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 |
还有,"这是一个可以回味二十年的梗,一边是修到郊野的阳逻线,一边是自己筹钱的光谷11路东,都是自己出大头?规划怎么说",这句话是你自己说的吧?这不是随口打哇哇是什么?
这话是我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差是不是很萌?都是自己出大头?你用内部文件和专业知识告诉我是,挺好,敢情DHGX强调“自行投资建设”是宣泄一种不满咯?规划怎么说,格局?地理条件?光谷发展没想到啊没想到?实际上两百多楼的七七八八,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不找个黄金周节假日,组团来咱们郊区走走试试,呆到你呆不下去想回HANKOW的时候,就会深情怀念9号线~~
我懒得回了,虽然BBS掐架是我的强项,但考虑到撕逼对你是正经工作,对我是业余爱好,就此点到为止。。。
你自己看这个武汉城市留言板解释啊,早就解释过了,你为什么选择性忽视?
http://liuyan.cjn.cn/threads/content?tid=88973
东湖高新区属于武汉市新城区,根据市政府办公厅2013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的纪要》,由新城区人民政府作为所管理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责任主体,建设资金由新城区政府以现金出资或土地打包的方式筹措解决。因此,东湖高新区等新城区出资修建地铁是有政策依据的。
就是你自己截图这里吧,从头到尾也没写是唯一自建地铁。不明白你怎么就能脑补出东湖高新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其他新城区都是市府出钱,就它是要自行投资的。
实际上其他新城区自筹资金的新闻百度随便一搜就能查到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们平常只关注光谷的新闻,对武汉其他地方的动态不放在心上,所以并不了解。
那位汉口同志,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晓得你看过我的留言没有?市府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要搞清重点!就现阶段而言,武汉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水平。武汉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应是光谷地区,应重点支持,优先考虑!我说的是江滩对光谷的定位,而非地铁!虽然光谷地区那稀乱的基建让人摇头!说什么没想到,政策发生了变化,那都不是理由!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比如限购,来个落户新政;比如,市房产局言之凿凿的说我们房子没大涨,没超过国家的规定!这都玩的很漂亮嘛!怎么到了光谷这里,就政策发生了变化?基建投入要跟新洲看齐?说穿了,还是某些人不敢勇于任事,不敢真的功成不必我!现在真是怀念老刘啊!
居庙堂的人,是否更应该跳出武汉,多横向比较?国家批了一大堆新区,为什么没有武汉?既然别个有了,对武汉是不是多少有些不利?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难道你们没有紧迫感?
长江新城可以炒作,但光谷真耽误不起!
@Hankow 2014年12月27日上午,途经江岸、黄陂、新洲三区的21号线在新洲区施岗开工建设;省政府官方新闻《11号线光谷段是目前武汉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最长的11号线的东段的一部分,也是东湖高新管委会自行投资建设的首条地铁线,高新区由此成为武汉首个自建地铁的城区》的发出时间是2015-07-28 11:20:00,我注意到“武汉首个自建地铁的城区”的说法,如果www.hubei.gov.cn的逻辑上没毛病啊,这就有意思了,难道你坚持认为省政府新闻不够严谨,进而对我这种吃瓜群众造成了认知上的误导?!要不你@一下hubei.gov.cn,咱们一起撕?
http://www.hubei.gov.cn/wsbs/wsbswfw/201507/t20150728_695907_7.shtml
@chengdu 你这个id 在论坛已经臭名昭著了 。懒得和你这样的解释
@obeltoroad 你自己看第十二页的列明信息来源,都是普通的记者写的,只不过是在那个网站汇总引用了一下而已。你不会真认为这种新闻是省府宣传口的自己写的吧?
最早的消息来源是荆楚网,楚天金报的记者解鸿震。
@zhysh1224 装啥B啊!现在是21世纪,Beijing难道要沿用Peking?
我们不搞人身攻击。汉口就是一个虚拟的镇而已,论历史、文化、甚至经济与武昌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看事情要站高一些。所谓的优越感更不知从何说起。
至于成都,我去的次数比较多,大概二十多次。成都是不错,你如果只呆个十天半月,那的确会觉得非常巴适,一个干净,绿化也好,好吃好玩的地方也不少,什么宽窄巷子,锦里。但再多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一个不可容忍的问题,太阳呢?澄澈的蓝天呢?没有太阳的日子,不晓得你们受不受得了?蜀犬吠日那真不是古人的臆想!
成都的细节比武汉强,干净,尤其下面的乡镇。但是整体上,跟武汉是差了一些,尤其主城。成都的高楼是不少,高新区市容比光谷也强,但成都缺乏气势,那个都江堰比新洲的倒水强不了几多。武汉两条大江,天赋异禀,就看江滩的手段了!
至于经济,成都的经济结构比武汉也不如,后劲应该不如武汉,当然前提是江滩不打摆子,比如将光谷视作新洲区。至于那总量,站在持平的角度,都晓得么回事!长沙和成都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
成都的女孩子嘛,我在春路那个铜像口子那里经常呆个把小时,资质真比不上江汉路的。但是,的确很好耍。川音附近的xx唱要价不菲。
我在外面到处跑,因此,上面所说绝对是有所本的。
汉口同志,你们有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还是点卯混日子?
我讲个小插曲,我老亲爷老亲娘都在汉口住,六号线旁,都退休了,天天没事就是到处找人打麻将,连饭都懒得做。六号线通车,他们那个高兴啊,每天跟牌友打电话就是,你坐地铁来撒,又有位置又快。我每次听到他们讲电话,我都是一头汗。
每次开车堵在光谷,我就会想到他们的快乐退休生活,唉。
现在只要是武汉的论坛,光谷和汉口都有的一吵,吵一吵也好,楼上一位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很对,光谷交通问题得不停反映,不停上报,引起民怨,ZZ才会重视,ETC不就是这样撤的么。
其他除了地铁,光谷内部的交通确实需要管委会自己反省,该修人行道的地方就应该立马修起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违停要给罚单,天天罚,罚到车子不敢乱停。开工的项目要尽一切努力促使按时完工。一些重点拥堵点探查原因,通过改变红绿灯,禁止掉头等方法来改善拥堵等等,这些如果都做到了,交通问题也会有大的改善。可惜没人管这些细节。
现在的光谷就是没地铁,行人,非机动车没地方走在马路上乱穿,本来修路就堵的大学园路,二小门口早晚上学放学还一堆车辆停路边,到处都是窄的要shi的双车道,路边还有一串违停。雄楚高架的下高架口的十字路口允许左拐,和高架下面BRT直行的车子在路口抢道打架,影响通过效率。这样事情真的太多了,一个个小的不合理造成了光谷今天的大拥堵。
@Hankow 你解释的真累。。。总的来看,其实还是比较理性的,然并卵,都牛头不对马嘴,你解释的,都无法证明什么,这个讨论已经变成情绪发泄了
市区地铁密集,这个是改不了的,东湖高新虽然位置上比较远(这是事实),但依然是中心城区的地位
从中长期规划上来看,东湖高新的地铁覆盖还算可观的,2,11,19,9,13,17,其他的几个远城区哪里有这么多,也就东西湖挨得近,沾点光,就算汉阳也多不了多少
但对于现实来说,一个2难折腾这么久,至于其他的也就11进展快,事实是光谷广场长期霸着武汉地铁客流第一站无可动摇,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公共交通滞后的矛盾体现。光谷地区出行极其不便,9号线遥遥无期,13号线没上第四轮,19号线不解近渴,再怎么说也是一种规划上的失败
这怎么也体现了zf对于东新的重视在一定程度的不够重视,规划上的严重滞后,武汉要向一线城市看齐,靠什么方面?武汉很大程度上未来是靠东湖高新的发展来带动,然而就目前来看,让很多人看不到该有的重视
@guangguren 事实就是如此,中国老龄化严重,需要靠抢人来养老,未来是看人的,很多城市没有人口的流入,最终只能破落,现实就是武汉要靠什么来吸引人留下来,东新绝对是亮点之一,至于长江新村,那完全就是纸上的,十年内看不到太多落地的
市区的地铁修建是应该的,也是相对会多,但对于东新这种地方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可以忽略到没有,而现实的出行需求却又极其旺盛(老爹爹婆婆时间多的是,但年轻人上班都赶着),大家极端情绪由此而产生
开完会后,发现这个帖子还在吵.我不禁想起来了小时候的县城,好像是90年代
就像之前装固定电话一样,架个电线杆子走哪不哪 大家都再吵,不走自己这边,就没法装电话.
10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去看的时候,发现人们都太纠结于眼前的东西,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最讨厌的就是电线杆子架在自己家周围,影响视线,影响安全。
我想说的是,谁说地铁建好了未来就一定会方便了?方便干啥?你最终活动的圈子就是工作,购物,吃饭,逛公园,只要光谷这边基础建设去了大进步,散步都可以到东湖了,谁还懒得做地铁过江去汉口...
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多挣点钱,多努努力,买个好地段的房子,买个车...没事多加加班,散散步,舒展下身心...都是一家人,吵来吵去,让人家看笑话...
也来谈谈我这个在武汉呆了二三十年的小屁民的一点感受,仅仅是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1.2000年之前过了街道口就感觉到了乡里位置了,就别提鲁巷关山了,基本认为那边就是江夏那些乡里地方
2.2002年后屋里有亲戚的伢在光谷那边上学,才对那边有个模糊的认识,大学比较多学生多
3.2006年第一次去了光谷,才发现大大的不一样了,鲁广大洋家乐福都已经有了人也开始不少了,但是还没到堵的地步,关山大道雄楚大道关山二路珞瑜路依然畅通
4.2012年再去了光谷,人已经开始多得不像话,路还是那几条路,可是人太多太多了,开始各种堵车了。本人有次在雄楚大道坐738去创业街,硬是坐了三个钟头,开始谈光谷色变。
@Wangtony 论坛提示“回复频率过快,请稍后再回复”,所以我的每条回复都只能等限制解除后再发,时间间隔会很长。
市府的重点很明晰了,各类新闻也全部都播过了,武汉将由三镇时代跨入长江时代,并且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长江主轴上的“未来之城”。一新书记是很有背景的强势LD,他定下的平衡江南、江北格局的方针现阶段不可能改变的。
至少他在位一天,武汉的未来就在长江新城一天。
这是新闻http://mp.weixin.qq.com/s/DpK5IrFrvV1bhKeP_S_sKg
可以看宣传视频。《长江新城规划方案》《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愿景》
未来还要争取让科研力量布局长江新城,建立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武汉在2015年的时候以光谷新区的名义申请过,但是并没有受到国家的支持。
http://news.163.com/15/1222/10/BBEEDTTO00014AED.html
实际上真正得到新区实际好处的也就是上海浦东新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其他获批的新区,你能找到实实在在比光谷更强的吗?
任何东西啊,一搞批发,好处就被稀释了,价值就变得特别的鸡肋了。
光谷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招牌含金量是更高的。
当然新区也不能说不申请,但是以光谷申请被否了,申请策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可能不是认为武汉不适合有新区,而是认为光谷和国家对新区的定位不匹配,所以现在武汉开始转向申请长江新区了。
现在省府是支持武汉申请这个长江新区的,能不能批下来还是得看国家有关部门的意思了。
武汉面临的是在继续做大总量,不断缩小与一线差距的基础上,迅速提档、升级。
提档,就是对整个城市环境、城市面貌提升档次,将一个规模大、但缺乏鲜明及建筑特色的城市,快速拉升到国际化城市的水准。过去是补课,修桥修路建高架,挖隧道建地铁,都是属于补课性质,因为武汉城建被耽误了十几年。所以现在武汉的市内交通大大和改善,新建筑不断涌现,大武汉风貌初步确立。
但是,城市区域面貌缺乏档次,新建筑与老社区的和谐融合,区域整体环境的提升等,都做的不够。比如汉口老城区的综合整治绝对不能停,中山大道的成功改造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今后应该继续按照这个思路,根据区域人文历史继续改造升级,形成整体的都市人文风貌区。同时对老建成区尤其是历史性的住宅区实施改造升级,租界区按照传统风貌恢复,建国后的住宅区老房子穿衣戴帽,小街小巷实施路面改造与小园林建设,同时管线全部入地,就像BXL当年在重庆老街区搞的“综合整治”。那样,汉口老城区绝对大变样,新建的超高层与老住宅就“和谐统一”了。
同时,在改造老街区过程中,注重于新型商业的组合,借此机会引进新的社区商业,为老街区增添更多时尚元素,同时也更方便老街区的市民生活。
当然,武汉新的建设肯定也不能减速,所以就有诸如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的规划。
升级,就是继续加大武汉传统产业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扩张,同时加大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扩张。这其中光谷确实是要好好确立一个独立的新型高新产业城市的统一规划与建设力度,提前做好交通建设如地铁等,不要老是先修路后再来开膛破路挖地铁,老是反复地建设,看不到头。更不要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过去有统一的规划,除了部分微调外,能统一一股劲建起来的就赶紧建,光谷早点成型,对吸引更多高校生留汉有百利而无一害。
光谷在中心城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吸取了之前鲁巷规划短视的教训,提前布局,地铁线路、综合管廊、路网建设等等。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说为什么要在那么东边进行超前建设呀?关山口怎么办?
这种心理其实就是当年在光谷建设时,武汉中心城区市民的心态重现了。
而就算是省府要搞的那个滨湖新区促进武鄂黄黄融城,选址也还是会挑出现有光谷建成区域,大概率是在武汉的第二客运机场(山坡机场)和鄂州的山坡机场之间的这块区域。对于很多光谷人来说,可能依旧是在偏远地区超前建设和布局。
但从长远看,等光谷中心城修好,将现在鲁巷地区的很多城市职能转移过去,再来着手建设规划中的鲁巷光谷副中心,这样的效果可能比直接对鲁巷整体改造要有效率得多。
曾经的唐市长就在东湖高新工作过,他对这片地域不可谓不了解。但光谷独立成市恰恰就是在他的任上谋划好的。
作为光谷人觉得武汉市应该更多的进行资源倾斜,但其实以市府本身的角度而言,全市一盘棋,本身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提档任务就十分繁重,确实也没有太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新城区之中,当年唐市长也是了解这个问题的,所以才会提出“1+6”的城市发展布局。
中心城区市府负责统管,其他的什么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大光谷,等六个新城区组团,各自确立自己的中心城区,形成类似于武汉中心城区卫星城布局的态势。
同样是新城区,武汉市府一直都是一视同仁的,不明白为什么你会觉得东湖高新的“大光谷”就一定高于新洲的“大临港”呢?
你知不知道当年新洲区为什么会从黄冈划入武汉市?唯一的原因就是武汉看中了这个长江中游难得的深水良港阳逻港。只不过是当年的新洲不愿意放手阳逻单独并入武汉,所以才最终博弈之下整体并入了。
所以为什么武汉要规划21号线去阳逻,还要规划10号线从蔡甸去阳逻,并且空港线要从阳逻过江穿越天兴洲到武汉火车站,这都是为了大临港战略。
现在正在疏导长江水道645工程,也就是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满足5000吨级海船、1万吨级江海船以及2000-5000吨级驳船组成的2万-4万吨级船队通航要求。
武汉以阳逻港为核心打造的武汉新港,对于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助力武汉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
2014年就出台了《武汉四大板块综合规划》,新洲肩负着武汉城市圈“港、产、城”一体化的示范区和武汉东北部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责大任,武汉市府战略定位里一直不比光谷的重视程度小。
@kuwata125 建议你去看一下武汉各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预测,实际上现在到初期年预测的已开通线路,除了2号线当年偏差较大外,其余基本都是准的。武汉的现阶段的客流强度是获得发改委认可的,全国强度比较高的轨道交通运营城市之一。
判断一件事情,还请实事求是,而不是自己张嘴巴就说如何如何。客流是要拿数据说话的。
比如3号线开通时间:2015年
当时也说了,3号线一期工程是第一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对于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改善民众出行条件,促进三镇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测该线路初期客流量将达到46.9万人次∕日,其中,过汉江客流量为22.3万人次∕日。
3号线的初期年是在2018年,现在掌握的数据是在50万人左右,基本准确。
4号线开通时间:2013年
根据规划,4号线设计日客流量2017年将达69.4万人次,远期设计日客流量将超过120万人次。
4号线初期年是在2017年,去年的数据也已经出来了,客流大体在60万到80万之间,也是基本准确。
5号线未开通,根据设计规划,5号线2024年初期日客流量达到54.4万人次,2031年近期日客流量达到80.9万人次,2046年远期日客流量达到120.6万人次。
5号线的初期年是2024年,到时候可以看看准确与否。
6号线开通时间:2016年,初期年预测是2020年,客流58万。还有两年就可以看预测准确性了。
7号线未开通,一期是贯穿长江两岸经济带的一条重要发展轴,也是衔接汉口武昌的一条重要客运交通走廊以及主城过江通道,开通初期客流量会达63.8万人次/日。也是没有到初期年。
8号线开通时间:2017年,通车初期,预测客流为每天30万人次,其中20.5万人有过江需求,8号线将承担全市公共交通过长江量的11.09%。现在也是未到初期年。
@guangguren 其实,地铁的修建就是为市民服务的,年轻人是市民,难道老爷爷老奶奶就不是市民吗?
很多武汉本地市民,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一辈子扎根在中心城区,付出自己的青春建设大武汉,盼了几十年坐地铁方便自己的出行,垂垂老矣的时候利用轨道交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难道不应该吗?
年轻人并不比老年人高贵!
地铁并不是专门为上班建设的,市民通勤需求包括上班,但是并不是仅仅只是上班。走亲访友、逛街旅游、打牌聚餐,等等也都是通勤需求,也是地铁修建的目的之一。
说实在话,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老年市民,武汉轨道交通来的太晚了,八十年代着手起,到现在这个地步,好多人还没享受到就去世了。
不对,明明是亲妈走了没人疼
@Hankow 不要再做出所谓的你一直在理性探讨冷静摆事实讲道理的假象了可以么?你贴出来的长篇大论对现状解释没有任何一毛钱的关系以及一丁点的说服力。对核心问题一直偷换概念无法回答。
现实就是光谷只有一个地铁站,人流量爆炸,六号线高峰期松松散散,这就是事实。
而即使事实摆在面前,2南延依旧很晚批复工期缓慢,9号线依然是甩锅给上面说感觉不会批所以拿下,而9号线的需求量我个人感觉十分巨大,却在有的人眼里成了没必要到可以拿掉(请别再拿东湖景区当借口)。
你列举一堆“预估正确”,所以说光谷目前的地铁规划以及进度是市里认为很正常的,很应该出现,早就意料之中的现状了?
我为什么说大光谷?因为最近几次新闻联播干货都在大光谷,李总到了那破得不成样子的光谷软件园转了一圈!为什么高于大临港?因为新洲太偏,时机未到!当初中央提新型城镇化,为什么最后偃旗息鼓了?为什么?因为经济水平还没到那个阶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
五六个城市搞的武汉新港,理念很好,但是三个和尚且没水吃,何况5个?除非沿线统一收权行政化管理!你觉得有这个可能性?或者多久能实现?阳逻港的不温不火,你不会装作看不见吧?我就是新洲的,我还希望双柳长江大桥早点建起来,直接跟光谷对接呢!但什么时候呢?
长江新城的确是一张很美丽的大饼,但吃到嘴里的那一天时间不会太短!时不我待,如果江滩真的是你这样想的,新时代的武汉极可能让人扼腕!
东新还是要自强,如果滨湖新区成了国家新区,那必然又是另一番气象。
@Wangtony 刚才我和你也说了,光谷根据规划是六大新城区组团之一,独立城市,光谷中心城以后是光谷自己的市中心,鲁巷以后是光谷副中心。未来光谷的人群根据规划更多是要当地居住,当地就业的,是武汉市内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武汉市现有的资源和力量连中心城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提四大板块了,能给的支持都已经给啦,对所有新城区都是一视同仁,不存在厚此薄彼。
特别是现在一新书记规划长江新城,武汉中心城区还得支撑这座“未来之城”的建设,更是无力他顾。
而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一新书记的这个规划,长江主轴在2019年军运会是要作为武汉亮点地区呈献给世界的。
他已经认定了,武汉的中心在长江两岸,而不是偏居一隅,作为六大新城区组团之一的东湖高新。
你应该也看了东湖高新提出说要建设国家大科学中心吧?
但是根据一新书记的规划,这个大科学中心是要想尽办法放到长江新城的。
这就是执行意志的体现。就算和东湖高新规划有冲突,也要为长江新城让路。
所以与其吐槽武汉市府,倒不如其寄望于东湖高新,换了新LD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有没有什么实质进步。
@bayern 现在国家只批了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分别是北京、上海、合肥,根本没广州什么事。广州的科教实力连前五都进不了。(根据最新一轮学科评估,前几名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
而且北京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是放在怀柔的,并不是你所说的海淀。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018025250849.html
264楼的规划视频你可以看看,其中都有展现对长江新城的功能定位。
武汉修长江新城,对标的是国家修雄安新区,是这么个定位。
@kuwata125 你说的对,我强烈赞成你的观点..请忽略我的浅薄,继续论战。。。
长江新城为何选址谌家矶?
生态方面
它位于长江主轴线上,拥有一江两河的天然优势,片区内滨水绿地资源丰富,三水环抱,有张公堤森林公园生态景观,隔水与天兴洲相望。
区位方面
它紧靠汉口核心区域,南北分别连接汉口传统核心区、武汉北部城市组团,东西分别联结临港、临空两大功能区,具备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区位条件。
交通方面
它是武汉面向京港澳、沪蓉等高速的北部交通门户,是机场、火车站、高铁、水运、公路、码头的轴心区。该片区拥有地铁、高速、江北快速路,还有天兴洲长江大桥等,使该片区与机场、高铁实现无缝对接。
发展空间
面积大,土地存量基数大,空间拓展性强,是中心城区范围内唯一有待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空间。
文化优势
汉口近七成的优秀老建筑都在江岸区内,谌家矶片区位于老汉口的延长线上,靠近汉口主城区,既有文化底蕴,又利于集聚人气。
长江新城要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基地、中部地区高端服务业中心和新民营经济集聚地。
最近英国首相率领代表团来汉,也肯定了长江新城的战略远见,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在致辞中这么说的:
“作为中国中部领先城市—武汉是非常重要的工业经济的推动力,武汉也有望超过上海,在未来几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制造基地。最近几年,武汉也一直在进行中国历史上最为迅速、最为深刻的城市改造。更为重要的是武汉正在打造武汉长江新城,武汉市政府也为长江新城制定了非常高的标准与目标来实现未来的发展。城市和工业的转变,也将会帮助武汉恢复作为整个中国领先城市的应有地位。”
市府现在将重心集中在长江新城上也是权衡利弊后的考虑,是为武汉的未来布局,仅仅一个繁荣兴旺的江南是不够的,江北也需要重现生机和活力。
@obeltoroad 你自己可以去查开工时间,新洲建设21号线的同时,光谷同期建设11号线光谷段和2号线南延长线
而11号线光谷段2014年10月开工。
http://hb.sina.com.cn/news/2014-10-28/detail-iavxeafr4251855.shtml
2号线南延长线和21号线都是2014年12月同期开工的
http://news.163.com/14/1228/00/AEGUF5MK00014Q4P.html
11号线比21号线还要先开工。
除去21号线主要为高架地铁线路,造价更低,施工难度更小等客观因素以外,为什么21号线比光谷的地铁先开通,你不觉得原因要问东湖高新自己吗?
武汉可没有优先开工21号线呀。
我对那个长江新村不感冒,到底有什么可以支撑还很难说,东湖高新发展了这么多年才起来,很难想象资源有限的武汉能用什么支撑,集中力量办大事
建成区的改造,对于武汉来说,其实有一些比较累赘,建新城成本远低于老城,但武汉还想过去的“辉煌”,摊子比较大啊。楼上有人说了,武汉未来的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是汉正街还是东湖高新?
hk同志说的很多东西都没错,然并卵,1是无法解决这里人的痛点,2是大战略上并不让人信服,说回来,其实都是争罢了,什么临空港,新港,东新,哪一方不是在争呢?饼子就这么大,谁都想咬一个。关键还是在谁能把饼子做大,武汉未来能做大饼子的是靠什么?
有人说21号线,11号线不比21号线慢,只是2难没通一直拖着
至于19号线的磁悬浮,真不知道有哪点不好
怀柔是中科院新建的园区,因为中科院在北京土地市内根本土地建大科学中心。中科院早就在怀柔建设的是中科院大科学中心,分为综合类科学中心和专向大科学中心,中科院自己的三个综合性科学中心升级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武汉有一个专业类大科学中心,在郑店。大大亲自开会早已明确国家科学中心由中科院来牵头。可惜Jt把他当做房地产开发项目。
@kuwata125 谣传2难是东新和江滩扯皮谁出钱拖延了两年
@Hankow 11号线早就可以通车,一直都在等2难,这个应该算和东新没有直接关系
@guangguren zd那个位置可不怎么滴……似乎武汉几个拿得出手的学校都比较喜欢往东边靠,地大,华师,武大和华科好像还没看到什么动静
@kuwata125 城市效率低下。2号线通车时间是什么时候。12年。哪怕有些反应慢半拍,也会发现规划短视而及时补救。然并卵。宇宙第一大站持续数年,万人等公交,呵呵。
@kuwata125 21号线也是2015年才正式进场施工的呀。开工仪式之后,各新城区地铁的修建进度快慢这个就视各自的管理水平而定了。
说到底和有轨电车一样,是东湖高新自己的问题,比如现在的几个卡口之一,光谷大道站之所以滞后,就是因为之前地面高架的建设,对组织施工有影响。
一直在刷新这个帖子。 有些论调实在让人很灰心。
如果JT 都是这样的想法,我认为武汉崛起不了。
现在各省竞争这么激烈,武汉把一个高新区的交通折腾成这个样子,我真不知道那帮人心里怎么想的。
为什么不能顺势而为,强扭的瓜都不甜呀。明知道光谷客流爆满,却想到的是 老城区的那些老年人也要出行。
我承认也要出行,可是到底那里才能再如此竞争的环境下,让武汉不至于落伍 ,甚至领先。到底靠谁?
靠汉口 ,长江新城么? 深圳如此厉害的一个城市,前海多少年了,你去看看现在还空着多少。 开发一个新的地方是不容易的。你可以说那里有多么大的优势,一张白纸,可是别的省份会等你么?
武汉,JT 如果还不考虑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还只是想着HK 是否在城市内部落后而规划,那么武汉完了。
@guangguren是这个情况。中科院根本不买我们的帐。市府已经尽力争取了。
中科院优先顾着的是亲儿子合肥的科大,再就是上海和北京两个特权城市。
杭州和南京也都没搞到手,现在杭州在浙江支持下独立组建之间实验室,南京也提议独立组建紫金山实验室,都准备自己先干了再说。
@zuoluo032 看完我都想卖掉武汉的房子去别的城市了,真心心寒
@guangguren
哈哈,你猜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怎么从怀柔进市区么。。。我来告诉你:坐火车。
@Hankow 东湖高新在有轨电车建设上的垃圾表现,我在这里是从来都没有留过情面的,那么东新主导修建的11东又为何进展很快?2南延在15年才开工就是个错误,理由说出花来,有光谷站汹涌的人潮啪啪打脸,所以你所说的一切一切的所谓原因,全都是借口。
这么多人抱怨埋怨,从没有想过是何原因,上来就是说别人格局不够,没有大局观,要么就是扣帽子说别人不是真的关心光谷建设,只不过盯着自己房子的涨幅。更有奇谈怪论,因为“给了”你产业,所以就应该在地铁方面缺失这才能让我汉口平衡,以及地铁族里那些整天拿着地铁来踩光谷的高冷老汉口人,却从来没有一个认认真真的反思为何会有这种现状,如何抓紧解决这种现状,有没有一丁点反思?完全看不到。
@kuwata125 有轨电车才开几天,就说垃圾了。
当年地铁1号线只有十站,一开始还不是“垃圾”
@kuwata125 有轨电车貌似就这个定位,北京西郊线更惨。。。
我1月1日上午刚坐,下午就出事情了。
结束语:本来GG社区内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的吐槽帖,硬是被一个(疑似)HK高楼X版主怼成新年第一撕逼帖,你给他讲道理,他给你谈格局,你给他发截图,他给你埋头复制+粘贴(尽整网易这些不靠谱的~),轮到了我截图省政府国徽抬头的官方新闻,他给你说小报记者写的你也信。只身踢馆貌似很勤奋,闭着眼睛两眼珍视明,想想也不奇怪,高楼X只关心天际,哪里关心过民生,主动踢馆就是担心GG的抗争会影响HK继续修地铁(起高楼)的优先级,那是他们下半辈子的福利(看规划图比嚼伟哥还有效),就算是双赢在他眼里也是零和,这个格局观大不过冈本,短视而且小器。回到现实,对DHGX未来三十年命运重大影响的9号线被一再搁置,强搬硬套凑齐几条放在江北任何一条地铁线都成立的理由,滑稽吗,XX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ZJM?自己会不会觉得好笑,一己之力拖延GG推动武汉崛起的历史进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武汉历史上曾经就是一个特别失意的城市(此处省略5000字),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得益于几届省市领导齐心协力/励精图治,武汉作为一个中部城市在新一线(二线+)城市群的惨烈竞争中才刚刚有了起色,可以说汇集“五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DHGX是代表武汉在群雄逐鹿中杀出重围的唯一机会。9号线还是回到9号线,这是一条命运多舛的线路(从2014年最初规划曝光到2017年底,武汉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一缓再缓,甚至频繁传出“被砍”及“难产”的消息,令众多居民心灰意冷。如今,官方给出的最新的回复仍旧是“停留在规划研究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命途多舛的9号线可能还要再等等),有它/大光谷区才能支撑起城市的骨架,无他/除了年轻人多你就和郊野没啥区别。讨论三百楼,应该足够DHGX执政者体恤到群众的疾苦和呼声(一拖再拖这种事少一点,理解归理解,也请长点心),有人说HANKOW好地铁多,你用脚投票不就得了——吐槽光谷可以,要我们放弃光谷?不可能,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园,承载我们青春与梦想的地方,光谷作为一座青年之城/明天只会更美好!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