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代剧谁能排第一 |
昆汀的电影前前后后看过不少,像他的代表作《Pulp Fiction》(低俗小说),后来的《Kill Bill 1, 2》(杀死比尔),二战的暗杀希特勒的意淫片《Inglorious Bastard》(无耻混蛋),黑奴解放的狂想曲《Django Unchained》(解放的姜哥),无不血腥、奇异,故事发展和发生时间常常交错、颠倒,看似变化无常,实则导演把故事情节像剪接拼图一般,按内容的联系,戏剧的冲突安放在一起,颠覆了传统、习惯的电影剧情发展模式。血腥,黑色幽默和一点点荒诞是昆汀的特点。除了用剧情和电影画面传达这一点外,他的电影里的对话也很精彩,这在《Pulp Fiction》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94年如果不是有大片如《Forrest Gump》,《The Shawshank Redemption》,《Pulp Fiction》得奖也未可知。
昆汀和姜文据说是好友,起码姜文是这说的。而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里也有不少我们上面所说的昆汀的特点:黑色幽默,奇思异想,和一点点荒诞。这些特点在《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最为显著。如果要比较俩人,我想说俩人都是离经叛道,不按常规路数的导演。都有着天马行空,信马由缰,豪情万丈的情怀。差异是,虽然都是让幻想和意淫飞翔的电影人,昆汀更自由而散漫,如同天空的流云,随风推送;而另一个则似飞行的子弹,直奔目标。
有意思的是俩个导演还都爱在自己电影里客串角色。如昆汀演《Pulp Fiction》里的Jimmie,《D’jhongou》里傻里傻气的牛仔。姜文就不用说了。
我倒觉得昆汀的电影虽然常常交错颠倒,但逻辑和线索还是很清楚的,那些精彩的对话也是能够推动情节和展示人物特性的。
而姜文的一步之遥基本上就是不知道子弹往哪儿飞,打到哪里是哪里。朝各路电影大师那里抓了点皮毛过来,揉成了一个缺乏明确目标的四不像杂烩。对话只是表面上的奇特而已,其实冗长而无意义。我看过他对一步之遥的访谈,我觉得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在电影里表达点什么。
姜文还是应该回到阳光灿烂和鬼子来了的路上去,不能再瞎搞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