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bigblue123 我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习惯在对事实认识不明的情况下发表评论?
你多少年没读书看报了?新城区这个说法是唐市长在的时候就定下来了,早在2011年武汉各大报纸都报道宣传过,现在各个文件也都是会提到新城区的说法。
《新城区替代远城区 一字之变刷新大武汉内涵》
报告首次明确把“远城区”变成“新城区”,并提出各规划建设成一座中型新城。从“远”到“新”,简单的一字之变,但在那些来自远城区的党代表们眼里和心里,饱含深意且令人激动。
把几百万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分,提出“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具体的说是“积极促进新城发展,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6个新城区轴向发展的空间框架。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新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规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城”。
“远城区”变身“新城区”,这是在武汉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转变。来自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的党代表左少平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也反复琢磨了报告中的那些话。他说,相比“远城区”的说法,“新城区”这个词是不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以后不再是偏远的“乡里人”了,而是真正的武汉市人?
来自江夏的党代表曾建辉也注意到这种微妙的改变。在她看来,相对于“远”,一个“新”字,立刻就拉近了远城区与中心城区人感情上的距离,这种改变“更是拉近了城乡距离”。“原来在大家心目中,‘远城区’就等同于郊区,和中心城区并不在一个平等地位上。”她说,现在改叫“新城区”,可以理解成新建设或新兴起的城区,是中心城区的补充和扩展。
众多党代表都认为,这种简单的改变,拉近了心理距离,使得包括新城区在内的武汉人都为大武汉而骄傲,城市凝聚力增强了。汉南区一位党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一下子就把远城区几百万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区长要学当“市长”
“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据武汉市城市规划局的解读,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一改过去圈层发展的摊大饼模式,而将城市呈海星一样向外伸展。
未来5年,武汉将按照“以主城区为核心、六个新城组群轴向拓展”的“多轴多心”空间结构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依托区域性交通干道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建设六大新城组群。6个新城组群是指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吴家山、盘龙城,即按东、东南、南、西南、西、北等6个轴向建起的新城。
在很多党代表看来,这个规划,体现了未来武汉将发展的重头戏放在了新城区。党代表曾建辉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1+6”城市格局中“6”的空前重视,表明武汉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高的城市规划水平和要求。
东西湖区一位党代表说,按市委的这种规划和定位,是对远城区发展的关注,更是期望值的提高和发展标准的提升。在他看来,新城区今后发展要开始注重功能的延伸,新城区不再是郊区,而是经济区、旅游区、度假区,城市建设功能要更完善。
汉南区一位党代表则说,原来的远城区要建成一个新城,新城的城市功能应该是独立的,各区要用“市长”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区发展的定位。
不摊大饼才是武汉大格局
报告指出,今后将“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区疏解,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城集中。发挥三环线及沿线绿化隔离带等空间隔离作用,严格控制中心城区边界”。
在来自黄陂的党代表吕曙明眼里,“远城区”的称谓多少有点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意思。这位黄陂区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说:“以往,我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是武汉市的一部分,感觉是农村,最多算郊区。现在,我开始感觉是大武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这种称谓和规划的改变,体现的是大武汉的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为新城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种改变和规划,体现的是真正的大武汉概念。”党代表、黄陂区副区长陈世平说,武汉城市常住人口有700多万,农村有200多万,而武汉市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7000多平方公里在新城区。70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不城镇化,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武汉。
他说,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就应该真正调动“大武汉”的积极性,重视“大武汉”的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好新城区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这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武汉的目标。
一字之变包含城市化、工业化机遇
对来自新城区的党代表们来说,心理上的鼓励可能是表面的,更实际的是这种改变和谋划为新城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党代表陈世平说,面对这种转变,各新城区要做好准备。比如黄陂区要准备承担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像汉正街向汉口北转移,这是城市化不可逆转的,今后将发挥比较优势,吸引更多项目入驻。
他还说,随着“1+6”城市格局的提出,使黄陂区的三个区级战略上升到市级战略,如天河机场附近的黄陂临空经济区、汉口北的现代物流区以及盘龙城建设。这种改变为各新城区重视城乡统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平台,“我们应有所作为,把资源资本化,这为破解‘三农’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提供了实现的机会”。
在党代表、新洲区阳逻开发区副主任李俊看来,这种转变实际为阳逻的未来谋划了漂亮蓝图。他说,5年内,武汉的东部将崛起一座集现代港口、物流、重工制造产业于一身的阳逻新城。阳逻新城依港成城,人口远景发展到6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其定位是华中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和物流基地,武汉最具潜力的重工产业基地,宜居的生活城。
党代表、蔡甸星光村集团党委书记左少平也看到了机遇。他说:“这对我们也有带动作用,我回去一定让村民抓住这次机遇,趁势发展,把星光村集团的五个村庄的工农商贸都发展起来,力争5年后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社会年总产值达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