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文笔比金庸好吧? |
摘抄一段分享:
潘金莲之所以看不上武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无能,而不是他丑。
潘金莲调侃说武松在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武松说绝无此事,不信可以问武大,金莲便说:
“他晓得甚么!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
金莲这话极有见地。卖炊饼不是因为穷,不是因为别的谋生之计都不会,而是因为不晓事,因为脑子糊涂,对世间百态看得不清晰。脑子不行,只能卖炊饼。脑子不行不是说智商低,智商低还有救,全然看不见自己的过失,自暴自弃,就没救了。
孔子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下愚不移?难道笨人就没法教育好了吗?宋儒解释说,下愚之所以不移,不是不能移,而是不肯移。一个人如果笃定地坚信自己无能,坚信自己是窝囊废,那就没办法了。谁也救不了他。就像有人笃定地以为自己找不到对象只是因为丑。将一切挫败归因于自己毫无能力改易的地方,就是下愚。武大郎就是如此。
这种无能带给别人绝望。让最亲近的人对自己仅有的信心也丧失掉。所以金莲说武大,“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绝望。正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丝信心,没有一点愿力,只好一生一世卖炊饼,生生世世卖炊饼。
武大的无能临死都没有任何改移,在被毒死的那天晚上,武大央求潘金莲救他,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潘金莲坚定了杀他的决心:
武大道:“你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武二家来,亦不提起。快去赎药来救我则个!”
这是命令和威胁。因为无能,更要威胁。因为威胁,愈发显出无能。须知,恳求人的言语,未必不包涵着威胁;而威胁人的言语,未必不包涵着恳求。当你讲出威胁,反倒触动听者洞穿威胁,看到背后的无能和恳求。而你讲出恳求,未必不能令听者警觉到背后的威胁。
换我是武大,会如何说?
“大嫂,你我夫妻一场,我怕是活不了多久了,白白耽误了你的好年纪。我是没福分的人,原娶不上你。阴差阳错娶了你,又没有福分消受。我若死了,又怕武二不知情,迁怒到你头上,不如早早给你写封休书,你自找个好人家去。”
潘金莲之所以要毒死武大,只是想要一封休书,武大如果能洞穿这一点,就不致赔了性命。之所以赔了性命,表面上看,是说话难听,细究其理,则是不能割舍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超出了自己驾驭能力的东西。
武大郎的悲剧,源于他至死不清楚自己的糊涂。他见不到自己的过失,总以为一切源于命运的不幸。既然见不及此,就更谈不上悔改。所以,武大的命运,实难转变。菩萨要度化众生,潘金莲是好度的,西门庆也不难度,但武大就特别难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