往,会更加深爱这座城市”。
湖北日报旗下荆楚网有开设专题,网址如下:
http://news.cnhubei.com/xw/2018zt/zaici/
这是首很不错的歌,非常好听!
有利于武汉对外宣传!
香港之所以有现在的繁荣,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环境,并不能和武汉简单进行类比。你这里举例,是不适恰的。
而且就是香港,未来前景也不看好,他没有很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这正是原因之一。
没有中国大陆,就没有香港。中国大陆是香港生存的前提,百年来从未改变。香港寄生于中国大陆。
中国有一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香港靠什么呢?
答案是: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让给英国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居民以捕鱼為生。捕鱼能致富吗?当然不能。不过那时候的香港人虽苦,过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英国占领香港后把香港建设成英国对中国的转口港,香港这就发达了。这时候香港人吃的是什么?是中国辛勤创造的财富,不再是香港附近水中的鱼。换句话说,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国的一群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生产力,生活虽好并不踏实。
事实是,香港人优裕的生活是建筑在香港成为西方世界在中国的桥头堡上。这是西方人的骄傲,香蕉华人的光荣,中国人的耻辱。
很多人,尤其是香蕉华人,肯定不同意上述香港寄生中国的说法。让我们用一些简单的数字来说明。
香港与九龙分别于1842年与1856年割让给英国,但是在1950年以前并不比中国的大城市更繁荣,譬如武汉、天津与上海。香港真正的繁荣开始于5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与封锁,香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
当年一个只有两、三百万人口的香港是一个六、七亿人口唯一的对外贸易的港口,香港能不富得流油吗?
举例来说,每一个在香港做进出口的公司要抽取4%进出口值作为利润。4%的利润是不得了的,很多高科技公司连它一半的利润都没有。香港人做的是坐地分赃的无本生意,除了说几句英语与准备几份英文的文件什么本事都不需要。
但是由于中国主张自力更生,香港的繁荣在这段时间是有限的。
香港经济真正的腾飞起於中国的改革开放。被西方封锁将近三十年的大陆,一旦政策从自力更生变成改革开放,需要从西方引进的物质是不得了的。
香港的恒生指数1978年以前接近500点,1998年达到18000点,20年内翻了40倍。没有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国家在转口贸易的操纵,香港经济是不可能腾飞的。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亚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济也要做中国的金融中心。可惜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为事实,香港连广东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干实干,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数钞票就可以过美好的日子,这不但非常浅薄而且跟本不真实,整个香港都活在幻想里。
香港是一个非常畸型的社会,七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没有农业、没有工业、只有服务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例子。
七百万不事生产的香港人吃大陆的、喝大陆的,却最看不起大陆人。这也是世界奇观。
我们必须有确切的认知,七百万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全世界235个国家中排名第97,高于老挝(100)、以色列(101)、约旦(103)、丹麦(108)、芬兰(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国家。
请问:上面哪一个国家是只有服务业、仅靠服务业为生的?
回答:没有,一个也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实上,如果连新加坡都可以有工业,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没有任何理由不从事工业生产。
香港人的虚荣从不愿意从事实际生产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香港的经济有三大支柱:转口、金融、观光。
香港的转口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缺乏竞争力,必被淘汰。
香港的金融属于欺客的金光党,看它的证券市场就知道了。
香港的观光资源非常贫乏,除了一堆高楼就是迪士尼乐园,没有自己的文化与特色,还不如广州。
香港的未来并不看好。
网约车出事不是一次两次了,前些年广东新快报都报道过,会把单身女性强行拖去酒店。
所以公安部有过针对提醒,
1.记下车牌和司机信息给家人。一个人出门,不管是网约车还是正规出租车,都要把车牌和司机的信息记下来,并发给朋友或者家人上车后,故意提高声调打电话给亲友,在通话中“恰巧将自己所乘坐车辆信息”告知。比如自己的乘车车牌、线路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这样,可以给心怀不轨的人带来一定的心理顾虑。
2.上车坐司机后面的位置。上车一定要坐司机背后,单独一人最好不要坐在副驾驶位置。
3.不跟不认识的人拼车。深夜女子单独乘车,应提高警觉,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及贵重物品。同时尽量避免拼车,因为这些看似拼车的人,可能和司机是一伙的。
4.到大马路上再打车。最好走到马路上去拦行驶中的空车。不要打停在路边或者偏僻、阴暗路段的车,避免遇到借用出租车蹲点的不法分子。
5.随时注意行车路线。很多人上车后就自顾自地玩手机听音乐,甚至有困意就睡觉,在夜间单独坐车的情况下,要避免这种行为。上车后要打起精神,并首先打开车窗,万一遇不测,可及时呼救。同时,呼救要有针对性,不能单呼“救命”,人家会以为在开玩笑。
6.第一时间求救报警。如果遇到不法侵害,要保持冷静,寻求时机向路人求助,也可以记住对方体貌特征,事后第一时间报警。
平时预计单独出门会搭乘陌生人车辆时也不要打扮的太吸引人或者露富。反正,坐在车上才发现危险这个时候已经凶多吉少了,所以其实尽量避免一个人单独乘陌生人车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那个是凤凰山公租房,最开始考虑到富士康及附近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居住需求,但其实后来该区域的用工人数未达预期,需求没预计的那么大,所以完成主体建筑后就一直没进行水电配套和装修工作。
湖北经济学院、719研究所、富士康园区都在这附近。
2018年经济挤水分将会是部分省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年初,内蒙古、天津等省份主动核减GDP、财政收入等数据引发关注。
地方为何主动“挤水分”?
地方财政压力日益突出是一大原因。此外,我国将于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改革,促使地方主动调整。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或成趋势。
2017年10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将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在 2019 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此次GDP核算方式的改革实际上是贯彻、执行中央深改组第28次、36次会议的精神。审计署已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问题。2017年三季度,重庆、云南两省GDP增速排在全国前五,湖南也高于全国中位数。
为何地方主动对财政经济数据“挤水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是地方财政压力突出的问题。
范子英介绍,和GDP数据不同,财政收入数据关系到“真金白银”。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报得越高,上缴中央的部分也越多,实际留给地方自己的就越少。因此,虚报数据会加剧地方财政压力,最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财政亏空,收不抵支.
此前,辽宁方面也承认过财政收入数据造假的代价。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介绍,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
不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虚报财政收入数据并不必然导致上缴给中央的部分更多,要看具体虚报的是什么数据,如果虚报的是地方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数据,就不存在上缴中央的问题。
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被视为另一个促使地方核减财政收入数据的因素。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对此,范子英认为,中央每年向地方下拨的财政转移支付比较固定,并不是说地方的财政收支缺口扩大了,中央就增加补贴。他进一步指出,地方核减财政收入数据的直接后果是,预算列收列支一一挂钩的预算支出,例如对企业的一些补贴可能大幅缩减,民生支出等相对受影响较小。
范子英认为,2019年即将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也是促使多省集中主动核减经济数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各省(市区)GDP由省级统计机构核算,加上“GDP至上”的政绩观驱动等因素,形成各省GDP合计远超过全国GDP的“怪现象”。在此情况下,各省GDP增速整体高于全国增速,例如,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GDP增速6.7%,而依据各省公布的数据,绝大部分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或持平,只有山西、黑龙江等低于全国增速。
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各省(市区)生产总值核算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的统一核算。《方案》明确于2019年实施改革。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认为,目前我国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存在一定差距,在统计实践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差距偏大,就不利于正确把握各地经济形势,不利于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还影响了政府统计公信力。他认为,GDP统一核算改革将有利于实现地区GDP汇总数据与国内GDP数据的衔接。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范子英认为,地方对经济数据“挤水分”,也是落实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行为。
据梳理发现,2017年12月以来陆续召开的多省经济工作会议,均对2018年高质量发展做出部署。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提高新经济比重,更加注重降低单位GDP的能耗、物耗,更加注重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和开放发展水平。海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彻底扭转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政绩导向,下一步还将取消12个市县GDP等考核。
各地也对经济数据“挤水分”积极表态。《天津日报》2017年12月27日刊发评论员文章《挤干水分关键要“舍得”》发问,“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要虚高的增长,还是要挤掉水分的实打实数字?”
该文称,注了水的、虚高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经济数据,从面子上看,地区GDP涨了,位次排名靠前了;从里子上看,百姓的腰包没有真正鼓起来,人民福祉没有真正增加,反过来,还可能会影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决策,透支发展潜力,造成“灰犀牛”的大概率风险。
主动曝光经济数据造假的辽宁、内蒙古,此前均被中央巡视组“回头看”查出相关问题。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弱化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或成趋势。
所以,在地区生产总值改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的统一核算日益临近的时刻,诸多省市的地方财政收入都为挤水而增速放缓,乃至为负的情况下。
武汉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都在爆发式增长,很能反应本地的经济发展含金量。
杭州和南京在总人口和经济体量不如武汉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发展成绩,也是很值得赞赏和学习的。
是这样的,谢谢理解。
这两个公司所处的产业板块不同,两者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正如提到武汉第一家产值过千亿的公司,不得不提东风本田,那我们谈到武汉第一家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也同样绕不开卓尔集团。
而且卓尔集团的母公司,卓尔控股2014年规模才湖北第17位,当时邮科院已经22位了,卓尔控股规模只是稍稍领先,基本处于同一个量级。
现在已经是这个差距,发展速度确实是快。
只是这个原因才说说,并不是以地域为前提。
光谷很多企业潜力无限,尤以邮科院、长江存储、斗鱼为代表。
希望未来长江存储能够单独上市,斗鱼尽早上市,邮科院合并电科院后能够规模更加壮大。
只要在武汉,大型企业不管是汉口、武昌、武汉经开还是光谷,都是咱们武汉之福,之幸!
39楼果然是只能看新闻,然而缺乏对新闻的基本理解能力。
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只能引用,然后自己望文生义的理解,频繁闹出大笑话。
继分不清卓尔集团和卓尔控股的关系,将卓尔集团营收错误的等同于母公司卓尔控股营收之后。
在中建三局的问题上又犯了个常识性错误。
请麻烦区分,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关系。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旗下的单位是,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注册时间1986年,一个是2003年。
光谷很强大,不需要强拉总部在武昌的中建三局贴金。似捧实黑。
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故意移花接木。因为第八楼的湖北企业百强里,已经清晰列出了公司名称。
若是后者,真的是反映出内心极度的脆弱和自卑,在这里挑拨光谷和汉口争议只是为了给自己点虚荣。
大家可以自己查查武汉第一家产值过千亿的企业在哪,第一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又在哪。光谷上市公司数量完全不是问题,现在的核心在于做大规模。多而不强的问题要解决。需要一个自己的阿里巴巴。
真的是不要太敏感了。
按这种想法, 那我是不是举出四川的例子、杭州、深圳的例子,来说明邮科院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这才算不对立汉口光谷?
我是觉得这些天武汉和外省的比较讨论太多了,干脆就局限在市内举例而已。
佛教六祖有个典故,是这样的,在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你当然不属于那些长期在这个论坛挑动光谷和中心城区对立的人。
我觉得你25楼的言论挺有道理的。
挺希望论坛里像你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在邮科院可以做的更强更大这点上,咱们有共识。
我的初衷也只是表述对其当前发展现状的遗憾。
只是说这贴里有人的回复,是蓄意断章起义,扣什么看不起邮科院之类的帽子,制造对立气氛。
该说的我都说了,其他人在回帖胡搅蛮缠,我也只能不做理会了。
不太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狭隘的将汉口和光谷对立看待。
我从头到尾都没说卓尔控股比邮科院更值得期待或者倚重之类的话,更没有区分高下。
都是咱们武汉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说对不对?
我只是指出两点客观事实,第一,邮科院发展确实不够快;第二,邮科院规模确实不够大。
邮科院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渠道询问问,是不是有内部的因素?
市府对邮科院寄予厚望,现在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
市府一贯相当重视高新科技产业,湖北建国以来最大的单体高科技产业项目,武汉新芯可是有市府巨额资金投入,而且后续一直都有扶持。
但也正因为高科技产业属于见效慢,扶持力度大,往往有税收和补贴的政策支持,同样规模的企业,高科技产业类的贡献的利税可能就偏少,所以更注重规模效应。
武汉现在迫切希望光谷出一个市值上千亿或者产值上千亿的巨头企业,无论斗鱼,长江存储还是邮科院这都是在广撒网增加概率。
你看看一个阿里巴巴对杭州带动多大?
武汉市府希望光谷有领军企业也是为了整个高新区未来发展好。
市府一心希望光谷出巨头,有的人却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长期挑动光谷和中心城区对立,似乎见不得武汉其他区域好似的。
武汉现在有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烟草和能源及环保这五大过千亿的支柱性产业板块。
东湖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只是集中在电子信息制造这块,由于东湖高新企业的体量明显偏小,这一产业板块甚至都不是武汉第一大支柱。
而且在这五大产业以外,市府也在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所以武汉虽然支持东湖高新发展,但把全部资源用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太烧钱,现在也还做不到。
感觉你还是很冷静客观的看问题,所以稍微这里说一说。
这都是有苦衷的,麻烦先了解下难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骂
根据各通信运营商的反馈,活动选址汉口江滩防洪纪念碑至五福路广场区域,整体占地约25万平方米。经实测,需新增数十个基站才能完全承受活动期间预计人流带来的网络压力。而出于安全考虑,武汉江滩公司只开放7处灯杆用于设备安装,且限制设备重量在5KG以下。
这导致配置容量与预算容量差额将高达50%以上,远不能满足现场用户互动需求。
面对这种局面,市委宣传部只能协调说通过新增满配3G站、杆塔站+扩容区域内所有单站+优化大话务场景参数的组合方式,提升网络接通率和降低业务时延,改善用户体验。
活动期间,由于大型应急车受车高和车重限制无法进入,各运营商都是派出机动灵活的小型卫星车靠近主舞台停放,并对小型卫星车进行改造升级,加载一体化EasyMacro和MRU,确保有效吸收主舞台高负荷区域话务。
还会专门分场景进行保障,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拨测和上网测试,问题及时反馈给后台,判定故障源头及时解决。后台监控统计实时监控保障区域重点KPI指标和基站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场内场外联动。
是啊,市府真的是能做的都做了,希望斗鱼自己争点气。
光谷太需要一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啦。
独角兽只是说明潜力,真正成长起来才能发挥更强的带动作用。
实际上,提供滨江的黄金地带是武汉市府全力扶持斗鱼的举措。这点要了解。
市委宣传部都是专门下文了的。
我市今年打造“五个一”文化品牌
6日,全市宣传部长会议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我市提出,今年要打造“一馆”“一道”“一剧”“一歌”“一节”的“五个一”文化品牌,讲好武汉故事,创新城市形象宣传。
其中,“一馆”就是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长江文明馆,让武汉成为传承弘扬长江文明的重要平台。
“一道”就是要抓好世界级人文绿道示范建设,着力提升东湖人文内涵,策划建设植物园、雕塑碑刻文化集聚区、楚文化互动展示区,将浓郁的楚风汉韵融于大美的湖光山色中。
“一剧”就是以武汉校友学习生活创业为主题,以智资聚汉为主线,创作拍摄《武汉之恋》电视连续剧,讴歌武汉校友回汉创业创新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激励和推动武汉“校友经济”的发展。
“一歌”就是要创作展示武汉城市形象、体现武汉城市魅力的《武汉之歌》,力争在全国唱响、广为流传。
“一节”就是要办好首届国际武汉斗鱼节,充分发挥独角兽企业斗鱼在互联网直播行业的领军作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网红汇聚武汉,把斗鱼“直播节”办成全球性泛娱乐文化盛宴。
会上提出,我市还将加快建设文化亮点区块。积极推动“长江文明之心”建设,打造“历史之城”核心区,在武昌古城、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实施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工程,建设武汉历史文化体验区、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加快长江主轴文化轴建设,尽快启动规划建设“长江之门”,凸显长江文明特色,推动文化展示交流、综合演艺、时尚创意、文化科技等功能区连片发展,提升世界级中轴文明景观带的文化魅力。各区都要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展在天兴洲打造“长江之珠”的可行性论证,助力“未来之城”建设。
光谷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根据2017年统计达1851家,位居全国第四,约占武汉市60%。但现在企业的问题在于体量不够大,高新技术产业听着是很高大上,但是体量不足也无法对区域经济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卓尔控股严格来说不是房地产起家,而是以汉口北等实体市场物业、物流为基础,搭建了我国最大的互联网批发及服务平台,目前B2B年交易额逾5000亿元。
创始人阎志专门提过,新经济不仅仅是科技企业的专利,传统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以科技提升现代服务业,也能够获得巨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早是做批发市场的,很传统的业务,但随着电商的兴起,转型势在必行。所以前几年,启动了全面互联网化,初衷很简单,就是为商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让交易更便宜、更智能、更高效。
卓尔核心线下资产包括三个大型批发市场,持有实体物业逾500万平方米。其中,汉口北是国内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也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项目。
转型不会是一件容易事,所以阎志向行业内的“大佬”借力, 通过资本和共享的手段,把大佬拉进来一起做。
阎志请来的第一位互联网人士是于刚,“一号店”的创始人,后来又找来了卫哲、郭去疾、智建鹏等人,大家共同搭建互联网批发及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提供交易、物业、物流、金融、供应链服务,为中小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正是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可,大家走到了一起。
产业上也是以服务线下批发市场为主,逐渐扩展到农产品、化工、钢铁等大宗交易平台,并丰富服务功能。卓尔旗下的卓尔购,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批发交易及服务平台,兰亭集势则是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出口平台,还有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商深圳中农网,国内领先的化工塑料电商化塑汇,今年生态圈营业收入有望达到1000亿元。
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活跃着上千万乃至数亿计的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公司和供应商,为产生B2B的世界级和龙头级的企业提供了可能和土壤。卓尔的使命就是建立和发展现代供应链,帮助它们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卓尔现在的核心业务已经是电商了,不过是和京东、淘宝等错位的专业批发交易平台。
苏宁也是从线下转电商,卓尔的路线并无不同呀。
而且卓尔现在还开始涉足通用航空领域,技术上和经济上已经没有障碍。
以卓尔航空工业的机型为例,最贵的卓尔领航者600,每一架的价格也不到200万元,养护费用和养辆跑车差不多,而且,卓尔这种飞机能用普通95号汽油,飞行百公里耗油仅8升,和开汽车差不多,在公路和草坪上都能起降。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买了也很难飞,目前低空空域飞行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按现行规定,通航飞机飞行及机场归民航管理,但航线和空域资源由军队审批。这导致了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程序繁琐复杂、低空空域使用限制条件很多、利用效率不高。
考虑到2017年,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为2190亿美元,通过间接或直接方式共计提供110万份工作。而目前我国通用航空的收入仅为80亿元。这个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起码有上万亿。
还有卓尔旗下的众邦金融集团、百合文化集团这些业务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卓尔涉足物流、港口、金融、传媒、交易服务等领域,良品铺子和周黑鸭之类怎么能够相提并论?
天风证券是武汉务实经营城市的一个经典案例,虽然成都文宣系统强力,但是武汉市府更务实,直接资金强势入股。
天风证券的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2000年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改组为四川省天风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7700万元,股东为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四川国资公司”),股本占比为27.27%;四川省嘉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分别持有19.48%的股份;四川亚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则持有14.29%的股份。
两年之后,武汉高新企业入股成为大股东,2002年6月8日,武汉东湖开发区四家企业分别与上述除四川国资公司外的四家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悉数受让其各自持有的股份。2007年更名为天风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迎接天风证券到汉,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专门给证监会出函,希望支持天风证券回汉。时逢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在多种合力之下,天风证券终于遂愿。
根据当时的消息,为了支持天风证券,除了现有股东增资外,武汉高科集团及武汉市大型国企都参股天风证券,“目前各股东参股金额有一个大致意向,总体上是武汉市所有公司在天风证券的股份将超过51%,以达到控股目的”。武汉市府参股后,只作为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2008年天风证券成功控股北方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月将注册地迁至湖北省武汉市。
2009年更名为天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总部设于武汉的两家全国性证券公司之一。
天风证券的迁汉,是武汉自上世纪90年代汉柜升格为汉交所失败重挫之后,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的战略性布局,华泰证券接管亚洲证券、广发证券整合武汉证券,当时只剩长江证券一家硕果仅存。
天风证券的迁入,无疑会增加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而此前,在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的努力下,合众人寿将总部设在了武汉;交通银行重组武汉国投,成为国内第一家设立信托公司的银行。
你的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棒!就像36楼说的,其实这种无所顾忌外露的优越感,也正是阶级滑坡的征兆,真正有教养的人,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待人接物都会很照顾周围人感受的。
嗯,说的也是。楼主说的这事,从个人层面来讲,确实不必要太严肃。因为本身也无所谓对错,也就是不同三观的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楼主对闺蜜婚姻选择的看法,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在《物性论》里提过的"吾之美食,汝之鸩毒"。
人的三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未接触社会,都是很单纯的小姑娘,可能都对爱情抱有美好期待,充满理想主义,互相彼此认同,成为闺蜜。
但工作之后,特别是年龄增长, 在物质和爱情之间,她闺蜜在现实之下越来越多的考虑物质,三观慢慢和楼主出现差异,这也是很正常的。
楼主对她闺蜜的选择不解,说不定人家闺蜜自己还沾沾自喜抱大腿成功,少奋斗几十年呢。等站稳脚跟,到时候和现在的丈夫离婚,再去找真正心仪之人说不定也是远期规划。人家不认为自己是势利,可能还觉得楼主这样是幼稚。
无非是看以怎样的三观站在什么立场批判罢了。
至于楼主和闺蜜未来关系的发展,如果她真的是按计划回汉的话,和闺蜜一年见不了几次,三观又越差越多,大概率就是以后是微信这类平台的点赞之交罢了。
真是没什么好太严肃讨论的。(本帖包括楼主在内,大家回帖所表露的三观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所以,我也是借楼主提到的这个现象,联系到城市发展、地位和个人荣辱、选择的关系稍微展开说一说。
可以看到好多人不理解复兴大武汉的意义,但其实对于外地陌生人来说,来自于哪个城市整个印象和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不止是对本地居民,就是对那些离开武汉的人而言,故乡何处也是他们发展的资本。
如果武汉真正复兴,何必那么多武汉人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回?
如果武汉真正复兴,就算是身在异乡,又如何会像楼主这样受到鄙视、忍受屈辱?
当然,现在武汉的地位还远远没有回归,所以从务实的层面市府现在强调资智回汉,呼吁像楼主这样的优秀年轻人才早日回归本土,也有重视发挥理想和情怀的作用。
毕竟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就如那遥不可及的房价,想要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也变得越来越难。
其实,生活在那的年轻人们,默默承受着某些不平等待遇,只因他们还心怀不灭的生活梦想,渴望获得一种幸福而充实的新生活。而忍辱负重后面临的现状却越来越残酷。
残酷现实造成的打击,实际就是对激情和梦想的重创。
一个国家的繁荣靠的是每一个满怀希望的积极年轻人,一个社会的和谐也应该给予公民越来越公平的生存环境。更不能无视年轻人梦想的破灭。
武汉宣传资智回汉,很重要一点就是告诉年轻人,这座城市愿意为他们的梦想实现创造更多机会和保障,愿意向他们更真诚的张开双臂。
可能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今时今日的武汉还无法和北京相比,但更自在、快乐,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武汉都在尽力提供给市民的。
原来你是指这种极端情况啊,我说的是更常见的,那种自己也没房产的北京本地人,他们的优越感来源。
毕竟不同的人对于婚姻的需求不同,有的人是为了爱情,有的人是为了能够相对安稳的生活,有的人可能就是为了一个户口。
比如以前有篇报道《我为什么要嫁给北京精神病人?》
当然楼主提到的情况不属于这类,但这类事件说明,除钱之外,北京户口本身也极具价值。
重点不是有钱,而是北京人。
北京人有股子很深的优越感,当然不是说人人有,但是大概率,特别是稍微上了年纪的那种。
有好些人是没钱都有优越感。你多接触应该就能有体会。
一线对二线、省会对非省会、经济发达对贫穷地区,城市的发展程度和地位,真是很影响人的心理。
这不是很正常吗?
北京在中国的地位,带给了其市民,尤其是几代世居的市民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一个极端就会表现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种现象,不单纯北京有,武汉也有。
可能现在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不太有体会,就算是那个武汉已经初显颓势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非直辖市第一,全国排名前四,中国当时实质的一线城市,武汉市民的整个心理状态就有和楼主文中北京人类似之处。
特别是我祖父辈那辈人,经历过民国时期“大武汉”的荣耀辉煌,不少人真的是极端到连对汉口京汉铁路外区域的居民,都会表露鄙夷的称为“乡里人”。
当然,现在看,这样一种排外的心理优越感很不好,但确实说明一个城市在中国的相对优势和影响力,会带给本地居民一种心理上的强烈自我暗示,即楼主所说的迷之自信和骄傲。
这也是现在全国各大二线城市一定要力争冲进一线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第五座一线城市的意义重大,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城市的地位以及给予投资者、市民以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有不利的一面,但也会加强市民对所在城市的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反过来极大的推动整个城市发展,带来整个城市气质不一样的变化。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提复兴大武汉,用阮书记当年的话说就是“不负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
2012年他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时这么说过,“昔日的辉煌,积淀在武汉的历史中,也镌刻在武汉人的记忆里,成就了武汉人的骄傲与自豪。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情结——大武汉情结。重振大武汉雄风,这是千万武汉人民的光荣与梦想,也是多年来武汉人民负重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这份历史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肩上。”
我们武汉口头禅“不服周”(原指不服周朝王室之意),曾经北京、上海又如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烈,覆清必楚”“”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你可以体会一下那种心理和情绪。
所以有的人说执着于城市排位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那就是通过媒体给本地市民不断打气鼓劲,强化他们的良好精神状态。
城市和市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城市发展不好,本地市民都会觉得低人一等。
放到武汉全盛时期,哪里会出现这种本地优秀女生, 外嫁北京寄生虫的悲剧?
郫都区原名叫郫县,是2016年改区的,最著名的特产是郫县豆瓣酱。
至于对标南山区的底气,就是来自于成都高新西区吧。
不过就郫县的郊区地位,非常薄弱的城建底子,所以建设管理上也是导致当地民众怨声载道。
这是网民比较代表性的主题帖和回复。
所以有报道质疑说“狂妄还是雄心:成都3年超武汉、5年赶广州、10年比上海”
说是要打破盆地意识,但是可能矫枉过正,好高骛远了些。
2号线光谷站的问题在于站型失误。(实际上截至目前,除了光谷广场和青年路(拆迁影响)两个车站之外,其他车站的客流预测都非常成功)
所以2013年11月,在现场调研大客流后,当即决定在地面增设售票厅、安装10台自动售票机、增设3个武汉通充值窗口、车站东西出闸机分别向外扩10米。如此一来,车站付费区面积增加了近120平方米,新增5组进站闸机投入使用,车站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升级。
同时,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跨年夜、寒暑假,车站员工针对不同的节假日,分别制定不同的客流预案。
针对客流特点,结合历史数据、社会信息和天气情况等,制作了《车站客流导线图》和《大客流任务卡》,编制客流组织方案,规划客流导线和人员定位。
至于9号线客流为什么有限?
按照东湖高新的规划(远景),未来居住中心在鲁巷 、佛祖岭、光谷三路到六路 、左岭这几个地方,9号线修好后,其实主要方便是民族大道的居民,其余地区的人主要靠的是2号线南延长线和11号线出行。
而光谷就业主要集中在区内,跨区运输需求比重不是最大,所以就造成了9号线客流的萎靡。
而且市府提出光谷“独立成市”,也是更希望东湖高新能够独立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组团,而不是一个睡城。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整个东湖高新的发展趋势就很明朗了。核心在高新六路附近。鄂州,江夏,咸宁,黄石的客流通过城际铁路可以直抵中心的西北部。
鲁巷、关山的意义退化为与中心城区衔接的一个节点,而非现在的核心。东湖高新区内人口通勤需求集中于区内,尽量减少跨区需求。
所以未来规划思路,就可以看到了。
当年五号线和九号线的推后建设也是基于科学的客流预测结果。
这是2011年当时进行地铁线路修建时序安排时,作为参考的客流预测数据,
二号线预测的远期客流是单日143.7万人,这还是不包括后来新增的机场线里程的预测。事实证明2号线的预测是准确的。
为什么不先修五号线和九号线?一目了然了吧。
最重要的两个正向指标,五号线都处于倒数第二或三,九号线更是倒数第一。
名词解释一下:
全日客运周转量(Q)是平均运距与全日客运总量的乘积,是轨道线路直接运输产品的产量,可以反映出线路的运输效率,属于正向指标。9号线倒数第一,5号线倒数第二,连4B编组的1号线都不如。
“三高”断面客运量(V) 是高峰小时高峰断面最大单向客运量。9号线倒数第一,1号线倒数第二,5号线倒数第三。
倒数前三的1号线能够修建,是历史原因。那时候只能以轻轨的名义报1号线,而且现在看4B编组确实局限了客流,这个不用质疑了吧?
此外,这个表中的7号线是最早的规划,所以数据看的不好看。后来规划改了,7号线分拆之后没有70公里,所以C值一下子就上去了。这也是7号线为什么能上8A的原因。
希望大家以后喷规划的时候多想想,多思考一下。
这里顺便讲一下客流预测原理
首先,客流预测要划分交通小区。
交通小区怎么划分呢?实际上对于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而言,一般每个交通小区内有一个轨道交通站点,如果小区过大,包含两个以上的站点。
说白了,就是一个地铁站附近的人流。
每个交通小区包含有多种性质的土地使用, 其开发程度可用相应的土地使用强度来度量(这个不是像网上大多数人一样拍脑袋的出来的,是根据现在、未来的具体情况来的,甚至是引导发挥的作用)。不同交通小区之间, 各种土地使用强度指标不尽一致。
划分完交通小区之后,就要开始着手调查了,一般来讲,包含以下因素:
N年,居民出行调查( 抽样率一般在3%上下) ;
N-5~N 年,多路段及节点交通流量调查;
N-3年~N年,多路段主次干道车速调查及一般情况下车辆类型调查;
N-3年~N年,公交客流及满载率调查
N-5年,居民出行调查( 抽样率2%上下)
一般来讲,对于单个交通小区客流量,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
1、交通小区的高峰小时客流发生量;
2、交通小区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3、交通小区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高峰小时单位面积交通发生率;
4、交通小区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种类数。
在交通小区内,按照出行目的也需要分类:基于家的工作通勤出行、基于家的学业出行、基于家的其他出行、非基于家的出行 。
数据采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建模分析了。
现在常用的模型有:
Gravity Model
Four- stage Model
Time Series Model
Logit Probability Model
分别在不同阶段使用。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客流量。
此外,网上一些朋友说为什么轨道交通看似比较荒凉的地方修得要快,这是因为,轨道交通是百年工程。轨道交通承担的客流量主要包括两部分: 转移既有交通方式的客流量和潜在诱发客流量。
目前轨道交通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发展和促进开发。因此,潜在诱发客流量将是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应加重潜在诱发客流量的分析、研究与预测,尤其是各条线路和城市发展效应下潜在诱发的客流量。
如果仅仅将目光局限在既有转移客流量,那么可能会出现严重失误。例如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1期,深圳地铁蛇口线等线路都是反例。
目前来讲,以广州地铁为例,客流预测的偏差, 最大偏差在6%以下, 最小低于0.5%;平均大约在3%上下。因此, 模型对日常的客流预测结果比较理想。
所以,地铁客流预测,并不是有些人网上设想的,办公室拍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而是建立在大量调研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怀疑预测的朋友,可以好好想想,个人感受能不能和科学模型相对抗。个人感受到底是否意味着真正对一个地区的客流情况具有发言权。
@tl070602023 单站客流不能说明问题。比如江汉路站统计的时候是分成6号线江汉路站和2号线江汉路站,并不是合并计算的。客流预测是线网客流而不是单站客流。线网客流的预测都还是挺准的,达标了。
之所以涉及光谷地区地铁的有些线路规划不上报这个已经说过了,是和发改委沟通的结果,兼顾财力条件下,上报通过可能性最高的线路。比如13号线是2号线的复线,复线的优先次序自然靠后。
武汉市府提前推动2号线预留的延长线动工,以及适时推进29号线,也就是现在的11号线光谷段,这都是支撑光谷地区发展的积极举动,请不要视而不见。
地铁线路不是说你们觉得有必要修就要报的,官方层面不看你们的感觉,看数据和报告。
从官方层面来说,哪些线路上报,哪些拿下都是取舍权衡后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当然,可能你们不认可那些原因。)
年轻人很冲动,可以理解,但也请慢慢成熟起来,遇事要理性一些,别太浮躁。
我没有吹汉口,只是希望更全面的告知大家武汉的状况。
光谷毕竟只是武汉偏东一隅,格局还是要开阔些,要从全局角度客观冷静审视。
@duwhere 任何城市都有地铁密度的分布差距,这是普遍情况,不是武汉个例。3楼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中心城区优先,因为中心城区都是各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北京、上海概莫能外。
根据武汉市发改委委托武汉大学课题组完成的《武汉市人口发展综合设计研究报告》,经过一年调研发现,位于江汉区的前进街道人口密度最高,为90656人/平方公里。
《报告》显示,江城的人口空间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布,即主城区人口远远多于新城区。目前,武汉全市的人口密度为1152人/平方公里,大致与广州、天津等城市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若以街道为单元,武汉部分街道的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上海,其中,位于江汉区的前进街道人口密度最高,为90656人/平方公里,比几条马路之隔的花楼街道(7133人/平方公里)高出约12倍。
据武汉大学课题组计算,武汉新城区街道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有482个人。由此推算,同样是江城的一条街道,两者之间人口密度可以相差约188倍。
你可以想想,为什么武汉的大型企业总部基本都在江北,为什么恒隆、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为代表的各种商业项目会频密布局江北?人口啊、消费能力啊、传统的要素汇聚能力啊等等,江北都是核心,这也是CBD在江汉区的原因。
中心城区不是个空虚的名词,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所在。
不管一个城市发展规模多大,都会非常重视中心城区。
2号线开通时间:2012年
2号线初期:2015年 预测:70万
二号线原先订购了30列/180辆车,但该规划是针对二号线初期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流量2.0万人次、日均50.8万人客运量设计。新一轮客流预测分析显示,2号线一期工程初期高峰断面客流预测将达2.6万人次,日客流将达到80万人次,将超过原设计近期高峰小时断面客流2.49万人次、日客流70万人次的近期客流强度。因此2号线一期工程初期投入运用车辆需达到34列,考虑备用车3列和检修车4列,共需列车41列,较原计划增购车辆11列/66辆.
2号线初期实际:2017年90万+。
————————————————————————————————————————————————————————————
3号线开通时间:2015年
3号线初期:2018年 预测:46.9万
马君瑞表示,3号线一期工程是第一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对于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改善民众出行条件,促进三镇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预测,该线路初期客流量将达到46.9万人次∕日,其中,过汉江客流量为22.3万人次∕日。
3号线初期实际:2018年1月27日,3号线495190。3号线已达标。
————————————————————————————————————————————————————————————
4号线开通时间:2013年
4号线初期:2016年 预测:没有初期,但预计2017年将达到69.4万
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12月28日开通后,将推动武汉轨道交通日客流量再度提升。武汉地铁4号线总体设计负责人车轮飞介绍,武汉轨道交通目前的日客流量为103万人次,4号线二期开通后,预计将增加10多万的客流量。地铁4号线一期和二期贯通运营,也将为4号线吸引更多乘客。根据规划,4号线设计日客流量2017年将达69.4万人次,远期设计日客流量将超过120万人次。
4号线实际:2017年4月20日 58.65万
2017年9月30日 82.50万
————————————————————————————————————————————————————————————
5号线开通时间:未开通
5号线预测:2024年将达54.4万
根据设计规划,5号线2024年初期日客流量达到54.4万人次,2031年近期日客流量达到80.9万人次,2046年远期日客流量达到120.6万人次。
5号线初期实际:未达到预测年,不做说明
————————————————————————————————————————————————————————————
6号线开通时间:2016年
6号线预测:2020年58万
6号线实际:未达到预测年,不做说明。
————————————————————————————————————————————————————————————
7号线开通时间:未开通
7号线初期预测:63.8万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起于东方马城,经王家墩,沿建设大道、澳门路,从三阳路过长江,然后折向武昌火车站,沿恒安路、李纸路至终点野芷湖,设停车场、车辆段各1处。7号线一期线路全长30.85km,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9座。穿越了武汉市东西湖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岸区、武昌区、洪山区等6个城区,2017年建成通车。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是贯穿长江两岸经济带的一条重要发展轴,也是衔接汉口武昌的一条重要客运交通走廊以及主城过江通道,开通初期客流量会达63.8万人次/日。其中,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城铁分公司主要承建7号线一标段风、水、电系统安装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等相关工作。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7年1月,竣工日期2017年7月,总工期213日历天。
7号线实际:未达到预测年,不做说明。
————————————————————————————————————————————————————————————
8号线开通时间:预计2017
8号线初期预测:30万
线路全长16.7公里,设站12座,分别为三金潭车辆段站、宏图大道站、新春站、全民健身中心站、竹叶山站、赵家条站、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徐东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梨园站。运行时采用A型车,计划2017年底通车。
据介绍,8号线一期跑完全程约半小时。通车初期,预测客流为每天30万人次,其中20.5万人有过江需求,8号线将承担全市公共交通过长江量的11.09%。
8号线实际:未达到预测年,不做说明。
————————————————————————————————————————————————————————————
做下补充说明:
1号线年代太久远,并没有找到可靠的数据。
2号线曾在07年的时候做过一次客流预测,预测的是远期才达到70万客流,但是后来在12年做了客流修编。
从2号线的客流预测来看,远期预测是完全不准,但是初期基本上预测的都很准,只要线路能按计划开通。
7号线预测的时候,7号线照例应该是2017年年底开通。
8号线预测的时候,8号线二期三期拟定是2020年开通,初期年时间以二期、三期开通后计算。
新线路的开通有没有对线网客流带来增长,这个得达到初期年以后再做判断,市民的出行习惯需要培养,客流的增长并不是立竿见影。开通连一年都不到就下结论,太过武断了。
实际上武汉的地铁规划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预期年的线路,客流量基本都符合建设初衷。
@bayern 东湖高新的地铁建设属于《武汉市新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范畴,这个我之前有说过的吧。为什么到现在你还认为东湖高新的地铁是中心城区的交通建设呢?
各地都是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修建地铁线路的。
上海、北京、成都等地都是这样啊。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了解。
张江、中关村、成都高新等处的地铁已建成运营线路也可以对比的。
根据我的了解,中关村这么多年了也就4,16,10线,而且都在边缘地区,其中16号线还在建设中,4号线2009年才通车,10号线巴沟站-国贸站-劲松站,2008年通车,2013年全线通车。核心地带就三站,中关村、北大东、知春路。
北京建设地铁都多少年了,才轮到中关村有地铁,从成立开始足足等了20年。
对比下人家的望京,12,13,14,15,17线通过,还有机场线,都经过望京核心区。
北京也是有侧重的建设呀。
武汉的地铁建设时序和其他城市并没有大的不同。
光谷到明年就会有2号线、11号线经过,和张江的2号线、11号线,成都高新的1号线、7号线没有什么很大的差距啊。
希望大家能理智、客观的看待光谷的地铁建设问题。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