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在生物园站几个小区基本都租住过的朋友?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e411m7QK
视频说,主要原因是湖泊导致空间破碎、地质条件差。
呵呵,怪湖泊?圣母婊们非要说:"湖不能填,不能挖,不能改,不能架桥,,,",搞的湖比人还金贵,宁愿让市民绕湖通勤2小时上班也在所不惜。
湖这里填了,大不了在需要湖的地再挖一个湖出来不行么?非要一根筋到底。
@sz20180820 上面说不让填,也不让挖
@rnski 风大了待里面摇着很爽是吧?哈哈。
还有就是以后小区老了、人口减少之后,电梯,水电都很麻烦,年轻人都喜欢新的小区,所以小区大概率只剩下老人,人还少,拆又拆不动,卖又卖不掉。
@GZK_1338765 现在又出来叫"发展成本高"?是谁天天嚷嚷着要”长江主轴“?是谁在那自夸“武汉的江景,坐轮渡,看着两边的高楼很壮观”?光搞一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玩意。还有典型的BRT,早就该被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还有主城远城区概念,就不能四环内,五环内一套政策?还有就是修个地铁,修个路都这段谁出钱,那段谁出钱,像这些跨区的交通干线就不能上升到市的高度整体规划整体建造市里财政拿钱?
@sz20180820 谁说的你找谁去,有啥好愤青呢....
发展成本高不代表这么做不对,不搞两江主轴,三镇割裂的更严重。
高层建筑的问题都不是难题,都是时间换空间,未来把人赶出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wangscript 物业啥的先不谈。为什么停车费,车位那么贵。有一群人买的起车,租不起车位,把马路当客厅,车都是停在路边.
@axuan 深圳虽然人口多但是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蝼蚁)是居住在工厂宿舍盒子或者密不透风的农民房出租屋里。
除非你觉得面积小又密不透风的民房和工厂盒子宿舍比高层居住楼还差?
武汉的130W大学生住的四人间宿舍也比民房和工厂盒子宿舍条件好点呀。
而这130W学生只占总人口的10分之一
@Gogokitty 然鹅,超高最多最密集的,就是号称溶洞地质的白沙洲...
@axuan 去深圳看看,新建四五十层的,比比皆是。
贴一下高楼迷大神的回复
“看了这么多关于武汉高层住宅的批评发言,感觉没有说到关键问题上。
武汉超高层住宅说国内第二多,估计其他城市都不敢说第一了。香港上海的超高住宅发展最早,但规模远不如今天的武汉,重庆也在步武汉后尘。
重庆香港是山城地貌,好理解。上海当年在浦江东岸建超高,尘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地段搞超高豪宅,少而精也好理解。因为广阔的浦东,更多是多层住宅为主,南京杭州也如此。杭州近年来搞得钱塘新城,高层住宅才稍微多起来。
以上是现象。原因呢,说起来就不得不回忆过去的苦难日子,这个词语不好听,积极一点,就是艰难岁月。
武汉,作为中国过去传统的十大城市,是唯一没有享受ZY阳光雨露政策眷顾的城市。最开始的华南开放,五大特区,让广东最先享受政策的支持,开始虹吸全国的资源。随后推广到沿海十四个城市大开放,于是长三、环渤海都利益均沾。跟着是西部大开放,让成渝西崛起。东北的沈阳哈尔滨长春鞍山等内陆老工业基地不干了,于是又有“东北振兴”。
最后,迫于无奈,搞了个“中部崛起”,其实就是口头安慰,没有实质性政策。东北起码在那个时候是几百亿上千亿资金砸进去,那还是20年前啊,中部哪个省GDP上万亿?那时我们月薪才多少?
中部几个省中,南北都始终坚持发展省会,与武汉竞争,甚至就是要取代武汉,参见05年某地造舆论要做中部崛起龙头城市。湖北省过去一直存在严重的省市矛盾,所以对于武汉市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资金项目都给其他几个城市。那时的武汉与湖北省之间,类似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与ZY的关系,就是只贡献财政,不给你一点自主权和资金让你增强点城市造血机能。90年代初期广深北京大连一片现代化城市景象,上海则是马路狭窄、车辆慢行,遍地老建筑。武汉本世纪初也是这样的景象。为什么?就是市财政没有钱,大部分钱都上交湖北省和ZY了。
而中部其他几个省会则不同,它们是一致扶持省会城市发展。所以,那时会发现中部省会城市武汉最破旧,更不用说和成渝比城建了。
上海毕竟是上海,虽然建国后做了几十年牛马,但浦东大开发,ZY又给上海各项扶持政策,于是2000年后,大上海又继续远东的传奇。
可武汉就没有这么好的命,明知道武汉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可就是得不到ZY的政策眷顾。人家天津在2003年开始,连续十年大量资金项目滚滚而来,一样的穷孩子瞬间变成公子哥。
怎么办,ZY不给,就自己开放搞活。所以挖哥来武汉,是贯彻新的省**意图,就是利用土地级差,抓住房地产支柱产业战略机遇,实现改造、升级落后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的思路,让大武汉脱胎换骨,再续当年东方芝加哥的传奇。
老李同志的确是深层次的进行大框架改革,他的主要贡献,就是扩大地市州的管理审批权限,省里和武汉签订了财政上交比例,多余部分地方得大头,尤其是赋予武汉市众多省级的审批权限,极大地解放了捆在武汉身上的绳索,主管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
武汉没钱,修桥修路修地铁的资金哪来?挖哥自然是发挥土地财政的作用,当时流行的ppp 模式,尤其是给建设方土地补偿建设款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武汉的基础设施与城市面貌。随之而生的,就是这些土地开发了。大家熟悉的省市各个“投”,也伴随而生,因之壮大。
开发者很多不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加上为了快速回收资金,超高层住宅于是大量出现。由于旧城改造摊子大,也造就大量自生的置业市场,加上省内和省外的,各类置业大军汇聚一起,让武汉楼市火了十多年。超高住宅不愁销路,去化速度快,于是反过来激发了更多的外来房企主动来武汉拿地开发。于是,武汉城建资金的循环链条就完善了,每年光是土地出让资金就上千亿。于是,地方更多是希望多供地,快供地,加快循环。随之而生的就是ZF对于土地开放的规划要求不够精细,主管**也没有严格要求。
在挖哥时代,他是亲自过问,保证了武汉的规划建设都能保持清晰的思路与高标准的要求,比如中山大道改造,就把老汉口的民国风情演绎地很到位。
但是,他离任后,后来者要么当曹参守成,要么就是放任自流。这是后话。
总之,武汉超高层住宅多,是武汉市无奈的选择。试想,如果当年武汉一直被省里充分发挥作用,武汉城市更新的时间会提前很多年,可以喝宁杭同步,或者和成渝同步。也不会遍地是超高层,很可能就像现在南京杭州的城市面貌。由于多年是ZY政策遗忘的角落,加上那时湖北省严重的不作为,导致武汉积重难返、严重落后于同时代的很多城市,造成后来红中满城挖时代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来改造建设武汉。”
@Hiram B站那个帖子看似引经据典,考据详实。只拿上海来作参考和对比,有失公允。还是这篇从亲身经历武汉几十年发展的发帖者看得准确,直击要害。
@Hiram 高楼迷帖子质量如何,感觉都是一群体制内的肉喇叭
@iyluais 该填的就填,该挖的就挖,该改造的就改造。
造城市的目的是啥?为市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所以就得自然得服从人得要求。
填后挖后,大不了在别的需要湖的地方挖出同样大小的湖。
抵制“湖不能填,不能挖,不能改”的圣母婊们。
@fk311 所以马云说:“未来房价如葱”,人家没说错,未来不建房子房子都住不完,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