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官方网站会公布前一年的薪资。目前公布的是2023年度的:
2023年度实发工资总额(不含企业负责人)
2023年度职工平均人数
(不含企业负责人)
2023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不含企业负责人)
114526.53 万元
4479人
25.57万元
2023年的工资比2022年略有下降。2024年度的肯定还会下降。
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官方网站会公布前一年的薪资。目前公布的是2023年度的:
2023年度实发工资总额(不含企业负责人)
2023年度职工平均人数
(不含企业负责人)
2023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不含企业负责人)
114526.53 万元
4479人
25.57万元
2023年的工资比2022年略有下降。2024年度的肯定还会下降。
阿诺拉的剧情和画面都有一些xx不宜,所以呢,就算看了也不太适合在家里、办公室里跟别人讨论。
@guoxiaobu 估计你是键盘侠,根本没有进电影院真正看过电影。
猫淘的数据虽然不是完全准确,但总体上不会有大的误差。实际上,国家电影专资办有官方统计数据,是不受猫淘单方影响的。只是由于官方数据会滞后,那么猫淘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模型提前发布信息,会夹带有利于自己电影的东西在里面,比如夸大自己投资电影的票房,同时压低对手平台。但最终都会以官方为准。以国家官方数据来看,电影平均票价,前期略低于50元(因为头一两天有19.9元这种促销优惠),后期基本上稳定在50元以上了。
猫淘的打分制度则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当然了,豆瓣的打分制度问题也很大,但相当于猫淘还是略为靠谱。
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国内商业大片的新时代,国内票房2.5亿元具体是什么水平呢?
跟之前5-7年的电影比较:纯国产电影,比如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还有姜文一炮而红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票房都是4000-5000万左右。香港的成龙拍的红番区、我是谁,大概有8000万左右。美国片,除了泰坦尼克特殊拿到3.6亿,其他大片最高的也才1亿元。所以,英雄相当于把国产票房记录一下子提高了3倍以上,也超过了除泰坦尼克外的所有美国大片。当年全国票房才10亿元,英雄一个占了四分之一。除了今年的哪吒2,这二十多年没有一部电影能接近这个比例。
英雄的海外票房更高达1.5亿美元。今年哪吒2的海外票房能不能超过20多年前的英雄,还不好说。要是考虑物价变化,那就更难超过了。
世界上第一台MP3——MPMAN F10,由韩国世韩公司在1998年推出。我一年后在广埠屯买的,用了好几年,现在躺在家里抽屉里呢。
不过这款产品放眼全球并没有特别大影响。真正有影响的产品,是稍晚的1998年底,美国帝盟推出的Rio 300随身听。但是Rio也只是一般火,真正点燃全球市场的,是两年后的苹果ipod。这个我也买了,初代产品。
2023年,相机主要市场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增长。在日美欧市场,相机被智能手机所取代,而在中国,在社交媒体上重视照片和视频画质的倾向非常鲜明,以“Z世代”为中心的消费人群对相机的需求越来越高。2024年1月至5月,中国市场相机出货量全球占比达到23.4%,跃居继美洲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智能手机冲击下曾一度遇冷的相机市场,如今因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而重新焕发生机。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表示:“2023年,数码相机整体销量比前一年增长了25%,起到拉动作用的无反相机销量增长了31%;2024年,无反相机的销量增长预计将达到35%左右,数码相机整体销量增速预计也将超过30%。”
简单总结:数码相机全球市场确实还在下滑,但是中国却是大幅增长。原因并不是楼上一些网友说的摄影专业人士买的多,而是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的兴旺带动的,抖音上的网红要想更红,都不会停留于手机拍视频,而必然要用相机。
有些网友对旅游的观点偏狭隘,好像一定的是著名的风景才值得去看。
我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就每隔一两年去一次深圳玩,也偶尔去香港玩,到目前也没觉得玩够。
比如说,早晨天刚亮人很少时,就去深圳湾,找一段跑步或骑行,很爽。
每个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都值得去,因为隔一两年,展览内容都会有变化的,还有特展。
喜欢建筑的,深圳逛街拍高楼也是一项旅游。
还有爬山,我去香港走百公里的麦理浩径,现在才走了一点,距离走完还远,所以我去香港还有极大的动力。还有香港的离岛,也够没逛完。深圳也一样有很多爬山的线路,不一定非要看到黄山张家界那样顶级的风景,就是锻炼身体,加上绿树、溪流、微风、以及终点的海滩、美食。
很有必要。我的年金账户上已有三十多万,实缴二十几万,其余都是它赚的利息,比银行理财还厉害些。等退休时,可以选择每月发放3000,持续领十多年,相当于正常养老金外又多3000元。
我两个房子,两条移动宽带,5年前移动给我办理时声称终生免费。我当时想他们就是开拓市场时忽悠我吧,等市场份额做大了估计就要收我费了。没想到已经用了5年了还是免费,真是赚了。我的手机套餐也就200左右,包全家4个人。
宁夏的沙坡头吧。五一人太多,看图中的驼队浩浩荡荡连绵不绝。
我每个月都去湖北省图书馆。大部分都是借书回家看,基本不会在那里坐半天。偶尔短暂坐一下,也用不着坐座位,随便一个墙边、柱边、台阶,都可以坐,读书人用不着讲究形象。
昨天初八开车从江苏经过安徽回武汉,走沪武高速,亲眼目睹反方向的安徽全段、湖北的英山、罗田段,全程堵车,其中接近四分之一是一动不动的、司机都下车抽烟的那种堵。昨天还是大晴天呢,不存在天气因素,就是车多
十八小刚刚建成两年就满员,准备今年9月扩容(屋顶加一层),可增加14个班。
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81年;火星叔叔马丁,85-86年
日本:铁臂阿童木,81年
电影院看电影:超人第一部,马龙白兰度和克里斯托弗·里夫,美国1978年,国内1986年上映,非常轰动
大概87-88年,录像厅和闭路电视流行起来,通过这两个渠道看外国影视剧就很多了。比如星球大战,我大概就是在闭路电视里看的
ipad是最耐用的电子产品。我家3个,都是2000元出头买的,用了多年不换。一个给老人上网追剧,一个给老人写回忆录,一个带娃每日学习和自己看剧,早晨开车带娃去上学的路上,ipad就挂在支架上,利用宝贵的时间给娃看在线学习视频。如果是手机就实现不了,因为屏幕太小,而且手机有很多大人的工作和生活隐私,不适合给小孩操作。
今早看到湖北能源光谷热力有限公司11月6日发布通知,2023年暖气定价为230元/吨,较之前涨幅约为30%。
集中采暖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受制于人。上游涨价,用户没有议价能力。按光谷这个30%的涨幅,5000元就直奔6000元往上走了。
自采暖的燃气价格虽然也会涨,但是因为燃气涉及做饭、洗澡等基本生活需求,所以不会频繁涨。最近两次变动,一次是2010年2.3元涨到2.53元,一次是2016年搞三档阶梯气价,至今8年未变化,并且舆论上暂未观察到要涨价的信号。主要原因是居民用气其实是小头,大头是工商业用气,zf不会轻易动居民燃气价格。
楼主承认他不是富人,所以从既满足了90%的舒适性,又肯定省钱的角度,显然应该用自采暖。
自采暖并不是需要每天时时刻刻想着省钱,而是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可:譬如上班出门时,如果家里没有人了,就顺手把采暖水温调到低档(但不要关闭)。就像关灯一样简单。
自采暖持续运行,只是前半个月耗量大,后期由于房屋蓄热,每日耗量就会逐渐降低。周末家人出去逛街,都可以采用低档运行。以我十几年的使用经验,家里用最低档也可以维持13-14度以上,等回家了马上开高档,半小时就能到17-18度。把习惯养成以后,一个月真正满负荷采暖的时间不过半个月而已(按每天24小时折算),所以最终燃气费是可以节省很多的。
楼主为啥要假定自采暖只能15度?所以招致大家一片吐槽。你是不是被人误导了,或者你以前用过壁挂炉效果不佳?
只要不是保温效果较差的老旧住宅,自采暖一样可以稳定在20度以上,费用也并不会大涨。6楼说“取暖季3500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怎么不可能?只要不是3个月全天不停的开法,完全可以控制在3000左右。
楼主这种有集中采暖的楼盘,换了我,肯定首选自采暖:一方面上下隔壁大部分都有采暖,我可以蹭;另一方面我可以自主决定壁挂炉的运行时间。主动权多好啊!例如春节我可能全家出去玩十天,自采暖就可以十天都不开,节省不少钱。反过来,如果遇上11月的寒潮(或者3月的倒春寒),集中采暖还没开(或者已经关了),我这也有主动权。
如果楼主家里白天一直有老人小孩(小孩还没上学),这种情况下我才建议用集中采暖。
我建行办的好多年了,今年失效了就直接开车到建行门口换新,好像没收钱。楼上说坏处,我没看到啥坏处,倒是每次秒过收费站时看到右侧长长的队伍就窃喜
刚从婺源回来,所有收费的村庄一概不进,只去免费的,例如:菊径、察关、虹关、三眼桥、上坦、凤山村等等。
临近的黄山脚下,也有很多类似的很有灵气的小村庄。
线路1我走过的,几乎一模一样,也是国庆节期间。你去西安时,可以提前住到兵马俑附近,第二天清晨8点进去玩,避开市区来的旅游团(大部队大约10-11点到达)。同理,开封、洛阳的景点(比如龙门石窟)一样尽早进去。你带娃的话,天天这样赶早是挺难实现的。热门景点在中午逛完就出来了,下午去小众景点(比如西安、咸阳外围有很多古迹,没有市中心人多)。武当山不建议节日去,我走这条路当时去的丹江口水库。
第2条线路每个城市我都去过,但都不推荐国庆节去,特别是黄山,绝对要砍掉,你不是堵在索道的排队上,就是堵在狭窄的山路上。杭州可以去,但白天务必避开西湖,晚上去或者清晨去好一点,主要去外围的景点。苏州古城的景点普遍小而挤,苏州博物馆十有八九预约不上。嘉兴、绍兴、宁波等同理,凡是江南小镇,国庆节普遍挤死人。总之,第2条线路要大幅缩减,目的地从6-7个砍到3-4个。可以去杭州、苏州的开放性景区(比如苏州金鸡湖),不要去封闭型的、小镇型的景点。你如果开车路过黄山,不要去爬山,可以在沿途的千岛湖、婺源等地选择替代的景点。
汤逊湖是五类,不是劣五类。2021年武汉市的劣五类湖泊已全部清零。
楼上的同学:人民大会堂还真的能进去玩哦,除了疫情期间特殊情况一度关闭,不开大会的正常时段都是能购票参观的。我家人都进去拍过照
这三年疫情,除了去年下半年受限制,其他两年多大部分时间可以出行。
我家小孩2岁到4岁,我就已经带他们去了珠海、澳门、深圳、广州、惠州、桂林阳朔、北海、南宁、千岛湖、婺源……当然是大人玩为主,适当带小孩体验坐飞机坐船,逛动物园、海洋公园、海边玩沙等等。南方气候好,又有大海,所以优先去南方。5岁开始会逐渐往成都、云南、北京这些地方去。
也许你说小孩长大后记不住这些幼时经历。其实他们是不太记得去过的城市,但是他们会记住海滩的场景、海狮海象海豹表演的细节、瀑布的模样。然后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叫他们写日记,这样更进一步加深印象。
11.30的新闻:冬季是共享单车的骑行淡季,为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武汉城管部门组织共享单车企业开展冬季单车回收减量工作。根据计划截至11月底,武汉市运营范围内,美团单车将减量2.5万辆,哈啰单车将减量4.5万辆。减量回收的同时,城管部门也要求单车企业对现有共享单车进行冬季检修清洁消毒,提升骑行的舒适程度,让市民冬季出行拥有更好的体验感。
中南民大游泳馆停摆两年多,这个暑假重开了,不限时,但是每天预约限制200人。如果有民大的朋友,可以让他用企业微信帮忙预约;没有这种朋友,连民大的校门都进不去,那就不用考虑了
人保的。连续多年未出险,费用逐年下降,从多年前的4000多,到这两年2000左右(算上赠券或者返现,实交还低几百)
有比我早的吗?——1986年,电脑是苹果II,也可能包括国产的长城;游戏存在类似录音带的磁盘上,那时我还没见过5.25英寸软盘,也没有后来的游戏机卡带;游戏名称想不起来了,内容无非是吃虫子、空战之类。带我玩游戏的小学老师,当时很年轻,现在已经退休啦。
楼上说的扫雷、沙丘、仙剑、红警……都是我第一次玩电脑游戏又过了7-9年后的事了。
邮局才是最方便,我去了前面排了一个人5分钟,我自己5-8分钟,就完了
最后一图是钟家村
看过10遍以上的:少林寺、开国大典、南昌起义、庐山恋、城南旧事
5遍以上的:阿Q、高山下的花环、骆驼祥子、红高粱、青春万岁、顽主、小街、刑场上的婚礼……
这榜单还遗漏了不少重要的电影:
黑pao事件(意识极其超前的黑色幽默)
今夜有暴风雪
蓝盾保险箱(很有趣)
孔雀gz(唐国强=白马王子)
开枪为你送行
老井(张艺谋演的)
没有航标的河流(很压抑,有光 pigu游泳的镜头)
沙鸥(太难忘了,这部女排电影如果有高清的话我能重看十遍,而去年新拍的女排电影我看一遍就不想看了)
人生(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重磅文艺作品)
牧马人(史上票房最高的几部影片之一)
女大学生宿舍(武大学生必看)
少年-犯(八十年代的重要社会问题,后来就没人拍这类题材了)
神秘的大佛(史上票房最高的动作片之一,少林寺第一,估计这部排第二第三)
四渡赤水
天书奇谭(八十年代最佳动画片)
晚钟
武林志
西安事变
夜半歌声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日合拍)
知音(超级经典,音乐好)
元帅之死、陈毅市长等
巍巍昆仑
京都球侠(题材有趣)
飓风行动(大陆拍的最早的警匪动作片,现在看不怎么样,当时是有开创性的,好像有luolu镜头)
敦煌(中日合拍大场面)……
这里面不少跟zz有关的电影,后来都不会重播了。能经常重播的都是开国大典、南昌起义这种zzzq、逢年过节有应景价值的。
5-10年前,整个光谷东全区域都适合练车,那时主干道已经成型了,工地和大货还不太多,马路上空荡荡的,花坛里面的辅道也有两车道,在辅道里慢慢开也不担心堵路。最近5年就无法全区域练车了,因为主路经常堵、大货压得坑坑洼洼、反复修。但是局部小范围练车还是找得到的。比如说光谷七路、生物园路、光谷八路那边。花山新城也可以。可以再远一点,出了绕城高速,高新二路继续往东去左岭一带小马路。还有往梁子湖方向,比如五里界-梁子湖大道,非常笔直宽阔又没多少大车;龙泉山附近的大道。
楼主带着一个1岁的娃,这个前提条件得一开始就说清楚,带娃不带娃,差别很大的。如果小孩基本上靠婴儿车出行,走不了几步路,无法爬台阶,那么爬山的景点直接就放弃吧,例如楼上说的庐山、神农架、恩施大峡谷之类。
适合的目的地,一个是大城市里逛街逛商场逛公园。自驾很重要,因为婴儿车、儿童滑板车之类的东西随私家车带出去很方便。虽然目前很多二线城市、旅游城市都有地铁了,但全程带着婴儿车去搭地铁搭公交还是很麻烦的。推荐长沙、南昌、南京、合肥、洛阳、开封、九江、襄阳,一般开车4-8小时可达,5天假期可以保证有3个完整的白天可玩。自驾旅游不必在乎什么人挤人,因为你自驾是非常灵活的,比如早晨提前2小时出门,体验就会比普通游客好很多。我记得我长假期间自驾去秦始皇陵,头一天晚上就住到附近,第二天一早就杀进去,等我逛得差不多了,西安市区过来的浩浩荡荡的旅游团队才入场。
一个是去度假酒店,5天时间恐怕你去不了海边,只有找内陆的亲子度假酒店了,每个城市周边都有,就好像武汉周边的亲子酒店或者网红民宿可以在鄂州咸宁黄冈去找一样。
师资现在不知道,但是有些现成的数据可以说一下:十八小与十七小的教学规模相当,但是十八小的投资更高、功能多一个四季恒温游泳馆(中高档次学校才建游泳馆,普通学校是没有的)。
冬天去林芝、山南、拉萨、日喀则这些地方毫无问题,但是仅限于市区和靠近公路的景点。如果你要去偏远的景点,就要看运气了。一是冰雪封路。我冬季去珠峰,到不了大本营,因为冰封了,绒布寺常驻的人都撤掉了,也看不到什么。纳木错也是因为积雪进不去,要看天气。二是一些偏远景点的住宿和餐饮到了冬季也找不到开门的,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本地导游找得到,你一个外地人可能找不到。
安全性没问题,少越野、尽量走公路。冬季看到的风景跟夏季不一样,白天太阳晒着很暖和,晚上冷,找住宿的地方务必要有暖气。
第一次以逛市区为主,下一次进藏就换一个季节去嘛,别想着一次把西藏玩遍,值得反复去。我在春节去看到了藏历新年的活动,夏天去看到了雪顿节,都十分难忘。藏历新年那天别呆在拉萨日喀则这种大城市,去本地人聚居的小县城,特别是有寺庙和活佛的地方,他们遵循传统的过年方式很值得体验。
民用建筑的水电暖专业,当然是优先考虑中信院和中南院。这两个院的民用建筑项目多,可以接触各种类型(办公、医院、展览、交通、住宅……),5年后可练成多面手,然后决定下一步出路,技术水平突出并且与领导关系好,相比同龄人优势明显的,可以继续呆着争取有职位,否则转向,比如转地产、转EPC管理。机电专业在设计院里是从属的,收入没法跟建筑龙头相比,如果五年后预期收入无法买房,那当然要赶紧换地方。比如某个朋友干满五年了就搬去长沙了,那边买房压力小得多,而他在武汉积累的业绩去长沙应聘比较容易。
铁四院主要集中在铁路站房,虽然待遇好一些,但专业内容略显狭窄和单调。
还有一些外地设计院在武汉的分部也可以考虑,比如正华(属于上海华建)。但是要注意某些外地设计院把施工图的脏活累活放在武汉做,加班多。
工作前几年不要过于考虑待遇高低的事,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
1楼直接说改行。老实说设计院的性价比确实逐步走低,加班多,设计费还几十年不变甚至降低。但是如果从武汉的整体情况考虑,设计院相对于武汉大多数行业还是属于中等偏高阶层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