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MD USDT,做多大A啊 |
@renzhong8505 理财险,附带医疗险,产品名称还记得吗?
如果你说的理财险是指「年金险产品」,附加险是一份「小额医疗险产品」(猜测有 报销 + 津贴 两个功能)
如果真有住院:
① 先刷医保卡
② 再用小额医疗险 报销费用 + 拿津贴,并要求保险公司盖章后退还就医发票,给报销分割单
③ 第①步保证了百万医疗的报销比例是100%而不是60%(最常见的报销规则),第②步报销的金额,可以抵扣百万医疗的1万免赔额,报多少抵多少;如果报销部分超过1万,则在用百万医疗报销的过程中,不再计算免赔额
三步操作,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物尽其用,杜绝浪费!
先聊下城惠保这类产品,我的评价是:看起来是无所不能的,用起来是无能为力的!
前湖北版的城惠保(其实也是全国版),是由360操盘,泰康在线财产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住院医疗险。
优点:
① 对健康状况宽容
② 含抗癌特药
缺点:
① 不报自费药品和项目,医保(含农合)报完后,超过2万的部分它来报;没有医保(含农合),或者住院时没有使用医保报销,它不报!
② 15种院外抗癌特药(大陆已上市86种),免赔2万,报80%,要求等待期后新发的癌症,上半年得病,最多报当年度药费;下半年得病,最多报180天的药费。
综上,聊胜于无,不能希望它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因为它不报销自费药,只是报销自付一超过2万的部分,所以100万保额就是个噱头而已。关键性的抗癌特药责任,也只能说是有比没有强!
身体条件允许,尽可能选择保障责任更好的产品,另外保险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服务,让保险产品成为互联网“自助餐”,最后的结果就是:增加扯皮 - 投诉 - 诉讼 - “保险都是骗人的”发生率!
另外:360目前正在布局保险营销领域(一时半会儿拿不到保险牌照,自然只能布局营销了),不保证投保后不被电话营销哈!
@vx397970931 传图,可以用新浪图床,复制图片外链即可。
或者:社区编辑框有【上传图片】——【第三方web图床:http://pic.xiaojianjian.net/】——【ID:guest、 pw:xiaojianjian】——【上传图片,把链接复制进来】。
@Caixin919 尝试过这个这个图床没成功,就因为没有你给的这个ID和pw,哈哈哈!
@leketest 投保国寿福20万保额,每年才5500,年轻就是好啊!
之前有过住院吗?过去2年内有体检异常吗?
选择保险产品时,更看重保险公司品牌,还是保险产品本身,还是希望在品牌和产品间做平衡呢?
这三个险种,分别安排多少额度才能让你在风险面前更安心些?
最后,你的医疗险怎么考虑的?
@gmaotce 这个,你得把保险合同里面拍两页给我,我才好判断啊!
@hello_world_65 惠民保可以,不限年龄
给老人投保医疗险,得优先考虑:年龄 & 身体条件,然后再考虑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产品稳定性
如果61岁~65岁,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或者虽然有基础疾病,但是能通过健康告知,优先考虑下面这款产品:
具体原因如下:
① 首次投保,年龄上限为65岁
② 百万医疗而不是专项医疗
③ 保障责任没有硬伤:主险续保不审核、癌症特药、质重治疗(虽然我觉得不具有一票否决性)都有了
④ 绿色通道能力实测很强大
当然,它也有不足,就是没有承诺保几年,但是这个产品从今年开始,已经由总公司来运营,承保公司在医疗险细分领域深耕的态度还是可以感受到的,至于能深耕到什么程度,那要靠时间来证明,好在保费盘子还算大。
顺便说一句,市面上很多一年期的医疗险,不论业务员怎么吹,不论保险产品把费率表列到多少岁,只要条款里没有明确承诺过可以续保到多少岁,全是忽悠!!!更差劲的是续保需要审核的产品,有选择余地时,第一轮就直接pass掉就好了!
新生儿的保险体系按优先级应该是:居民医保(或新农合)> 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 > 教育婚嫁金
如果没有早产、难产(含使用产钳等辅助工具)发生,也没有体检异常(已消退的生理性黄疸除外),则:
① 居民医保(或新农合)
不多说,尽快办
② 医疗险
看重品牌和产品稳定性,可投保:
另外,需要下面这个报销外购药的产品做补充: (选升级款)
如果想通过商业医疗险获取更好的医疗资源,比如:北京市儿童医院门口的新世纪儿童医院,香港的、美国的儿科医疗资源等可私聊我。
④ 重疾险
这个部分,不同的人,需求差别很大
理性的人:保额>保障期限>保险责任>公司品牌
感性的人:公司品牌>保险责任>保障期限>保额
分不同的需求,介绍下:
B. 希望在品牌、服务与产品品质间做平衡:
私聊
E. 最后说说「返还」,其实这种产品很多,没什么不得了的,做教育婚嫁金规划其实也是返还,跟重疾险分开做,不进更有针对性,而且避免了跟健康风险做纠缠。
综上,其实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都有各自的脾气和秉性,挑选产品的过程其实是认清「我想要」和「我需要」的过程,需求一定是要位于产品之前的。
怕就怕产品前置,买完过几年又觉得被坑了(我遇到过很多很多这种情况)。
“问一下,家人如果患过良性肿瘤,是不是就不能再投保了啊?”
这个要明确一下,如果是原位癌,投保健康险会有麻烦(考察术后时间),意外险和年金问题不大;如果确实是“良性肿瘤”,重疾险问题不大,医疗险标准体承保或者除外承保都有可能。
“支付宝好医保这种如果患病了以后,是任何治疗这个疾病的药物都能报销吗?还是说要他们目录的?或者国内没有批准上市的能报销吗?”
不能保证所有的医疗必须的药品都可以报销,分两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CFDA已经批准上市的药品
① 医院药房有的、且治疗必须的药品:可以报销!
② 医院药房没有的、但治疗必须的药品:
靶向药:好医保的海报里说可以报销,但条款里没有写,也没说能报多久的。海报里写了“抗癌特药目录全覆盖,实时同步上新药”,但没给药品清单!
(p.s. 保险产品就怕出现这种情况:既可以这么解释,又可以那么操作。真出现争议,就指望《保险法》第三十条护体了!)
其他药品:没说能报销,直接认为丙种球蛋白这种报销不了就好!
二、CFDA未批准上市的药品
这种药品不是好医保这种级别的医疗险能够解决的,需要高端医疗险或者海外专项医疗险才可以。
“同方全球「康健一生」(多倍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给娃买这个怎么样?”
产品不错,单就产品而言,比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要强!
如果说不足,那就是“「康健一生」(多倍保)”的疾病分组有问题,“「康健一生」(新多倍保)”的少儿特疾不含白血病!
@vx397970931 什么是既往症,是根据自己的医院就医数据来的吗?社保卡买药会不会也算在既往症里面啊,比如拿社保卡给老人买了高血压的药,下次你第一次因为高血压出现生病医治的时候会不会拒保呢?
自己研究的配置,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呢?感谢楼主
@vx397970931
@uglyCow “实话实说,理财型保险,年金保险,是不是利息很低,没必要买?”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我想,纠结“有没有必要买”的原因,还是弄不清楚这类产品到底有什么用?
如果单纯作为理财看待的话,会发现它的利息也不高啊!没理清需求就投保,过几年大概率就会像7楼的那个朋友那样,要考虑退保赎回了!
1 年金/类年金保险产品是什么?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年金/类年金保险产品,是一种「用于对抗不确定性的」、「跨越时空的」、「配置资产的」工具。
1.1 关于「用于对抗不确定性」
P2P、期货、基金、股票、信托、企业债、银行理财、余额宝,甚至房产……目前都不是「刚性兑付」的产品,,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但是国债和年金/类年金产品依然可以看作可以刚性兑付的金融产品,因为它的背后是国家信用,而刚兑意味着确定性,意味着可以对抗风险。
当然,这里需要区分一下普通型年金/类年金产品,与万能型、分红型、投连型产品。
1.2 关于「跨越时空」
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利用好保险产品刚兑的特性,就可以对未来的资金进行规划。因为普通型年金/类年金产品,可以给我们一份承诺:如果我们现在分N年总共投入M元,那么在5/10/20/30/40/50……年后能得到Q元,不会多也不会少(至于收益的问题,我们放在1.3里面讲)。
1.3 关于「配置资产」
我们该怎样配置家庭资产?
下面是我接触到的两个真实的案例:
甲家庭:夫妻两人都是82年的,女儿不到4岁,在北方某二线城市生活,有房(100平)有车没贷款。男方不上班,全部时间精力用于炒股,账户里大概有100万+,女方是上班族,年收入10~15万,未来希望再购置一套更大一些的房子。
乙家庭:夫妻两人都是85后,女儿两个月,在中原某三线城市生活,卫生系统在编,夫妻双方年收入各15万出头,业余时间做点副业,补贴家用。在当地、本省省会、西部某省会购置了三套住房,总借款及房贷接近300万,一年下来家庭收入几乎没有结余。
那么,这两个家庭的资产配置思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吗?
年金/类年金险产品被诟病,主要两个方面:① 从短期看收益低 ② 从长期看又不能抵御通胀。
那么甲家庭的配置思路,显然克服了收益的问题,但风险呢?乙家庭的配置思路,在过去20年,是可以抵御通胀的,但未来20年呢?
其实关于家庭资产的配置,早就有成熟的体系了,就是建立「四个账户」:
第一个账户(中场):马上要花的钱,比如半年的生活费、房贷和车贷,放在货币基金里面随时取用,目标是稳健灵活。
第二个账户(后卫):可能要花的钱,比如疾病意外带来的医疗费和收入损失,用社保和保障类保险应对,目标是以小博大。
第三个账户(守门员):未来肯定要花的钱,比如子女未来的教育、婚嫁要用的钱,夫妻两人养老的钱,用社保和年金/类年金保险应对,目标是安全可靠。
第四个账户(前锋):用来生钱的钱,主要是闲钱,可以投入到一些收益可观,但是存在亏损风险的投资品类中,目标是收益可观,风险可担。
骂守门员是个废物,跑得慢还不进球,场面其实挺尴尬的。
2 年金/类年金保险产品的收益真的很低吗?
90年代,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高速腾飞的阶段,我国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甚至达到过10%,而当时的年金险预定利率才8.8%,实际给保险客户的收益我没有测算,但是猜测在7~8%左右。这种大环境下,买年金险的,绝大多数都是被忽悠的吧,存银行都10%了。但是现在的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是多少呢?
更有趣的是,很多按8.8%预定利率设计的保障终身(持续终身)的年金险保单,仍然在按合同约定的收益进行「刚兑」!
大陆整个保险业,这种利差损到底有多少?没有人敢揭开盖子,但是某安的马老板曾经公开说过,他们的利差损规模在7000亿。所以,有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卖得贵,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2019年11月,监管注意到按4.025%预定利率设计的普通型终身年金险的巨大风险,及时约谈了13家寿险公司,随后的两个月,大规模停售潮来临。
2020年开始,3.5%预定利率的年金/类年金产品成为主流,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成长,逐渐步入发达国家行列,3.5%预定利率的年金/类年金产品会不会也被叫停呢?毕竟日本、欧洲已经出现银行存款0利率甚至负利率了。
3 年金/类年金保险产品的实际应用
这篇回答已经又臭又长了,这里不探讨债务隔离,也不探讨婚姻资产的保全,只讨论最基础的玩法。
3.1 教育/婚嫁金
A 真实案例
我家是武汉郊区的,我初中时的同班同学,成长环境很普通,父母对他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成绩中上进入对口普通高中的快班,我考入对口的市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我努力学了一年,猜想他离开家住校后,学习环境变好了,应该很努力,因为他高考分数比我高二十多分。但是他选择了报考军校,听我父母说,是因为他家里拿不出供他读书的钱,而军校可以免学杂费……家族在体系内没有根基,听说复原后自谋出路。
B 教育/婚嫁金的价值
当然,上面是个极端的例子,按中国人的习惯,孩子上大学和结婚的钱,是肯定要替他准备的。
什么时间开始准备?
孩子17岁时家长开始准备18岁上大学要用的钱,孩子大学毕业后家长开始准备孩子结婚要用的钱,也是可以的,只是能准备成什么程度就不确定了,而「不确定」本身是风险!
以什么样的方式准备?
股票、基金、房产……这些都是可选项目,只是在恰好要用钱的时间节点,它们能变现多少钱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本身是风险!
C 我的故事
作为一名乡镇青年,家里能供我读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学期间从来不敢乱花钱,读研开始,我就没有找家里要给生活费,研二、研三两年通过打工和省吃俭用,把研究生和本科的学费赚出来还给了父母。
硕士毕业开始北漂后,在私企被老板、老板媳妇虐,在国企被领导虐,我从来都不敢一拍桌子,告诉他们:“老子不干了!”手里没钱腰杆就不硬。
在我女儿两岁多点的时候,我就给她准备了教育金,我希望在她读大学时,把一本已经泛黄的保险合同交给她,然后告诉她到了大学里,如果爱美、如果恋爱、如果在学业和勤工俭学发生矛盾时,你是有底气的,不要碰网贷,告诉爸妈就行了,因为爸妈在你两岁时,就已经开始为你准备这些开支了,爸妈只希望你把钱花在你觉得值得的地方就可以了。
3.2 养老金
A 真实案例一
爷爷是个穷苦出身的农民,年轻时学了门箍匠的手艺,生了5个儿子1个女儿,勤扒苦做很多年,又做箍匠又种田,孩子逐渐长大,家里条件总算宽裕了些,盖了宽敞的三间瓦房,在我断奶后没人“引”的那几年,除了因为想爸妈而哭时候外,这间瓦房就是我的乐园。
我高一时,奶奶去世了。后面我妈每次见到爷爷,都免不了叮嘱一句,外面做箍匠活儿,卖谷子的钱,一定要拿在自己手里,你朗嘎总有做不动的那一天的。
然而没用的,也怪自己手松,也怪同住在一个村的儿子儿媳下得去手,一年忙到头,爷爷手里也没存住钱。
时间过得很快,爷爷从没办法干活到需要人照顾生活其实也就几年的功夫。而这时候,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爸已经因为脑癌去世了。从爷爷70多到85岁去世,10多年时间里,他成了别人嫌弃的对象、赚钱的工具,在被自己的儿子像吼孙子一样吼自己时,他还是选择了去姑妈家,尽管是全部的活动空间就不到10几平(私房顶层),尽管全部的娱乐就是一部收音机,尽管下楼梯时滚下来两次,每次都住了院……
在能赚钱的年纪没攒下钱,在最需要花钱的年纪没钱可花,让自己的晚年听任他人的摆布,人生最后的悲剧也莫过如此吧!
B 真实案例二
北漂时,有天隔壁的大爷找我,让我帮他看看他的微信,因为微信能收款却不能支付,因为自己的微信绑着别人的银行卡,而他不知道支付密码,也联系不上这张银行卡的主人。我问怎么会这样?
大爷说2016年年初时,他有天早上在河边拉二胡,有个姑娘过来搭讪,熟悉了后带大爷去她们公司参观,然后给他一通讲,公司的电视屏幕上还有KeQiang总关于金融创新P2P的讲话,他于是就信了,恰好自己30万的存款到期了,没有好的理财渠道,就把30万全部投到这家公司了,说好了12%的利息,每月结1次,结果就给了一个月的利息就暴雷了,一辈子的积蓄血本无归。
C 养老年金的价值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已经箭在弦上,为什么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因为社保养老金现收现付的模式,其实是用80、90后缴纳的社保,先给80、90后的父母养老;等到80、90后退休时,再由他们的孩子缴纳社保,为他们养老。
但是专家们逐渐发现,新生儿数量逐渐降低,我们国家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开放二胎、延迟退休、开放三胎……都是在想办法解决我们未来养老和发展的问题。
我想不论怎样,社保养老金总也不至于让80、90后退休后活不下去,但是如果想活得更好一点呢?肯定要提前做准备。
什么时间开始准备?
如果65岁退休,预计退休后到离开前,需要在社保养老金外补充200万,那么64岁时拿出200万就可以了。或者难度分散,从30岁就开始准备,每年准备一点。
以什么样的方式准备?
各种金融手段都可以用上,但:
怎样把资金以安全又稳定增值的方式传送给老年的自己?
只传送给自己不传送给别人?
怎样确保自己不论活多少岁,每个月都有钱可以用?
商业养老金就是一个对于普通人而言,唾手可得工具,不像家族信托还有门槛限制。
这里要额外提一句的是,房产是可以用于养老的,但不是通过逆向按揭来完成的(实践检验过了),而是通过房租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房产本身是有一定要求的:它30年后,必须能一直租得上价,这不容易实现的。
D 我的故事
北漂最后几年,我女儿出生了,我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考虑到婆媳关系问题,由丈母娘过来带娃近三年。丈母娘家是北方农村的,新农保退休金每月才100多,为感谢丈母娘这三年的付出,我给二老各存了5万养老年金,但是由于二老年纪已经大了,即便产品很极致,但他们从65岁开始,每月也才各领350的养老金。
对我而言,这个安排的好处是专款专用、强制储蓄、化整为零、持续终身。白话翻译一下:如果我直接转账到丈母娘银行卡里,这笔钱她大概率是不会动的,总担心将来有要用钱的时候,如果真有需要的时候,动用这笔钱又不是用于二老的养老。如果10万块放在银行,用于养老,每月该取多少钱过生活也是个问题,取多了怕人还在呢钱没了,取少了怕人没了钱没花了。
当然,我给自己和爱人也配置了商业养老险,我想自己负责自己的晚年,不想将来万一长寿,却成了我女儿的负担。当然,她也别想觊觎我的养老钱。
3.3 快返型年金
这种产品,我认为是最不知所谓的年金险产品,但是在市面上还很常见,原因跟“利差损”也有关,摔过跟头的公司怎么敢再轻易挑战养老年金?
不确定年金险有没有用,很大程度上也跟这种产品有关。
如果要投保这类产品,建议先看懂产品的现金流向,确定跟自己的现金流规划想匹配,再投保。
4 总结
写了这么多,有没有必要配置年金险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是否了解年金险的功用,有没有资金做配置,有没有意愿做配置,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
但是如果你问我配置完年金后悔吗?我的答案是:我非常后悔没多赚些钱,在2019年停售潮之前多配置一些。
“什么是既往症,是根据自己的医院就医数据来的吗?社保卡买药会不会也算在既往症里面啊,比如拿社保卡给老人买了高血压的药,下次你第一次因为高血压出现生病医治的时候会不会拒保呢?”
① 什么是既往症
既往症指在第一次投保本保险前罹患的被保险人已知或应该知道的有关疾病或症状。通常有以下情况:
(1)本主险合同等待期结束前,医生已有明确诊断,长期治疗未间断;
(2)本主险合同等待期结束前,医生已有明确诊断,治疗后症状未完全消失,有间断用药情况;
(3)本主险合同等待期结束前发生,医生已有明确诊断,但未予治疗;或者未经医生诊断和治疗,但症状明显且持续存在,
以普通人医学常识应当知晓。
② 是根据自己的医院就医数据来的吗?
体检和就医记录是最主要的取证手段。
③ 社保卡买药会不会也算在既往症里面啊?
用医保卡的个人账户做支付,不能归入既往症;用医保卡在医院以自己的名义挂号就医,然后开药会触发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a. 把就医疾病归入自己名下 b. 涉嫌骗保。
因为涉及骗保风险,有些保险公司会拒绝承保有代开药史的客户。
代开药也容易引起拒赔,抗辩方法,就是自证自己并不需要服用代开的药品。
所以,代开药在投保时要告知!
@VensonEEE “自己研究的配置,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呢?感谢楼主”
能自己搭配个方案很不错了,配置思路也在路子上,如果要调整的话
1 从风险缺口看
1.1 额度
重疾和寿险额度是否充分?
1.2 保障期间
从重疾经验发生率表可以知道,30岁以后,人群中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加速攀升,孩子的重疾险只保障30年,是已经权衡好了利弊吗?
1.3 保费
这套方案是由保费定的保障方案吗?
这部分的讨论,其实要结合家庭的收入、支出、负债来讨论,但是这些信息目前都没有,所以其实也很难评估,而这部分才是保障计划的核心,产品只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做的外围布置而已。
2 从配置品类看
2.1 意外险
大人的意外险缺失。
2.2 医疗险
三个人的医疗险都缺抗癌特药责任,然后孩子的医疗险,照顾了免赔额,却忽视了保额,其实是舍本逐末了。
2.3 现金流规划
可以结合家庭情况,考虑教育金和养老金。
@vx397970931 说的很清楚,感谢楼主
@liuzh520 可以加我 vx 397970931
@ThunderG "麻烦问一下,给孩子买泰康的乐惠健康+健康尊享C款,然后借用给我和老婆,叠加健康尊享C怎么样?属于一张保单保全家的那种,麻烦楼主帮忙分析下"
看了下「乐惠健康」的条款,不太明确你想问的具体问题哈
1 如果是问保险公司是否允许这个搭配(一个重疾带3个医疗)
今年夏天的时候,确实有人跟我提过这个搭配,说是保险公司回馈客户……想做家庭单就直说,还「回馈」……至于现在是否还允许这个搭配,我不是很清楚。另外,你确定是捆绑「尊享C款」而不是「尊享D款」?
2 如果是问这个保障计划的利弊
2.1 从产品层面看
① 重疾险「乐惠健康」产品形态还是落后
主要表现在重疾单次、没有特定年度重疾额外保额、特定疾病再次赔等等。
能感觉出来一些创新的意思,比如设置了「特定肿瘤切除术保险金」和「特定疾病保险金」,但是不肯下本钱呐:
a. 「特定肿瘤切除术保险金」
良性肿瘤和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的切除术,按器官不同,额外理赔5/10/20%的保额,比例不算高,而最高的两个部位是心脏和脊髓,这就……
b. 「特定疾病保险金」
既然允许未成年人投保,好歹把白血病列到「特定疾病保险金」里啊。结果前6种重大疾病,只列一种「重大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我考虑了下,应该是这件事不仅要患病,还要配型成功才行,叠加概率后,理赔机会可能是前6种重疾中最低的吧。
所以噱头很响,但成色不足,只能关起门来,跟泰康之前的产品比一比。
② 医疗险「泰康尊享C款」怎么样?(其实也可以换成「泰康尊享A/B/C/D/E款」,因为它们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化繁就简:
a. 优点
相对免赔额,即医保报销部分可以抵扣免赔额。
b. 缺点
前两年的续保需审核,所以投保前两年最好别住院。
c. 迷惑点
可以终身续保 [结论]
论据[1]:条款里没说停售不可以续保
论据[2]:泰康尊享A/B/C款停售后,并没有影响老客户继续投保
其实稍微推理一下,就会明白:论据[1]+论据[2]是推导不出[结论]的,但是泰康对于代理人们的这种宣传论调,是默许甚至纵容的。
因为可以终身续保很无敌,所以有资本捆绑销售,“一拖三”成了客户回馈?如果消费者最后发现「终身续保」是水中花、镜中月呢?
d. 隐患点
被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以尊享A款为例,这个产品早就停售了,但是确实,当初投保尊享A款的保险客户,依然在续保这个产品。
换言之,尊享A款的客户池里,不会再有新的、年轻的、健康的,只分摊保费而不申请理赔的保险客户进入,里面的所有客户,都会困于孤岛,然后「一起慢慢变老」,但这并不是什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因为未来一旦尊享A款的客户池赔付恶化,保险公司要么可以拒绝所有尊享A款的客户继续投保,要么让保费普涨10倍/20倍/30倍……逐年递增,直到清空该客户池,但这并不影响尊享B款及后续系列把同样的游戏再玩一次。
最后要说的是,尊享A/B/C/D/E系列的同类竞品,很多都可以单独投保,不需要捆绑长险!
综上,个人以为,在这个「泰康一拖三」的构架里面,保费主要还是花在了买「泰康」这块牌子,而不是产品上。当然,品牌会带给消费者一种内心的安全感,怎么选择很多时候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投保前搞清楚利弊就行。
2.2 从保障计划的构架上看
保障计划合不合理,比单独讨论产品,重要得多得多!!!
那么,一家三口谁是经济支柱,经济支柱的重疾险配了吗?第二经济支柱的重疾险配了吗?
@chenlilong84 “说的很清楚,感谢楼主”
不客气,刚刚注意到:“所以,代开药在投保时要告知!”这句话不够严谨。
应该是自己先重视代开药这件事。
投保前,先跟业务员确认该公司医保卡外借的核保结论,如果是拒保,直接就不投了,也就不需要告知了。
如果保险公司有变通的余地,那么按照保险公司的指引来告知,通常思路是:承认开过药,并提供近几年的体检报告自证健康。
为什么要选择年金保险?
财政部消息:11月18日,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152%。
也就是说,我国借入7.5亿欧元,5年后还7.4886亿欧元即可。
发行收益率看似不高,但却引来国际投资者的抢购,认购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交易执行仅用两天半。
理论上,负利率债券,意味着债券持有到期后,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率为负数。
仍被抢购,其实离不开欧元区负利率的背景:自2014年起,欧洲央行就开始实施负利率。目前,欧元区存款机制利率为-0.5%,11月18日,德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76%。
叠加新冠疫情后,投资者预期欧元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于是购入负利率债券后,将来可以用更低的收益率卖出,从而套利!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负利率时代,其实也是在暗示中国「迟早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锁定长期收益,越早越有利!
怎样的养老安排才算稳妥?
武汉市民潘女士反映,2018年开始,她在江夏侨亚置业集团投资养老,先后投入了70万元。对方承诺每年给予返点,到期后不续约可以退还本金,可今年2月合约到期后,她本想要回本金和兑点返点,对方却一拖再拖,没有兑现。潘女士介绍,目前有500多位老人和她情况类似,数额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都是老人的养老金,老人们多次与公司协商无果。对此,侨亚置业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因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暂时无法兑现,正在想办法处置资产,公司旗下的两所医院,已经做完了评估,评估价约2亿多元,正在与收购方洽谈,预计在年底处理完毕。届时资金用来解决债权人问题,首先兑现2019年到期客户,然后到2021年解决2020年到期客户。目前,江夏区涉及的各职能部门也成立了专班,协调处理此事。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