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进去书了 |
因为象形文字是二维编码的,信息冗余度比较高,就像二维码有校验功能一样,一般扫一眼文字就知道里面有没有相关词汇。
刚好最近想这些相关的, 给大家分享下. 个人观点.
个人觉得弹幕这点主要是文化原因(次文化流行), 与语言关系不是很大(当然汉字某些特点推动了些. 但大的角度看汉字与文化也是相互成就的).
刚好前几天跟一个外国朋友聊到这点, 刚时得到相反的结论 -- 基于字母的信息量大些. 字母的最小单位固定性(如英语26个)和短小性(且带发音)让变体非常容易, 如eat/eated(ate)/eating/eatable/eatism/eatability, 对应的中文就要加一个个汉字, 加太多就不方便了(吃/吃(过去时)/正在吃/可以吃/吃主义/吃的能力), 还有介词(介词一般很短, 两三个字母)可以改变顺序和逻辑(that main's baby = baby of that man, who is ...(注意改变结构后可以在man后加从句)). 简写也方便, 如E.T(Extra Terrestrial, 外星人),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几乎都不失原义, 而中文的简写太长就不方便, 太短又失去很多信息(如"中超"(不了解的话不知是足球还是篮球还是赛车) VS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一看全篇就知道)).
语法是让整个句子自带自检属性, 强迫所有的词用对应的变体, 从而带来精确的信息(精确的感觉来自于变体的组合, 而不是一个字/词), 可能也是因为中文加变体难(如时态等)语法性弱些, 所以很容易一字之变全句意思全变. 这个在做论文/法律合同/协议等严谨性和精确要求要的场合很重要.
个人认为基于字母的语言像编程语言一样, 基于逻辑且"颗粒/像素"足够小(一个字母很小, 发音也是个单音)所以相对更方便表述逻辑(通过变体+语法等). 当然中文也是逻辑性的, 只是"像素"太大表达复杂逻辑能不能借助语法(要实现变体的话要加汉字, 导致会很长, 没人这样说话的). 比如英语的'从句'就可以保留逻辑/条理性, 中文不习惯用从句就把大逻辑相对断掉了(其实也有用'从句的', 但听起来不习惯, 不能换结构来突出重点, 如"今天听了XX的XX的XXX的XXX的讲话"). Yesterday I ate a cake which belonged to my mom and drove to work里的"Yesterday I ate a cake and drove to work"思维就没有断.
但中文的表意上的信息比较多, 像"家"等这样的包含的信息如一幅画一样. 楼上所说的信息多应该是指意境/思想/俗话. 这个特点让中文非常独特.
回到本话题, 我觉得说信息量都大, 但实际上说的不是同类型的信息量, 基于字母的语言的信息大的就主要是理性严谨性信息, 汉语主要是意境/风俗/思想/画面感等, 像幅画, 大家都知道画是不能用文字描述的 . (当然英语里也有俚语成语, 不在这讨论).
@ice10086 同意汉字的缩写让非专业人也容易明白主要意思, 这点基于字母的缩写差很多. 英文的缩写第一次读要附加原句(如用括号), 或者查. 但一般看一次就记住了, 因为都是首字母. 但这个特点让外行很难读懂一个行业的, 但内行的看一堆简写非常方便且不失原义.
汉字的博大精深,简写缩写乃至没见过的词意思都可以猜出一二,尤其有助于学习新的知识,
同意有助于一般人学习新知识.
考虑到精确性, 英文缩写与原句的关系是有规律的(没有丢失信息, 基本上缩写还是足够精确), 中文的缩写有时会丢信息, 也有时产生歧义(因为"粒度/像素"不够小, 如华中大不知道是华科还是华师, 而HUST就没有异义). 另外英文的简写可包括短语/句子且不失原义, 如特朗普的MAGA(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可以印在帽子上.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