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出来了~ |
每次大修基本上亿,每年维护几百万
白沙洲2000年建成的 天兴洲2009年建成的,9年桥梁技术差别这么大么
白沙洲大桥为钢桥面,自2000年9月建成通车以来,桥面铺装层陆续出现车辙、开裂、推移、拥包等病害,虽经2004年大修和多次小修(几乎每次下雨就需要维修)仍未能解决问题。专家分析,钢桥面上铺装沥青混合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沥青铺装层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一样,武汉冬夏温差较大,沥青铺装层容易出现裂缝,产生滑移。加上白沙洲大桥为多点弹性支撑结构,车辆通行时会产生振动,易导致桥面沥青铺装层断裂。白沙洲大桥作为货车过江的主要通道,日均车流量近 7 万辆(设计能力为5万辆),且约25%车辆超载,超过设计通行能力,更加剧了对桥面铺装层的破坏。
2009年7月至9月又封闭维修90天
@letiankaimen 就网上公开的开支
@pany_alone 天兴洲不走大货嘛o(╥﹏╥)o
大概原因,当年修白沙洲大桥的时候,没有多少钱,预算少,修这个桥比二桥晚几年,但是造价好像差不多,然后就降了整桥的载荷,然后当时不知道是恰好有沥清钢箱梁直铺技术,还是为了减重紧急研制了这个新技术,结果这个技术不可行,沥清与钢箱无法稳定咬合。。。。 然而,由于白沙洲大桥的载荷只有那么多,已经不能重铺混凝土了,即不存在完全整改的可能,就只能这样修了用,用了修了
武汉长江二桥 造价14.5亿,1995年建成通车;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 造价11亿,2001年建成通车;
@LocalCrush 那技术最老的长江大桥也没有很高的维护费用啊,那个还走火车呢
@tianqiliangle 实在不行重建算了,按楼上说的 天天走大货 不是个事儿
@sds0819 钢箱梁上要铺混凝土层,其他的大桥都有,只有白沙洲大桥没有;
假如按照要铺混凝土的标准,白沙洲大桥的设计载荷应该是3万吨,当时因为预算只能做个载荷2.5万吨的桥,只能不铺混凝土层;
后来发现不行,然后也不能加混凝土层,加了桥立马就要塌; 估计是主塔,钢索,箱梁均载荷不足,导致没法维修,就只能这样了;在钢箱梁上的混凝土层可能还不能太薄,薄了易碎,也起不到作用;
天兴洲长江大桥是除了上海沪通长江大桥外,造价最贵的;设计有效载荷就是4万吨,因为包涵两线万吨级重载过江铁路,都是中铁大桥局修的桥,也吸取了白沙洲大桥的教训,所以桥面有混凝土层,这样沥清层不容易破;
@LocalCrush 这几年维修费感觉都能重新造一座桥了
@dreamonlenrun 好很多
@sds0819 因为有规划新桥,就是重新建一座的计划,所以老桥就将就用了; 长江上的大桥,二十年就拆了,这面子上谁也挂不住啊;这不是市长的面子,这是国家的面子
我记得刚通车的时候,那个沥清直铺的新技术当时还反复上了新闻的
@LocalCrush 分析的合理。
我了解到的说法是当时白沙洲大桥是最早的一批正交异性钢桥面版桥型,是直接照抄日本的设计,用的14mm的钢桥面+环氧沥青。到国内有几个水土不服的点,环氧沥青施工没有日本那么精细,质量打了折扣;超载车辆多,14mm的钢板刚度不足。所以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结果,白沙洲,军山大桥年年坏年年修,直到军运会前的一次大修,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后来的桥的设计,结合国情的改进就是16mm桥面板+80mm混凝土+普通沥青层,基本上就没有再出类似问题。
最新的改进是正交异性桥面板U肋采用熔透焊或者双面角焊缝,这是武汉的相关企业联合搞出来的技术成果,获得了23年的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LocalCrush 那这个就是建设问题,和大货 超重 没有太大关联了
@sds0819 那是遮丑布;能承认这么大的决策失误吗?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问题,这是当年的业主问题,就那么多钱,你们看着办,办不了也得办;就是这样的;
1995年修建长江二桥是14.5亿,当年汉口桥头是城市,但也不发达,也不核心,拆迁成本不太高;武昌桥头完全就是农村,徐东村啥都不是,拆迁征地绝对不是成本大头;当年人工成本也低,一定是工程造价本身的问题,就要这么多的钱;还有一个原因,这个桥是日本援助贷款建的,受日方审计监督;
2001年修建的长江三桥(即白沙洲长江大桥),两头完全是农村,没有拆迁成本;但是相比1993年时(长江二桥的通车时间是1995年,但是修建时间是1993年开始的),由于1995至1997年的通胀,钢材价格已经翻了两倍,水泥成本应该也涨了不少,但是规模相当,或者说长三桥规模更大一点,整桥的造价变成了11亿,此时又完全是自己投资,没有外方审计,桥就造小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