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南经开大道最牛规划,一张图惊掉下巴。。。。。 |
汉口真的是老武汉的样子,
很多小区脏乱差,人住的密密麻麻
武昌尤其光谷这边,感觉人楼相对新一点,疏一点,有年轻的某种气质
@huiyvlia
我还是那句话,整个武汉200高的房子,汉口拥有70%,怎么比。
什么时候光谷社区成了高楼迷了?
我还是那句话,整个汉口200米以上的房子,比整个硅谷都多,怎么比?
@hustisaiah 继续怼吧,加油。
武昌这么大片地方,除了光谷还算有活力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死气沉沉。基建本来就落后,路网残废,还被各种机关衙门,高校大院画地为牢,整个地区的城市功能严重残缺。而且老城区改造的过早,都是在武汉财政极其窘迫的时候改造的,比如洪山广场,汉街中北路,徐东等等极好的旧城区都旧城改造的很失败,路网没有疏通,全部是大量的高密度住宅占据基建用地。而四新的却赶上了四万亿大水漫灌,一片白地凭空完善了基建路网建设。至于汉口,就是闷生发大财,旧房子基本不动,大量基建资金全部用在了路网基建等看不到的地方,再来慢慢动旧房子。未来的武昌几乎在没有发展的空间,因为底子太差,而且没有地可用,无改造空间。而汉口的二环内,各种路网,快速通道建设完成,还有王家墩等二环内大片优质白地和旧城区可供慢慢改造。
实际上武汉80%以上的写字楼都集中在了汉口二环内,这些都是基建道路发达的原因,武昌的基础其实容不下多少写字楼。未来的差距还会拉大。只有光谷凭借高新产业,才是能跟汉口在经济上一争高下。
@hustisaiah 说得好,汉口两百米把美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比下去了,可是拿3000多的还是多的一比。武汉老龄化最严重的除了青山就是江北三区,你要是习惯和老人一起麻将,广场舞,闲逛,夕阳红,其实那边是不错的选择。不想老的,还是要和年轻人混在一起,就这。
武昌处处限高,中南路限高,街道口限高,徐东限高,连绿地也被限高,到处是湖啊,黄鹤楼啊,这个没有可比性。不过要有文化氛围,你还是住在大学附近吧,我最近想回大学租房子住了,怀念那些凑在一起妹子们的时光了。
@StephenCurry30 很多人太敏感了 自卑。
@dabaowuda 你不要这么说,这样说会让人来喷汉口的。
其实汉口和武昌都好,我喜欢汉口多一点,因为生活便利。
@qinhongeve 少胡扯了,什么差距会越来越大?汉口以后差距会和武昌越拉越大才是真的,讲那些没用的,表面化的,看看实际上的人口流入才是真的,这些年江南片人口流入远远大于江北,洪山区达到160万人,武昌区120万人,光谷现在又130万人,青山区还有几十万人,江南片的人口已经远远大于汉口片。而几十年前呢?这种变化你看不懂吗?关键是江南片不但人口流入多,而且人口年轻化程度高,文化层度高,竞争力更强。反映在高收入人群上,武汉去年公布的12万个税的最多区就是武昌区占了武汉的四分之一,增长最快的区是光谷,不出意外光谷很快可以取代武昌成为武汉高收入者最多的区。一个城市最有竞争力的永远是人才,论人才,不管是高端人才,还是年轻人才,汉口都远远不能和武昌,洪山,光谷比,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最后会反应到经济上。这个不是修几栋楼,建几条路可以弥补的,楼阁路任何城市都可以修,但人才是极端稀缺的,年轻人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当下,老龄化,缺乏人才基础的地区注定是没有大前途的。这里很多汉口吹,他们眼里只有大楼,没有大师,有楼有商场就洋气?武汉最洋气的是武大老建筑,这种底蕴就是等你的楼成了危楼,他可能会伫立世界文化的巅峰。从这些意义上大武昌片区的优势不是形于外,而是修于内。在未来创新立国的共识下,大武昌,大光谷更能代表未来。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种生活只有在武昌地区的小区里才可能实现。而那些觉得逛街,逛商场才是洋气的,让他们和同类去吧,喜欢在操场上挥汗如雨,习惯在编钟旁发呆,喜欢在东湖边漫步,习惯蹭大学讲座,习惯泡图书馆的朋友们,请你们与我们一起。
我来回复一下,我是出生在武昌徐东那边的,现在在汉口工作,老公是汉口老城区的,现在工作在光谷。我们现在定居在汉口,武昌那边有我很多的同学,朋友还有亲戚,也是经常过去的,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武昌片区(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高新等)这些年发展是是比汉口快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但从我定居到汉口之后这几年,我也清楚的感受到汉口作为武汉城市历史沉淀和文化特色的独特存在,即便是深夜1-2点回来,周边都有通宵营业的牛杂馆、热干面小店,带孩子出去溜达的时候,周边可以去黎黄陂路、吉庆街等特色街道,去汉口江滩放风筝、玩水,随处都是历史租界建筑改造的下午茶、轻食、饮品或者咖啡厅场所,随便找家小店吃,就算是个烧饼,翻开大众点评都是武汉市同类小吃热度排名前几名的。
每次在汉口江滩,瞭望武昌,感叹武昌发展越来越好,沿江建筑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超过了汉口。武昌和汉口都是武汉市不可轻视的存在,没必要在这里一分高下。就算是上海,浦东发展的如此之好,也不能否定浦西在上海存在的意义。
@dabaowuda 拿光谷广场跟 武广比 也是服了
@phoenixfeng 其实汉口也有不少就业机会,工作岗位挺多的,大部分又都是土著,气质相当,能说到一起,人活着就是要舒舒心心的,何必和外码混一起,来一个一辈子都不想来的地方工作,尽量回去汉口工作吧,相信你能在汉口找到更好的工作。
@atie 武昌做湖广数省首府的时候,汉口还是一个烂泥摊,武昌一直不如汉口?你们那些奇特回路的优越感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种地域攻击的口水话题也能谈上三天?
武昌也好、汉口也好,不都是武汉,就是过个江的功夫而已,他们的好都是武汉的好,他们的不好也是武汉的不好。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里要分得那么清楚。
cyc140123 和 kuwata125 他们都说得很好呀,武汉不同区域各有特色,这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大优点,而每个人由于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等不同,可能更适应的区域也不一样。
不是说哪个好、哪个坏,只是单纯个人喜好罢了。那大家都在自己觉得呆得更舒服的区域工作、生活就好呀。
没必要口水战伤了和气。
毕竟都是武汉人,是自家人呀。
大家有空不妨去看看武汉大学理学院、樱顶等处的刻字,“民国十九年,汉口市政府资造”,现在地域攻击分得那么清楚,真是连民国时期的觉悟都不如了,徒然惹人耻笑。
@guangguren 呵呵,整个武汉的大学基本都在江南,把读书的大学生都算做人口流入真是搞笑。而且来武汉读书的大多数都是湖北穷地方的,你去看看那些武汉的穷学生排场跟去南京,上海读书的江浙学生排场就知道了。即使是江南几百万学生的吃喝拉撒加起来给江南带来的社会消费总额也不级汉口的"低端人口"。第二个就业,现在整个武昌每天的通勤方向都是要么过江去汉口,要么去光谷,整个武昌除了机关衙门高校的体制内就业外,几乎没有适合普通人的优质就业岗位。基建,汉口的基建资金大多用在修桥铺路,武昌的大多用在水果湖周边二公里的市容市貌形象工程,这也就是很多人说武昌新,汉口破的原因,且不知武昌除了水果湖周边就是一片稀烂。谈发展,整个江南这么多年只有光谷值得称道,整个几十年武昌连自己的方向都没有搞清楚,以前一直打着依托高校搞科教产业,事实证明毫无建树,现在又攀附汉口搞商务区,但是武昌那可怜的基建道路简直是笑话,跟汉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整个武昌其实是真正的湖北省府,整个湖北省的机关衙门,企事业单位都在武昌,但是无论收入,财政,gdp等等各项数据都不如汉口,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而且整个武昌的发展都体现出典型的"拉美化",那就是社会的高度二极分化,有大量体制内高收入岗位,和围绕这些人居住区的影响工程基建,其他地方则一地鸡毛。
@ root_root
准确说这是南京方言,本意是指代被看做砝码一样可以随意支使的外地苦力。是民国时期从当时首都流传过来的说法。
那个时候很多下江人来到咱们武汉。
歧视性的话语,改当然得改。但其实大部分武汉人已经不再使用这类方言中带有歧视性的语言了,请不要因为部分人情绪化的言论,就因此扩大说都喜欢这么叫。
实际上武汉可以说是最不排外的城市之一了,清朝的汉镇形势说里提到“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舶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有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使然耳。”
这个“势”,其中之一,就是华洋杂处的移民优势,类似于现在的深圳,外地人趋之若鹜。
举个例子,武汉有名的老字号汪玉霞。
创建于乾隆四年,就是由安徽来汉做茶叶生意的汪士良和妾蔡玉霞建立的。
本来就是移民产业。
如果排外,武汉根本不可能有今时今日这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qinhongeve 2016年,武汉年收入12万以上有21.67万人,集中在工资水平较高或较稳定的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且占比有扩大的趋势。
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重点行业较为集中的武昌区,申报人数达48837人,占全市自行纳税申报总人数的22.36%。在东湖高新区(光谷)高收入者个人财富的增长尤其迅猛,年收入12万以上人群持续保持大幅增长,2015年2.2万人,同比增长39%,2016年继续激增40%,达到3.1万人。
武汉高收入者一般分布于金融、电力、高校、科研设计、房地产等行业,但在东湖高新区,“高精尖”的高新技术行业,贡献了大比例的高收入者。2016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年收入超12万元员工人数就达到2151人,接近仙桃全市的2238人。华为武汉研究所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就有1.26亿元。
武昌和东湖高新两个占了将近40%,剩下13个分60%。
还武昌几乎没有优质工作岗位,就喜欢看你们这些汉口吹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武汉“抢才”半年14万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
2018.05.24 04:09:48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标题:武汉“抢才”半年14万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
据新华社武汉电 (记者冯国栋、廖君)自去年武汉打响“抢才大战”至今已有半年。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获悉,半年来共有约14万大学毕业生最终落户武汉。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占一半,高学历的硕博毕业生落户约2万人。另外,非湖北户籍落户武汉的毕业生占比由原10%升至目前的约30%。针对大学毕业生普遍关注的落户、薪资和住房三大焦点,武汉去年10月创新出台“一揽子”激励措施,率先打响“抢才大战”:落户方面,大学毕业生年龄40周岁以内,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公安部门提供统计显示,落户武汉的高学历人才比重正大幅提升。博士、硕士毕业生等高学历人才落户量月均约3000人,较往年提升约40%;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学生毕业落户量正在增加,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外地高校毕业生;
武汉各大高校及高新产业聚集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和武昌区成为强有力的人才“吸聚地”,吸引落户总量排武汉前三。
在就业方面,工程师、教师、医生等职业成为落户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较强的领域。
从各大招聘网站上看,大武昌片区的工作机会远多余汉口地区,对应的大学生落户人数光谷,武昌,洪山长期位于前三。大学在武昌地区不是今年才有,而是从民国就开始了,直接的结果就是武昌地区的人口从建国前30多万,增加到现在300多万,增加了10余倍。而汉口仅增加三倍左右。从十几年前开始江南江北人口重心的迁移,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的重心从江北无法逆转的转移到江南。而且从这几年统计公报里也可以看出,武汉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光谷和洪山地区。在武汉新增中小学数量和学位来看,光谷要新增100多所中小学,遥遥领先各区,也印证了人口大量快速流入的事实。而在武汉老龄化排名中,除了青山区外,汉口三区高居前四。可谓真正的死气沉沉,当然也不是见不到年轻人,但多以服务业为主。有技术含量的就业机会寥若晨星。
其实武昌地区对待外地人也更加宽容和接纳,武昌地区的人很少用外码来贬低性形容外地人,特别在洪山,青山,和光谷地区大部分都是外流入的外地人,曾经有汉口人笑武昌地区以普通话为主,不会讲武汉话,那种回路清奇的优越感也让汉口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至于武大早期建筑群建设资金非常清楚,中央,地方各一半,湖北省的那一半当年湖北省财政厅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武大建筑群的建设,后来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款,有湖南省政府,黎元洪家族,汉口市政府给了部分资助。
@guangguren 你也就是个重复粘贴这点能耐,就知道拿些官样文章来糊弄下,彻头彻尾的键盘侠。我告诉你,你每天早晚高峰去二号线积玉桥站,长江隧道,二桥,二七桥这些过江通道看看。早高峰江南过江北的通勤车人流远远大于江北过江的。晚高峰则相反。至于你说的武昌确实很多高校,科研单位,那又怎么样?江南靠这些少数体制内的高收入群体是无法跟汉口,光谷相比的。
@kuwata12从这个论坛以及其他本地知名论坛来看,本地人一般武汉三镇都有人员往来,从不发地域贴,主动发地域贴挑衅的基本都是外地人,比如此贴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很当年上海那群外地人一样,天天无事找事刷存在感,搞地域之争,然后被上海本地土著用事实打的脸通红,最后无地自容了,就说上海人排外,然后被戏称为yp,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武汉对外地人的容纳程度比上海不知道好到哪里去。
@qinhongeve 可怜,词穷理极只能用自己的荒唐感受来糊弄人了,贴新闻就是要区别于你这样靠自我感觉来扯的人。大学生落户人数和个税人数都是有统计口径的,和你的带节奏的自我良好感觉有天壤之别。这些年受够这些汉口吹的荒唐优越感,成天拿着几栋楼,几个商场,几条路吹牛,却见不到周边区域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城区7个中心城区,地方预算收入前三的武昌区第一,洪山第三,增幅洪山快得惊人。这些变化会越来越明显,真正的大学之城潜力无限。
@guangguren 稍微消停点吧,顶着个“光谷人”的ID天天搞地域,社区风气都被你这种人带坏了。要撕逼去得意撕逼,那里汉口人多。
@apollo90 你们几个才要消停点吧,看看地域攻击是谁挑起来的,一个光谷社区,几个汉口吹天天在这里秀优越感,让人恶心。在光谷社区维护光谷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帮你们几个吹汉口?
@atie 我住武昌,地地道道的武昌人。水果湖某省直机关大院长大,光谷工作,不知道你的所谓自卑感一说从何而来?最见不得就是一些汉口街街巷巷的都开口闭口汉口模样洋气,高大上,武昌模样气死沉沉,差距越来越大。你们的客观只是你们这个武汉江北群体的共识,武汉人口最多的还是江南,你们代表不了武汉。
@kuwata125 他的社零一说本来就是站不住脚的,本来懒得反驳,你说到了,就扯两句。社零是总部归集统计,比如中百仓储总部在哪里,所有店的销售额就统计在哪,并不是说那个就是当地消费的额度。光谷由于没有大型商贸公司的总部,所以社零注定高不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光谷没有消费能力。
@guangguren 不知道是哪个师傅告诉你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是这样算的。天朝的所有经济数据大多都是通过开出的增值税发票来统计的,你自己去商场买东西看看正规发票,哪个区的商场卖的东西开的发票就是那个区税务局的。我老婆的公司世界500强快销公司华中总部就在汉口,管4个省的销售,要不要把4个省的销售额都算在汉口,还有华中电网公司都在武昌,要不要把几个省的电费收入都算给武昌。
@ddd 道理很简单,看事情要看整体。日本没有富豪,香港就算有一万个李嘉诚也比不过日本,因为李嘉诚再有钱也不过一日三餐。
@qinhongeve 哈哈,你所谓华中总部有结算功能吗?限额以上独立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汇总,就是社零额。很多企业总部汇总,所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多的地方社零额就高,当年中百仓储把总部搬迁到硚口区,当年硚口区社零就大增了,单店都不是独立法人,很多都不是限额以上单位,在报送统计数据的时候各区很多时候无法统计到单店,所以都是总部归集上报。华中电网销售是计入社零的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恐怕又是汉口口径。
@qinhongeve 九州通只有一家公司吗?九州通各地没有子公司吗?各地会让你就地纳税,独立法人。比如四川九州通有限公司,河南九州通有限公司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独立核算的懂吗?
不要你吃屎,莫怕。
2018年武汉市硚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硚口区政府网 2018-01-16
——2017年12月27日在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刘丹平
各位代表:
支持中百、工贸、大龙网、一路乐等壮大发展,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聚焦汉派服装、家居建材等领域,谋划百亿级、千亿级产业板块。新引进商贸总部企业3至5家、电商企业60家以上,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千亿元新台阶。
http://tjj.wuhan.gov.cn/details.aspx?id=2745
硚口区1-8月社会消费品市场发展趋缓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3日| 发布单位:硚口区统计局| 来源:硚口区统计局浏览:863【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区消费品市场发展逐步趋缓。1-8月,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488.61亿元,同比增长9%,较1-7月累计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社零额累计绝对数及增幅位居中心城区第二位和第六位。主要运行特点如下:
三、重点零售企业拉动作用减弱。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区重点支柱零售业企业,1-7月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10.7%,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64.7%,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6.8个百分点,对全区零售额的贡献作用较1-6、1-7月分别回落0.8、0.5个百分点。
看见没有中百一家就占到硚口区限额以上零售额64.7%。
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硚口区1-7月社会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27日| 发布单位:武汉统计局| 来源:武汉统计局浏览:841【关闭窗口】
3、重点零售企业稳步增长。1-7月,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两家重点零售企业累计完成零售额190.02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67.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4%,
@guangguren这个网站那么多数据你唯独拿一张2015年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而选择性无视其他数据,而且这个数据并不能证实你的观点。中百控股每年销售额350亿左右,武汉市场销售超过8成,还有那么多销售额哪里去了?另外,硚口社销从2015到现在增加了200多亿,而中百销售额年年下滑,证明到现在为止硚口社销跟中百控或者其他单一大型企业的的销售额关联并不大。社会销售品总额并不能完全反应居民消费能力,但却没有任何比这更能反应消费能力的数据。一,二个大型企业的销售额会抬高地区的社会销售总额,但没有那么大的决定作用,社会销售总额的组成依旧还是以当地零售总额为主。
@XiongJoJo 你这观点,鱼米之乡的江浙可不认同。
@qinhongeve 狡辩没有意义,我的数据里有2014年,2015年,统计局不可能每个月都公布中百一家的零售额,只有在有特别变化的时候才特别说明,但是改变不了中百控股一家就占到硚口区限额以上零售额65%以上的基本事实。硚口区有几个中百数不清楚吗?比别的区多很多倍吗?加一个国美就占了全区一半的社会零售总额,这还说明不了问题?你觉得硚口区的中百和国美都在本地卖了些啥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以一年卖几百亿?捏着鼻子哄眼睛?
至于中百销售下滑,但硚口可以用其他销售总部落户和其他企业增长来实现增长,这个和是不是总部归集统计有什么关系吗?事实上硚口区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明确提出了,要争取商贸企业总部落户,使得社零额突破千亿。这个还不够明白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我早就和某区统计局的局长聊过,太清楚不过,你真没必要在这里纠缠。硚口区早些年在中百刚把总部搬过去的时候还有个分析报告,很清楚的谈到对社会零售总额和税收的影响,只是过了些年,网上不好找了。另外,除了限额以上有中百总部做顶梁柱外,硚口限额以下还是不少的,毕竟还有个汉正街和汉西在。社会零售总额是个宏观经济数据,对区级意义并不精准。
2018年1-6月分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6月(亿元) 增幅(%) 1-6月 (亿元) 增幅(%)
合计 1485.53 15.0 830.80 14.4
江岸区 109.31 -1.9--- 65.37 0.7
江汉区 151.05 5.4---- 84.63 3.6
硚口区 67.36 17.1--- 38.57 17.3
武昌区 155.17 11.9--- 91.45 9.1
汉阳区 94.98 20.5---57.15 15.5
青山区 69.76 41.2--- 37.76 35.9
洪山区 113.38 29.4--- 66.45 28.5
@guangguren 这个财政收入江南三区跟江北三区基本差不多,没有看出哪个更好一些。但是你要想想,江南是省府所在地,武昌,洪山,青山都有大量国家企事业单位,这些都是纳税大户。而且江南有一百多万大学生的吃喝拉撒消费在支撑。在论面积,除开水域,汉口没有任何一个区比武昌区大,洪山区更不谈,整个汉口加汉阳都没有洪山区大。所以论经济效率,谁强谁弱,高下立见。
@qinhongeve 事业单位一般是不盈利的,这是常识。武昌区,洪山区多少大学?占了多少面积?他们是不赚一分钱的,还有多少湖泊,山地?有多少省直机关,社会性公益性机构?他们都是不赚钱的,或者全额拨款,或者差额补款。在算人口的时候,你说这些大学生没有消费力,那你怎么不会把这些社会福利性,事业性和政府管理机构除去面积再看所谓的经济效率?33平方公里的东湖交了多少税?南湖交了多少税?武大交了多少税?华农交了多少税?
@qinhongeve 哪你意思光谷就是光谷不属于武昌 光谷区也要修高楼
@guangguren 机关衙门等盈不盈利跟经济,跟税收有何关系?国家机构本质跟企业没什么不同,都有雇员,要开工资,要负担日常运行成本,这些都会产生税收。唯一区别就是企业要靠赚钱来维持这些,机关衙门靠国家拨款。除此以外,机关衙门的日常招待,形象工程,甚至三公消费等都会产生大量税收。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会有税收,只有荒无人烟的沙漠没有税收。
@qinhongeve 三公消费就是在单位门口消费吗?这种理解太有趣了。政府统一采购了天籁的公务车,这次消费是算在哪里?政府税收的大头在增值税,营业税等,而这些根本不是依靠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缴纳的。社会的盈利部门还是企业,在这里吹毛求疵没有意义。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