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有啥过人之处 |
我一直想知道为啥湖北的没有啥响当当航空公司的品牌,为啥不搞一个武汉航空…或者中南航空,名字一出来就知道是那个区域的…你搞一个东星都不知道是哪里的…
东航武汉分公司了解一下,市府有持股的。
前身是武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6年4月2日,基地位于汉口王家墩机场,由武汉市全资控股。
众所周知,航空业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是一个典型“烧钱”行业。航空公司购置飞机、发动机需要巨额资金,而企业自有资金往往较少,这样就造成间接融资比例过大,企业债务偏重。所以武汉航空公司自成立之初,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为盘活企业,2002年8月18日,由东航集团、武汉市国资委、上海均瑶集团和武汉高科共同出资重组武汉航空公司,成立东航武汉分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四方出资比例为东航集团、武汉方面各占40%,均瑶集团占18%,武汉高科占2%。
并购中东航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东航集团负责人也曾经坦言,东航武汉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并不是东航最看中的一个因素,东航看中的是武汉在全国重要的地区枢纽地位,在与其他航空公司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一目标驱使下,东航集团不断加大持股比例。2005年8月,东航集团先后收购武汉市国资委40%股权、上海均瑶18%股权,持股达到96%。武汉市国资委持股降至2%,武汉高科持有2%股份。
双方合作的正面效应在之后逐步显现。随着东航武汉分公司经营逐渐走向正轨。根据2010年财务数据显示,当年主营业务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73%;全年盈利2.07亿元,同比减亏增盈4.5亿元,也是公司首次实现经营盈利。
2011年,东航武汉公司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4%;旅客运输量333.27万人次,同比增长8.21%;货邮运输量2.93万吨,同比增长3.48%;主营业务收入29.79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3.78%,创历史最优经营业绩,成为东航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之一。
通过数据对比,合并之后,在武汉航空市场增长放缓情况下,东航武汉分公司客运量实现市场占有率增长4.8%,货运量增长2.6%,起降架次增长4%。
2012年4月9月,市政府与东方航空就二次重组签订了,《战略重组东航武汉分公司协议》,以“现金+飞机”方式,双方共同增资17.5亿元,其中武汉方面出资7亿元,主要用于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新增5架波音系列飞机,2012年新增2架,2013年新增3架。此次增资完成之后,武汉市府方面持股比例从4%,提高至40%。
2005年武汉市国资委就已经持有东航武汉分公司40%股权,但中途出售给东航集团;2012年,武汉市政府花了7亿元买回东航武汉分公司40%股权。虽然股权归属画了一个“圆圈”,但这个40%股权的“一卖一买”之间,蕴藏双方各自新的战略意图。复兴大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国际门户机场必不可少。
按照国际航空业发展规律和条件,国际枢纽港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拥有一个市场份额超过50%的基地航空公司。武汉尽管有南航、东航、国航等三大基地航空公司,数量虽多,但实力不够。
但站在航空公司的经营角度,增开国际航线,如果客流量不足,就容易亏损,意愿不强烈。目前,许多城市的国际航线都靠政府补贴维持。
如果武汉市持股比例增多,在增加国际航线问题上,就会获得更多话语权。
另一方面,东航集团对战略重组也有内在需求。金融危机冲击后,东航集团自身产生亏损,也开始谋求经营转型。在2012年二次重组前,在东航全国各地分公司之中,只有东航武汉分公司控股比例高达96%,其他分公司控股权都较小,比如东航江苏分公司为62.56%,幸福航空只有40%。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东航主动回售40%股权给武汉方面,是希望能谋求“双赢”。
2008年12月原南航董事长刘绍勇就职于东航后,东航就开始了实施一系列“断臂止血”计划,包括减持幸福航空股份,放弃投资正在筹建的西藏航空,出售东航云南分公司股权给云南省政府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促成了与武汉市的第二次握手。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