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luk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估计说再多也是白费口舌。说了半天他们想骂汉口还是会骂,也是冇得整了。
咱们该干嘛干嘛去。
@ yaluk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估计说再多也是白费口舌。说了半天他们想骂汉口还是会骂,也是冇得整了。
咱们该干嘛干嘛去。
@kuwata125 东西湖区不一样。原来和东西湖同一批的洪山区都升格为主城区了。
就是现在东西湖内的常青花园直接就是比照主城区待遇的,长期由江汉区代管。常青花园内的户口参照主城区户口管理,和主城区户口互迁没有问题。唯一的区别是医保和社保标准是新城区的。
本来满城挖在2013年的时候提议将东西湖区由新城区升格为主城区的,只是当时“右倾”势力太重,省里不答应, 省市关系,大家都知道,所以被某LD给否了。
要说武汉未来哪个新城区最有可能升格为主城区,还就是东西湖了。
@thebigblue123 我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习惯在对事实认识不明的情况下发表评论?
你多少年没读书看报了?新城区这个说法是唐市长在的时候就定下来了,早在2011年武汉各大报纸都报道宣传过,现在各个文件也都是会提到新城区的说法。
《新城区替代远城区 一字之变刷新大武汉内涵》
报告首次明确把“远城区”变成“新城区”,并提出各规划建设成一座中型新城。从“远”到“新”,简单的一字之变,但在那些来自远城区的党代表们眼里和心里,饱含深意且令人激动。
把几百万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分,提出“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具体的说是“积极促进新城发展,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6个新城区轴向发展的空间框架。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新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规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城”。
“远城区”变身“新城区”,这是在武汉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转变。来自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的党代表左少平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也反复琢磨了报告中的那些话。他说,相比“远城区”的说法,“新城区”这个词是不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以后不再是偏远的“乡里人”了,而是真正的武汉市人?
来自江夏的党代表曾建辉也注意到这种微妙的改变。在她看来,相对于“远”,一个“新”字,立刻就拉近了远城区与中心城区人感情上的距离,这种改变“更是拉近了城乡距离”。“原来在大家心目中,‘远城区’就等同于郊区,和中心城区并不在一个平等地位上。”她说,现在改叫“新城区”,可以理解成新建设或新兴起的城区,是中心城区的补充和扩展。
众多党代表都认为,这种简单的改变,拉近了心理距离,使得包括新城区在内的武汉人都为大武汉而骄傲,城市凝聚力增强了。汉南区一位党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一下子就把远城区几百万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区长要学当“市长”
“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据武汉市城市规划局的解读,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一改过去圈层发展的摊大饼模式,而将城市呈海星一样向外伸展。
未来5年,武汉将按照“以主城区为核心、六个新城组群轴向拓展”的“多轴多心”空间结构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依托区域性交通干道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建设六大新城组群。6个新城组群是指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吴家山、盘龙城,即按东、东南、南、西南、西、北等6个轴向建起的新城。
在很多党代表看来,这个规划,体现了未来武汉将发展的重头戏放在了新城区。党代表曾建辉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1+6”城市格局中“6”的空前重视,表明武汉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高的城市规划水平和要求。
东西湖区一位党代表说,按市委的这种规划和定位,是对远城区发展的关注,更是期望值的提高和发展标准的提升。在他看来,新城区今后发展要开始注重功能的延伸,新城区不再是郊区,而是经济区、旅游区、度假区,城市建设功能要更完善。
汉南区一位党代表则说,原来的远城区要建成一个新城,新城的城市功能应该是独立的,各区要用“市长”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区发展的定位。
不摊大饼才是武汉大格局
报告指出,今后将“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区疏解,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城集中。发挥三环线及沿线绿化隔离带等空间隔离作用,严格控制中心城区边界”。
在来自黄陂的党代表吕曙明眼里,“远城区”的称谓多少有点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意思。这位黄陂区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说:“以往,我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是武汉市的一部分,感觉是农村,最多算郊区。现在,我开始感觉是大武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这种称谓和规划的改变,体现的是大武汉的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为新城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种改变和规划,体现的是真正的大武汉概念。”党代表、黄陂区副区长陈世平说,武汉城市常住人口有700多万,农村有200多万,而武汉市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7000多平方公里在新城区。70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不城镇化,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武汉。
他说,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就应该真正调动“大武汉”的积极性,重视“大武汉”的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好新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这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武汉的目标。
一字之变包含城市化、工业化机遇
对来自新城区的党代表们来说,心理上的鼓励可能是表面的,更实际的是这种改变和谋划为新城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党代表陈世平说,面对这种转变,各新城区要做好准备。比如黄陂区要准备承担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像汉正街向汉口北转移,这是城市化不可逆转的,今后将发挥比较优势,吸引更多项目入驻。
他还说,随着“1+6”城市格局的提出,使黄陂区的三个区级战略上升到市级战略,如天河机场附近的黄陂临空经济区、汉口北的现代物流区以及盘龙城建设。这种改变为各新城区重视城乡统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平台,“我们应有所作为,把资源资本化,这为破解‘三农’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提供了实现的机会”。
在党代表、新洲区阳逻开发区副主任李俊看来,这种转变实际为阳逻的未来谋划了漂亮蓝图。他说,5年内,武汉的东部将崛起一座集现代港口、物流、重工制造产业于一身的阳逻新城。阳逻新城依港成城,人口远景发展到6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其定位是华中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和物流基地,武汉最具潜力的重工产业基地,宜居的生活城。
党代表、蔡甸星光村集团党委书记左少平也看到了机遇。他说:“这对我们也有带动作用,我回去一定让村民抓住这次机遇,趁势发展,把星光村集团的五个村庄的工农商贸都发展起来,力争5年后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社会年总产值达50亿元。”
@root_root 我也是看某些人怨气太大,以为是不知道实际情况下有什么误会,想着说清楚就好了。谁知道碰到了某些装睡的人,还真是叫不醒。
其实他们要是对新城区的配套设施不满,完全可以到中心城区去买房置业呀。
新城区是新发展的,肯定存在好多不足,方方面面都是不如中心城区的。要不然怎么房价差那么多?
要是等不及改善,只能说是换居住地了。
和他们说的也真是累,我觉得来龙去脉已经很耐心的在解释说明了。
@kuwata125 之前不是苦口婆心的和你们说了嘛,武汉经开、东湖高新、东西湖、蔡甸、江夏、黄陂、新洲、汉南这些都是以前的郊区,现在叫“新城区”。根据武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相关办法,这些新城区的轨道交通修建全部都是由区本级财政投资,武汉地铁集团代建。
后湖是中心城区之一的江岸区辖区,是和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一样,由市级财政投资建设的。
两个投资主体都不一样。
你要比应该和经开、东西湖、江夏、新洲这些比,而不是拿后湖作类比。
光谷修轨道交通首先要明确投资主体,你要是嫌光谷修的不如其他新城区快,那就该问问,为啥其他新城区上万亩的地,几百亿的钱拿出来,光谷不拿出去?
光谷都不出钱,怎么可能进武汉规划?
你看11号线到葛店,人家鄂州可是早早的就把钱都汇过来了。
@guangguren 当时1号线修建是因为京汉铁路原有铁道外迁的机会,刚好可以在原有的铁轨基础上以最小投资修建地铁高架线,这样是当时最省钱的办法。不是因为在江北而先修。能不能别这么阴谋论?
地铁规划考虑是整体,徐东到付家坡修高架地铁这就江南江北断开运行了,既会占用后面必然会有的地下线路地铁线位,更会脱网运行。对武汉市府来说,在已经着手二号线修建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做这种浪费纳税人金钱的事情。(你看现在1号线占用了京汉大道线位,所以已经没可能修地下线了,只能说寄希望于遥遥无期的在解放大道的14号线作为复线。)
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不好!!!
我这是站在全武汉市大局的高度在这里和你们说市府规划的苦心。
因为之前看你们说话,很多发言都是建立在对实际情况不了解的基础上。
不要以为你只盯着自己门口一亩三分地,就以为别人也是如此。
你别说的那么正义凛然,你不过又是一个“地铁没有修到我家门口“系列。
@guangguren 武昌过江怎么没修了?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嘛你。
合着2号线过江是汉口过江,武昌没过江?4号线过江是汉阳过江,武昌没过江?
光谷到汉阳?从光谷做2号线转4号线不是可以到汉阳吗?地铁是组网规划的好不好。
修一号线到四期,实际上也是服务于东西湖和黄陂,又不是专门单独为汉口修的,而且不要看期数多,还要看里程,一号线四期工程总共也才4公里,而且这也是为提高一号线的列车发车间隔,在泾河布局站后双折返轨道。
@tao1997 修建第二条过汉江地铁这是基于过江客流预测,仅仅凭3号线一条线路不足以满足需要。
当时预测6号线一期开通后到2020年,日均客流可达57.9万人次。早高峰是7时-8时,早高峰客流占全日客流的14.5%;晚高峰是17时至18时,晚高峰客流占全日客流的12.8%,13个站点会有突发客流。
同时,修建6号线一期的目的和现在修建在光谷地区的2号线南延的目的一样,是为了对接汉南区自己出钱修的16号线。16号线是从纱帽到博览中心。
你看过长江地铁不也修了好几条嘛,2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等等。
@guangguren 你这又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在这说事情了。
武汉市修轨道交通的历程是很艰辛的,当年太穷了,所以一号线本来预备走1995年修好的长江二桥过江。
修二桥的钱都是靠香港新世界的投资还有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的贷款,当时不但没有修地铁过江隧道的技术,更差钱。
所以84年开始研究,92年立项的一号线,最开始就不是以汉口镇内线路来规划的,一期为什么修到黄浦路就不修了?
那是因为要从这里沿徐东大街及中北路、中南路,直至武昌傅家坡。所以在修建二桥时曾为此预留了3个可拆卸钢架,允许1号线借桥面中间两股车道过江。后因长江二桥车流量远超预期而作罢,预留结构也在2003年大修后拆除。
二桥的车流量远超预期这是一个没想到,工程技术进步和财力增长逐步支撑过江隧道这也是一个没想到。
包括说后来修二号线过江,都是先修青岛路过江隧道为地铁隧道过江做技术准备和验证,否则发改委那里缺乏先例和可信度,不会批。
一号线改走向一个是,长江二桥已经不能作为过江通道借用了;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国家发改委的限制,只是批准的武汉修建轻轨,武汉即使是按最大胆的预期以地铁B型车的形式修建,也只是4节编组。
当时估计这个4B过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客流需求了。(实际也是这样,你可以看看现在一号线,高峰期已经人都上不去了,这还是客流不如二号线的情况下)
所以武汉市府即使调整了走向,决定将其作为远期江北环线布局。现在修了四期已经很明确了,远期会在天河机场合围成江北环线,方便全市人民去机场。
这个4B编组已经在汉口被诟病了, 要是真的按当时规划过江到付家坡,还不被江南人喷死啊???
而就是修2号线,当时发改委都不让用A型车,只让用B型,而且要求6节编组。还是满城挖据理力争,一再坚持,好不容易才批的8节预留。
所以你看江北这边先期修的好些条线路都是B型车,不如江南的A型车规格更高、运力更大。
这其中的各种掌故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里评论,也是服气了!!!
一号线和五号线两个概念好不好。
@abliz 是的,我有亲戚在华工,还有亲戚在汽发社区,所以真的是从小春节每年都要去拜年。小时候我一听拜年要去那个地方都不愿意去,因为真的那个时候关山口就是个乡里位子。
公交车往那里开的时候真的是飙车,都觉得是不是这样的马路太浪费了。
包括2008年光谷世界城修好也只是稍有起色,人气还是不足。
说实话,光谷的发展实在是爆发式的,做梦都想不到一下子是现在的局面。
实事求是的说,武汉市府在光谷的规划发展方面确实是预估不足,但是我觉得可以理解。真的是没人能想到这样的局面。
轨道交通一号线当时修在京汉大道,那个地段不可谓不好吧?
但说实话,除了我们上学坐一坐,真的是没啥人,客流太少太少了。
要不然武汉后来修二号线为啥东弯西弯,要尽量把热闹位置都兼顾到呢,就是怕客流量不够呗。
@guangguren 光谷发展30年???光谷有起色也就最近10多年的事情,从小因为亲戚在华工的关系,每年春节都要去关山口的。光谷世界城一期都是2008年才修好的。
不知道你上个世纪90年代,包括2000年左右有没有去过光谷?就是偏远的、配套不足,没啥人气的郊区好不好。
地铁的整个建设流程麻烦你调查清楚好不好?不要拿送审时间说事。
首先是要有武汉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规划图,这个线网图被市府批准以后,才会从里面挑出线路报发改委审批,形成第几轮第几轮的建设规划。
你说的这第二轮和第三轮建设规划是根据早就编订好的线网图来的,不是临时抱佛脚,专门到建设单独设计的。这里面有个全市一盘棋的整体性考虑。
而且实际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已经开始把建设重心往江南转移了,2号线南延、5号线、7号线南段、8号线二期、11号线东段,总共接近100公里的线路全部都在武昌。
这期规划里汉口重心城区除了机场线以外没有任何一条线路。而且机场线也是为了服务全市的,刚好在宏图大道和三号线、八号线、二号线连接。三号线是汉阳的客流去机场,八号线和二号线都是武昌的客流去机场。
剩下的将近40公里线路,其中三十多公里也是为了服务新洲区,实现每个新城区都要通地铁的目标,还是人家自己出的钱。而4公里的1号线四期这是东西湖,也是新城区,人家自己出钱。
这种倾斜力度还不够嘛?
实在不能理解这第三轮规划有啥好吐槽的!
@kuwata125 武汉没有上报是因为前期和国家发改委沟通后,知晓获批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只能无奈放弃掉了,因为报上去也是被砍的。
五号线为什么不先修?因为五号线是镇内线路,全程只在武昌内部,既不去汉阳又不去汉口。
发改委而言鼓励优先建设的是能够解决武汉过江交通需求的三镇间跨区域线路。
2号线之所以获批,是因为这是第一条汉口到武昌的线路,是解决过长江通勤客流的重要过江通道。
3号线之所以获批,是因为这是第一条汉口到汉阳的线路,是解决过汉江通勤客流的过江通道。
4号线之所以获批,是因为这是第一条汉阳到武昌的线路,同样是解决过长江通勤客流的过江通道。
而发改委之所以同意武汉优先建设这样的线路,还因为2、3、4号线共同组成了一条连接武汉三镇的地铁环型骨干网络。
你以为为什么他们要先修这几条线?不是人家小鸡肚肠照顾汉口,而是市府站在武汉三镇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作出的安排。
武汉的过江这从来就是让人非常头疼的大问题,而地铁的建设刚好可以帮助舒缓。
你说2、3、4号线可能修到偏居武汉东边一隅的光谷吗?你说那么修国家发改委可能批吗?
@guangguren 都说了规划的预测和现在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问题啊。武汉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规划了,光谷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客流量是规划时依照当时城市布局而做出的预测判断,当时那个时候哪里会想到光谷地区发展这么快?
谁也不是神仙啊,就说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的时候吧,光谷这里鲁巷连大转盘都还是只是普通的绿化草地,晚上黑灯瞎火的,一说到关山口,都知道是郊区了。
你说武汉怎么可能那个时候会想到把一号线修到光谷?
武汉肯定是先修中心城区再修郊区的啊。
还有一点,青山怎么没有地铁了?四号线好几个站都是服务于青山的,不是说非要在行政区划内才起作用。何况武汉市那么布局也是考虑到以武汉火车站为中心的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权衡之下设站的。思维能不能不要那么狭隘?有点大局观好不好?
@obeltoroad "这是一个可以回味二十年的梗,一边是修到郊野的阳逻线,一边是自己筹钱的光谷11路东"之前你自己是这么说的吧?
说的好像阳逻线就是武汉市财政给钱,而光谷只能自筹,光谷不公正待遇了一样。
当然得实话实说,以正视听啦!
事实就是,市府一视同仁,光谷和新洲都是新城区,所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都是需要自筹的,武汉并没因为新洲在江北而有所偏袒!
@guangguren 侧重当然也会有,这个武汉官方有做过说明解释。2013年2月22日的长江日报就专门刊载过一篇报道《汉口地铁密集远超武昌汉阳 网友质疑布局失衡》。
其中有提到,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前的轨道交通确实对江北地区有所侧重,主要原因是汉口人口密度大,客流需求高,当前的道路交通矛盾比较尖锐。同时地铁建设需要通过现有地块穿行,江南地区山体、湖泊及高校、大院较多,自然条件有限,不利于地铁穿行。
另外,江北地区地铁密度高也与区域面积有关系,和武昌比,汉口的面积要小许多,因此线路相对集中,但对比线路长度,两者差距不大。
其实就三点,
第一,规划时间,武汉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建设地铁时,光谷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发展程度,所以作为郊区优先度肯定不如中心城区。这里面有一个滞后。
第二,建设难度。和修长江大桥一般是从最简单的桥位开始修一样,江南这边的地质条件、山水格局等等建设难度比江北要大。
第三,区域面积。江北之所以显得密,是因为区域面积的关系,但是线路长度上并没有那么悬殊的差距。
@kuwata125 这不是规划的问题,是发改委批复的问题,每轮建设规划上报都要和国家发改委做协调,有些他们不支持的线路就会在上报前首先拿下来。比如13号线,在发改委看来这就是2号线的复线,复线的顺次当然就要往后排。
各种原因很复杂的,发改委又不是武汉市开的,你看第四轮到现在还没审批完呢。
@obeltoroad 能不能麻烦先调查清楚在发言?随口打哇哇在这里喷武汉很有意思嘛?
你可以看看这个《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新洲段项目工程合作建设协议书》
注意看这四点:会议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性意见:
(一)区人民政府委托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轨道交通21号线新洲段项目。
(二)区人民政府提供10000亩土地给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轨道交通21号线新洲段项目建设,依法审计,据实结算。若土地净收益不足,由区人民政府以现金或提供土地补足;若土地净收益盈余,合作双方根据商定比例分成。
(三)同意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采取BT方式建设轨道交通21号线新洲段项目,建成后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移交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四)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吕文洲负责组织协调轨道交通21号线新洲段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搞明白了没?
新洲区为了21号线专门准备了至少10000亩的地来卖钱。
光谷和新洲区一样都是武汉的新城区,说白了就是以前的郊区,按照政策所有的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都是量入为出自己出钱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