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买二手的上代air,也不要数字ipad
宁愿买二手的上代air,也不要数字ipad
先住进去,等明年夏天再来除甲醛
@BEARBEAR1201 说的是万科通病吧,不过...感觉现在90%的房子都这样,尤其是刚需房,这楼盘这价格基本也不会好
方太相比其它家服务态度好,售后广,这里其实主要指语气好,具体到行动哪家都差不太多
新家装修用的方太F1A+THF1A,这个应该是新款,618买的,那会到处搜广告很多
貌似现在一般家用最高吸力也就25,这个24也算挺高了,但是感觉吸的还是不够,至少没有达到宣传的外面闻不到味,做的开放式厨房,实际炒菜客厅也能闻到味道...
灶也是,安装师傅还说是方太中高端款,结果一个灶炒菜的时候,油会溅到另一个灶上,这个也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灶上面的那个圈圈的东西,上面的油污根本洗不干净,最后用力洗的过猛,搞掉了涂层,那时候才用了三天...
其实原来房子的集成灶也这样,那会用的锡纸包起来另一个灶,防止油溅过去,但是外观实在是太low了,不想在新家继续这样
售后确实还可以,后面让售后上门解决,结果当然是没法解决,就是手把手教我妈妈搞烟灶的清洁,中间还一直推销他们的清洁剂,搞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清洁,洗了个遍之后走了,还告诉我们帮忙关闭工单...看别人帮忙搞那么久的清洁也不好说什么了
虽然吐槽那么多,实际上感觉方太的产品也不算差了,就是性价比低点,比如你这个3500的预算,感觉买烟灶套装很勉强啊,也就JCD10XX那个系列(21还是22吸力),双十一特价的大概可以差不多
还有,顶吸,侧吸,集成灶的话,我是坚定的“集成灶党”,不过不是我做饭,没啥话语权
老家以前有不少狗肉店,所以吃过不少次
做法基本就是红烧,火锅之类,加的料太重了,特别是辣椒
狗肉本身很有嚼劲,但是味道一般,没有牛羊那种动物油脂独特的味道,现在印象里面只剩辣了
@zeroily 我说的场景是不是那么有钱...
可能大家想象的场景不太一样吧,我有个不是特别像的案例,一个亲戚,90年代中期就有超过80W的资产(我爸爸的说法),辞职想做生意投资什么的,最后反正被坑的多,赚的少,钱倒是没亏,就是20年过去还是那些钱,2个儿子反正对他很有意见,我记得他们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很不尊重他爸爸了,觉得无能,当然包括我爸爸其实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另外还有些炒股的大V,因为确实炒股而且赚钱了,或许也可以叫牛散?反正不少人抱怨过自己赚的钱比99%的上班族都多,但是还老是被周围的人(主要是父母,老婆)吐槽不上班,感觉男人没有事业会被看轻这个事应该很普遍吧
各种坑爹整机也要1W+吧,还加个显示器,怎么也要1W2...
嫁妆到底是不算彩礼还是算彩礼啊?就是比如给了10W,回过来也是10W,到底是有嫁妆还是没嫁妆?
@huster911 但是就是这样的...大部分情况下没事业的男人都会被看轻,其他人哪怕父母配偶也可以无所谓,但是被自己的小孩看轻的话,正常男人应该都无法忍受吧...
我不是说想躺平不对,而是想躺平的话最好不要生育,小孩以后竞争不过也会怨自己输在起跑线
没小孩还好,有小孩的话,除非被动收入高到一定的程度,不然以后在孩子眼中完全没地位
@dgy307 不如给钱,千万别听其它人的建议给男人买那些他们自己都不用的电子产品,男人确实都喜欢电子产品,但是...细分太多了,很容易踩坑...
揭开XX的遮羞布...是指XX行业不行的意思么?
感觉这个句式有点h啊
拖地机是指洗地机?感觉好多人都没用过洗地机啊
我老家现在用的G10S和追觅M13S,同时工作,妈妈只会用洗地机,机器人日常就只用扫地
扫地机器人是日常清洁的,大部分地方包括床底,有些沙发底都可以进去清洁,但是相比清洁能力不算特别好,老家因为地暖都是铺的瓷砖看的比较明显,机器人会有漏扫的和吸进去再跑出来的脏东西
另外我家里面的人都不会弄机器人,所以都是我每隔半年去做的清洁(包括集尘的袋子),机器人里面特别脏,各种地方包括轮子,滤网和风道里面都是很恐怖的毛发和灰尘,其它包括轮子还可以卸下来清洗,但是风道就没法清洁了,只能用洗地机上的毛刷伸进去刷,不知道平时换尘袋勤一点,风道会不会干净一些
很多坑过不去,以前的老家有个拖拉门,在地面有个凸出来的轨道,不算特别高,但是就有一定的概率卡住,新家的主卫也有个很小的坎,实测1/3的概率卡住,也就是基本不能进去了
洗地机相对清洁度好很多,因为人工操作,脏的地方可以多拖几遍,吸力和拖力都打很多,反正就是干净很多
但是缺点比优点还多
废人
我买的这个M13S特别重,之前用过H12就没那么重,不过那个没有向里的助推力,相比更不好用,新款现在基本都是双向助推了吧,建议买个轻的
有水渍,其实是拖的时候停留了比较久积了水,水渍风干慢,干了后还有印,但是拖快点就好,也不算大缺点吧
烘干和自清洁的噪音特别大,烘干时间也久
然后洗地机还有个我觉得是最大的缺陷,每次清洁后都要去自清洁,一些轻度使用的场景,比如去厨房/卫生间吸下水,回来也要自清洁,比拖把麻烦很多,这个因为是我觉得无解的,所以是品类最大缺陷
如果是新房,完全不具备可行性,价格被监管了,还有各种税费成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中介费,房地产公司普遍也都有背景,这事太下作了,收益按你说的全被中介卷走了,哪个房地产公司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如果是二手房,这个可行性也很难,涉及到诈骗,大部分房东不愿意配合的,女方大概率事后会诉讼搞事,想不出来什么房东愿意配合
而且...中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毁了几十几百个女的经济?这热搜不是天天见
郊区和市区不太一样
按外地打工仔的消费水平算(家里有钱,月薪5W+,有家属,工作有要求等情况不适用),市区单间大概2400~4000,面积10~20的区间样子,地铁附近会加价20%以上,公寓那种形式的单间会再加30%以上
郊区按偏远程度算,最低可以减半,一般区域按1500~2500这样算,因为我接触的大部分还是愿意花2000左右租房的,所以其实下限应该更低
其它生活成本我觉得跟外地省会没啥太大区别,顶多高20%,除非生活在CBD附近,而且不方便点外卖和出去吃
有钱买索尼,LG
没钱买雷鸟和TCL
其实雷鸟和TCL也有相对比较贵的miniled,要是我就要这种
除非要什么小米全家桶,不然现在肯定不会考虑小米系的电视
@shierxi 大哥,有个问题想不通,彩礼和嫁妆说到底也就是钱在两个家族的流动,并不是买个消费品之后贬值到可能消失,所以你又不是买了个30W的钻戒,转头就一文不值了,为啥要说之后宁愿拼命加班也要填补上???
说句理论上的话,如果和别人确定了关系,并且是独生+终身伴侣的(理论上),那即使把全部的财产给别人当彩礼,对方又回了全部身家,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彩礼和嫁妆又不用交税,本来不都是你们的么,为啥会有第三方看不起?
感觉没那么多吧
我就是荆州的,说实话从小到大都不知道结婚要给那种彩礼,要不是最近几年这种逆天新闻特别多,也不知道居然那么大金额...
而且感觉湖北大部分地方,包括荆州...计划生育管的挺严的,我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同龄人,80%都是独生,多生的也不少被罚款的,独生的...感觉比较少会计较这些东西
现实里面没看到过案例,但是之前在知乎看到有人晒图是可以的
千兆而且不想转网换套餐的话,还行吧
之前好像听过这个新政,不过现在应该没有实施吧,或许可以看看明年
按我去年买房的经验(父母住,想写我名字),必须要写父亲的名字才行,也就是你爸爸跟你两人的名字,而且贷款金额跟占比份额挂钩
17寸的游戏本,全键盘我都觉得有些小,而且笔记本按键跟外接键盘完全不一样,真在乎还是外接键盘比较好
商务感推荐遥遥领先
不是很建议
我表弟家族就是给爷爷奶奶集资弄了个农村大房子,父辈兄弟5个人花了近百万,两栋楼,一栋住宅,一栋做饭,住宅里面搞的跟酒店大堂+公寓的感觉,一二楼加起来11,2个房间,说是孙子辈有家庭了也能住下...
实际上即使是过年,最近三年也难凑齐人了,而且说实话孙子辈根本不喜欢乡下,我表弟一直都抱怨那边多无聊,有同辈也就是一起打打手游,没有只能单独玩手机/电脑玩一个星期
真有那钱不如搞个县城里面140+平的房子,配合两个儿子辈的房子,住下一大家人绰绰有余,投入的资金等以后爷爷奶奶去世了也方便套回来,现在这农村的房子,等以后一文不值
实际倒也不是均分,掌握财政大权的一方总是能想办法多拿点的,确切的说就是隐瞒收入和财产转移,只要不是过分到一毛不拔,还是能规避的吧
这个话题终归还是现代的男女对立,而两方站的位置不一样,感情和利益又互相混淆,偶尔还夹杂一点道德和法律
干脆就直接开战就好了,谁更想结婚谁就输,一个人不快乐么?
可以不交,物业其实并不能强制对业主怎么样,这个传票就是吓唬你
想交直接交不就行了么
不需要赔的,随便让他们怎么折腾
品牌价值是怎么衡量的呀,不管怎么比茅台都跟另外两个不是一个维度的啊
算奢侈品的话,茅台≥LV,低于爱马仕之类,星巴克甚至不能算奢侈品,按包包来比就是个日常用的百元包
算消费品的,茅台的品牌价值几乎没有对手,除非拿电子消费品那几个品牌来比
16年11W买的车位,现在物业还在打广告10W出头卖,送啥啥啥的
对面的万科不是说1W8+么?
这个比昨天那个格力值多了,美菱要是有美的,海尔那种注册后,小程序保修就挺好了,普通情况售后跟京东一样,就是少了点兜底的
现在肯定是赔钱的,广告收益最多最多最多也就抵服务器的费用,大概率是不够的,主要看有没有全职的员工和开发人员,如果是站长兼职,后期流量起来了,可以找些门户网站的资本,几十万卖掉还是很爽的,如果有超过2个人的全职,那就算流量起得来也是亏的
空调格力的附加值高,虽然我觉得贵了点,但是也说不定有人买
冰箱这个好像就是双开门,确实太贵了,格力做冰箱又没啥buff
现在那么贵了啊,我记得我老家小县城11年左右找的住家只要6000
男的突然打女的,肯定是男的错,骂神经病什么的很正常
反过来女的应该也是同样
喜欢脑补幕后故事的,不管是哪种性别的哪种例子,脑子都不太正常
事件确实有反转,但是只是因为反转的传播率更高,现实里面哪那么多反转
现在不都是滚筒么?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