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么带小学生喜欢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 |
@mg2020 最近看第一部,完全沉浸进去了,到处处都是熟悉的味道。
少平内心的那匹野马已经脱了僵了
@xmgh 你知道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
第二十四章最后一段话:道出了孙少安的痛苦与无奈,道出了这世界的赤裸和苍凉,道出了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现实。
“原谅我吧,润叶!
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
别了,我的亲人。。。。。。”
(这段话我做了笔抄)
①“当我虚构的人物越来越真实的时候,我开始去怀疑我的现实是不是正在被虚构。”
②“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引用这两句话只是说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与故事中的人物与作者从深层次达到共鸣,在这个人人生而孤独的世界中能感到哪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默契。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给人震撼和灵魂的共鸣,更能让人探索人类历史长河中生命的哲学,生命的哲学。现如今看小说少了,与“人物,作者”沟通的少了,越来越多得在现实世界中沉溺,少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创造。
@hbthbtnm 推荐几本小说呗,顺便讲一下为什么推荐?
@hbthbtnm 受教,百年孤独在吃灰,刚读完1984(推荐);
贾平凹三部曲还没拆封,白鹿原还在书单里。
陆犯焉识加入书单,一点一点来。
谢谢,先把百年孤独捡起来。
@biliAlphaGo @hbthbtnm 余华的活着年前读完了,他其他的作品也在书单里;
东野圭吾的作品开始在读;
路遥的人生也在书单里;
(笑哭)年轻时欠的债现在才一点点还;
离3月10日还要19天,争取把百年孤独,麦田守望者,恶意,北上和罗生门看完;
之前想着在社区开个读书笔记的帖子,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文学积累差太多,先补课吧,几位大神可以把这个帖子组织起来,仅为志同道合者有一片圣地。
@hbthbtnm 所以你能讲讲余华差在哪里吗?
@hbthbtnm 另外,我不太认同你所定义的一流的作品,你所提到的《白鹿原》和《百年孤独》我并不是没有读,只是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触而已。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会对与自己经历类似的作品有特殊的偏好,就如12f所说,他(她)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所以对这一类的作品没有共鸣。看你推荐的作品,私下揣测你可能对大叙事框架的文章更为偏爱(如有冒犯表示抱歉~),但路遥《人生》中高加林面对爱情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他的矛盾,他的虚伪,这些都是小故事,这些都映射着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如果它能打动你,也能够在某些点上触动你,我认为它就完成了一部好的作品应有的作用了。
@biliAlphaGo 我读的书不多,说的不一定对,就本着讨论的角度,说一说我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小说能否引起个人共鸣固然是其是否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但并非衡量一本小说好与不好,或地位高不高的黄金法则。换而言之,上面提到的的小说,包括平凡在内,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与我们这代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为农村人,坛里的各位又有谁经历过大锅饭,大跃进,以及逝去的那些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阅读,去体会那些小说中所体现的世界是不是?之所以有人说城里人无法对平凡产生共鸣,我想原因可能并不在此。
因此,评判小说的好坏,除了是否吸引人外,理应有更多,更广泛以及更深刻的标准,我不是行家说不上来,但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那就是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思考和其背后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本小说如果仅仅是故事好看,那就是爽文了,所谓通俗小说就是此类,与长一点的故事会并无太大区别。我之所以一开始就不认同平凡的世界,原因也在于此,说白了这就是一本类似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宣扬精神力量至上,带有强烈理想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鸡血书罢了,与其说它是一部作品,更不如说它是一部作者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宣言而已,实在不值一提。
凑巧的事,我刚好也都读过上面提到的白鹿原,陆犯焉识,活着这几本书,这几本都不错。就算是陆犯焉识这种稍显玛丽苏的小说,比之平凡而言,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