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南经开大道最牛规划,一张图惊掉下巴。。。。。 |
武汉晚报讯(记者 郭佳 通讯员 刘丹丹 袁永华 刘永林)3条地铁与2条市政隧道同时在地下交汇,这样集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公共空间于一体的5线交汇地下市政工程,在国内属首例,国际上也是罕见的。这是武汉地铁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光谷综合体(以下简称光谷广场综合体)。
今天(25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光谷广场综合体主体结构南北区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标志着该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历时32个月。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包含3条地铁线路(2号线南延线、9号线、11号线)的4座车站和区间、2条公路隧道(珞喻路隧道和鲁磨路隧道)、1条非机动车地下过街环道,以及综合利用隧道上部空间设计的地下公共空间。光谷广场综合体中心圆盘区地下共3层,最大埋深34米,基坑平面面积近10万平米,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如此体量的市政综合体目前国内首屈一指,国际罕见。
4项分类构筑超级工程
各类设计瞄准世界一流
武汉地铁集团和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铁四院)立足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理念,在工程项目设计中大胆创新:
工程涵盖市政项目超级多:包含3条地铁线路的4座车站和区间,2条公路隧道,1条非机动车地下过街环道,以及综合利用隧道上部空间设计的地下公共空间工程,保障各型交通在这个国家级高新区交通节点顺利通行。
立体交叉空间布局超级复杂:巧妙地在三层空间内解决五线交汇,设置贯通的地下一层作为地铁换乘和交通层,简单便捷的实现逃生疏散、消防防灾,同时与周边商业互相联通;将9号线站台与鲁磨路隧道置于地下一层换乘大厅夹层,形成一种独特的地下大厅高架站台的空间布局。
地铁车站跨度超级大:工程主体为直径200m圆形,基于五线交汇,采用了大净空、大跨度结合地下中庭、下沉广场等空间形式,主体工程采用连续15米+最大26米跨度结构。
地下空间消防排烟窗超大:地下空间体量巨大,地下一层建筑面积达3.2万平米,通过在顶板设置自然采光天窗同时兼做自然排烟的排烟窗,在改善室内光环境和通风换气的同时,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消防排烟。
多项工艺工法填补国内空白
巨无霸工程施工量难以想象
光谷广场综合体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建设单位武汉地铁集团和中铁十一局集团和铁四院等参建各方在施工中,大胆进行工艺工法的创新,不仅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设,还在施工技术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桩基数量是普通房屋的40倍。一栋普通住宅的桩基大约是50根,而光谷广场综合体中心圆盘区有近2000根钻孔桩,是普通住宅的40倍。一方面是由于工程体量巨大,另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地下破碎带的地质难题。此外,该工程对桩基质量要求高,按照规范垂直度充许误差为1%,实际执行中,误差率在三百分之一,能有效防止侵限而影响结构侧墙受力的发生。
开挖土方相当于20个普通地铁站。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米,基坑平面面积近10万平米,在开挖中有2个特点:一是蝴蝶形的异形深基坑,与一般的矩形或者长方形基坑相比,安全风险大,受力控制难度成倍增加;二是基坑深度达34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一个11层楼高,整个工程土方开挖量180万方,相当于20个标准地铁站的量。
爆破工艺填补国内空白。该工程基坑内临时混凝土支撑体系接近2万方、最大支撑梁长达100余米、砼方量大、净空高、拆除难度大,传统的拆除方式不能满足现场工期及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武汉地铁集团和中铁十一局经过多次调查、反复论证,采用爆破法拆除混凝土支撑梁的施工方案。探索采用孔内高段位、孔外低段位的微差延期起爆技术,并采用双雷管传爆,确保传爆网路的可靠性,至少节约工期6个月。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周福霖院士评价此工艺时称:“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对国家将是重大贡献。”
采用BIM技术让传统施工图3D可视化。一般地铁站只需要平面图、纵向、横向剖面图3张图即可反应整个车站主体轮廓,而光谷广场综合体由于结构立体交叉、空间层次复杂,每个角度看到的车站轮廓都不竟相同,施工图出图量至少是一般地铁站的4倍,且精度不够。
武汉地铁集团、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等参建各方,与科研院校强强联合,通过BIM数字化信息仿真模拟技术,对光谷广场综合体主体结构单项和单位工程信息的各项参数进行综合处理,将传统相对零散的平面设计图变为模块化、模型化、立体化、可视化的3D模型图,从而为每道工序精准施工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光谷广场综合体为以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城市地下立体多元化交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