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玩了一圈,感觉不咋行啊,不如武汉 |
1楼有点单纯了,没有ZZ觉悟和站位。
从这次疫情,大家还没看出来各个城市在高层心中的地位吗。
疫情之前,都知道北京上海是中国唯二的超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只能成为标准一线,不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或其他维度的指标,前两名基本都是北京上海,以为上海是可以和北京在ZZ地位并列的存在,直到这次疫情,
境外航班,只有北京有资格不接收,指派其他城市作为第一入境点,上海防疫压力巨大也不行,其他城市更不行。东北吉林等地疫情反弹,就要追责并向主要领导问责,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只是处理了个副区长,主官市委SJ、市长,一句批评都没有,更不存在任何约谈敲打。
在对待湖北和武汉这个问题上,江浙沪、广东都表现的不错,体现了开明和较强的治理能力,上海早期遣返过湖北的大巴,后面的表现,总体还过得去,北京,真的是,一直带头歧视湖北和武汉,为了不体现的太明显,也为了保护塔尖那一拨人的安危,直接全国人民往返北京都需要隔离十四天。
最后总结下,在高层眼里,城市地位按等级排,大致如下,
超一档,北京,首都,超然的存在,为了首都其他城市都得让路;
一档,上海和深圳,一个是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一个是经济特区和科创中心、先行示范区,除北京外傲视群雄;
1.5档,广州,南方政治经济中心,最强省会,中国三大综合门户枢纽之一(北上广);
二档,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西安、天津,四大强省会加2大直辖市,不赘述。
因为国家西部战略的需要,成渝虽然实力不如武汉杭州南京,ZZ地位超越了后三者。
2.5档,郑州、合肥、长沙、青岛,其他所有的副省级城市(包括计划单列市),郑州合肥因为ZZ因素逆天改命,有可能像天津一样换届后后继乏力。
国家层面,只允许最高楼修建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其他城市修就是僭越,开始审批通过了,后来有来自上海的打压和反对,作为仅次于BJ的存在,上海有足够的ZZ权力来干涉武汉的绿地中心,整个长三角的交通规划等方面建设,都是以上海为中心。
上届主要4位领导中,没有一个是湖北人,情怀上不会为绿地中心拼命争取恢复高度。其次,为了他们的ZZ生涯和发展,在利益上他们也不会这样做。有时候很无奈,城市之间,在上层真的是有定位和等级的区分的,真的拗不过那些数一数二的家伙。
@shitou 理论上你说的是对的,后出台的文件不应该对先审批的项目有限制和管辖权,还是已经建到500多米的楼。
这么想就明白了,如果民航局的限高文件是合乎逻辑的,2011年就不会审批通过让建设那么高,如果住建部的限高是合乎逻辑的,防止各地攀比跟风修建高楼导致烂尾和泡沫,防止资源浪费,不是让绿地中心不加高了,停在当时500多米的高度小改下造型即可完工,
可是有关主管部门非要让已经修好的项目符合这个500米限高,非要已经修好的部分给拆掉浪费掉,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的意思。
常理想,就是应该让武汉绿地中心至少修到500多米,可是人家不按常理出牌,一刀切,就是要按你。
@challenger 已被限高,冒开工
@challenger 你说的是绿地光谷中心,已经从407米降至300米左右,不出意外,今年会开工。你说的光谷樽是碧桂园的项目,在光谷绿地隔壁,规划高度为250米。
不赞成楼上,盖摩天大楼,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打造城市地标,代表了城市的高度和繁华,属于象征意义,;
2.超级高楼建观光层,吸引游客,靠旅游创收,类似于东方明珠;
3.超级高楼加招商局结合具体税收或其他政策,吸引500强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
4.吸引顶级酒店,对当地的高级酒店发展有好处,酒店和旅游业是相互促进的,不少常旅客商旅客,会为了打卡一家好酒店专门跑到一个城市旅游,只要景点说的过去,武汉正好高端奢华酒店还处于弱势,但是旅游景点并不少,可以说相当多且有特色;
5.起引领和带动作用,一个商务区,地标性质的高楼建成投用,会促进其他稍矮的高楼尽快建成投用,有利于商务区的建设和成熟,就武汉来说,武昌滨江商务区有这个趋势,二七滨江成了滨江住宅区,武汉CBD的酒店引入很棒,但是武汉中心大厦建成了却不投用,孤零零的立在那儿,未跟CBD其他写字楼形成协同和交互;
6.增加一个城市的甲级写字楼,为更多的总部企业落地和引入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
PS:可以看下上海的环贸大厦和上海中心大厦,对陆家嘴的地标带动作用。
@stonemover 汉口最高楼是武汉中心大厦,438米,江对面最高的,你说的应该是长江航运中心。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