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南经开大道最牛规划,一张图惊掉下巴。。。。。 |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除了北上深,创业下一站,去成都还是武汉?
武汉和成都,作为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两个省会城市,因经济体量相当,成为直接较量对手。两地早年从对比GDP,到现在比“创业”,争夺创业第四城、通航第四城的称号。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定位之一表述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再次触及了武汉神经。自2012年,武汉就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目前仍是“十三五”期间的地方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起,成都和武汉先后跃升中国经济总量10强城市之列。其背后重要原因是,内陆省会城市因其政治中心地位、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成为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并带来区域经济版图中地位的上升。因而,这两个人口均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是观察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最佳样本。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拟通过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创业氛围三个方面,就成都、武汉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六次GDP位次更替
近日,国务院还批复同意四川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当天有湖北统计局官员即在朋友圈转发新闻,并评论:成都GDP要超过武汉了。
武汉人对成都的关注程度,不是一日练成的。岁末年初,地方经济统计数据出来后,两城GDP数据长期不相上下,在官方内部的会议上,以及地方媒体的报道,都会把两城市的经济数据对比列出来讨论。
在武汉前市长唐良智履新成都市长后,两地对比更具话题性。在2016年的两会上,有媒体写出“‘前武汉市长’唐良智:力争让成都超过武汉”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1990年至今,两市GDP出现过六次排名的更替。事实上,由于两市的经济总量常年差距在200亿元以内,往往是一两个大项目投产便可改变位次。
如2008年武汉因东风本田达产和富士康投产,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发力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
先后引进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富士康、仁宝、纬创等5大产业项目,于2011年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
2014年武汉市主要领导公开表示,要将成都作为赶超目标。当年,汉蓉GDP均过万亿,武汉以12.88亿元的优势超过成都。2015年武汉保持了这一格局,其GDP为10905.60 亿元,高于成都100亿元左右。
此次成都新代管的简阳市,2015年GDP为401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2016年,成都GDP预计会超过武汉。
谁是创业第四城?
除了GDP的较量,近期两地的竞争还体现在争夺“创业之城”——都自称为“创业第四城”。
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报告提出,除了北上深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风投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国创新创业的版图,基本形成了北上深加成都、武汉的“3+2”格局,成都和武汉是新生的两支力量。
在打造创业环境上面,汉蓉都不遗余力。2015年,成都转、改和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近80家,新引知名孵化机构近20家,已建成55个众创空间
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孵化器217家,孵化场地总面积逾920万平方米,建有大学生创业特区72家。另外,武汉全面推进“青桐计划”,吸引大批大学生创业。
据统计,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
武汉方面数据显示,武汉2015年全年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12.57万户、新增创业人数2.73万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从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上来说,成都比武汉高很多,说明成都创业的活跃度比武汉更高。
在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二线城市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缺少龙头互联网企业带动,另外找人难。从城市的产业和人才结构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影响。
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比来看,2015年,成都的一、二、三产业机构比为3.5∶43.7∶52.8,武汉结构比约在2∶48∶50。
相对来说,武汉的工业重镇特征更明显,从2011年到2015年工业产值数据来看,武汉持续领先成都,以武钢、东风汽车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成为武汉的经济支柱。在新型产业领域,武汉的光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较好。
成都在三产方面有绝对优势,其中,旅游人数和总收入长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互联网产业也实力雄厚,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整个产业链,随后汇聚了戴尔、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产业入驻。
单从产业结构来看,在互联网创业方面,成都的产业基础更优化。但是从人才和科研优势来看,武汉更具优势。
成都共有高校56所,在校大学生超72万。而武汉常住人口1012万,而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万,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占全国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的4.78%,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目前,武汉地区集聚普通高校79所,各类科研机构778家,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两院院士58名。
但21世纪宏观研究院调研发现,武汉的问题是,很多毕业生不愿留汉,很多武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反映,本地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更是紧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创业环境,需综述各种城市特质。当下,创业大潮还在波涛汹涌,水退下后,武汉和成都还有留下哪些优质项目,然后才能真正判断谁是创业第四城。
城市营销成都领先
成都与武汉相比,不得不提的一个强项是:城市营销。一个佐证是,成都的城市营销的案例,写入了很多城市营销的论文和教案。
2008年以后,成都市政府跟国际知名公关公司合作,策划包装了系列城市营销活动。至今,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聘请专业国外公关公司为政府做营销方案,还并不是常态。
成都城市营销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在《功夫熊猫2》的电影中大量植入成都元素。据公开报道,“熊猫攻略”背后,是成都市政府与制片方,两年时间的大量视频会议、邮件、对接协商等沟通。
另外,成都拿下《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的举办权。每一届活动,都会吸引到数百名全球政坛领袖和全球500强CEO齐聚成都,既提升了成都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从全球知名度以及城市美誉度来说,武汉跟成都还有不小的距离。以会展营销为例,武汉市商务局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博览局有80人,而武汉市会展办内设在商务局,只有几个人办公。武汉会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而成都是8400万元。
不过,武汉近两年在城市营销方面,也在奋起直追。比如2016年5月份的武汉马拉松,虽是首届赛事,却成为国内好评度最高的马拉松赛事,超过举办十多年的北马,和其他资深赛事。这也算是武汉这些年最成功的一次城市营销。同时,武汉近年把打造国际大都市列为目标,承办了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化赛事。对城市营销重视,也体现这两个城市产业结构正在迅速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总体而言,由于城市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中的竞争者,更是区域经济活动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因而,武汉与成都竞争上游,有其积极意义。
来源: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5/20/content_40411.htm
我九江人,在武汉读的大学,毕业后在成都生活了三年,现在在武汉买了房,简单谈谈:成都是一个享乐的城市,好吃好玩的遍地都是;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点甚至领先武汉,成都人普遍比较好打交道,四川话也比较好懂也好听,工资待遇方便领先于武汉,美女相比武汉要更多,更会打扮,更放的开……武汉的话城市比成都要大,比较拥挤,相比成都交通更加方便一点但是堵,生活成本(买房成本)比成都大很多,用大且杂又努力现代化形容现在的武汉个人觉得很合适,武汉人的素质相比成都,恩,这个,确实还有很大差距……要不是成都离老家实在太远,我估计我会选择成都定居…那叫一个巴适,气温又好又不热不冷,喝喝大碗花茶,3-10块一杯,没事的时候玩玩机麻,遍地正宗川味农家乐,交通方便不堵车,停车也方便……想想都美味……相比成都生活的安逸,这方面武汉确实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但是归根到底,根已经扎在武汉了,希望武汉越来越好,早日治好城市拥堵病……
@kittyhell ,淡定.
别的不说,单就软件产业,武汉和成都及西安的差距还很大.仍需努力!
@kittyhell 凭自己感觉得出自己对这个城市的看法不行吗?还是这里是高端科技论坛?干什么都需要有数字支撑?何必那么当真,有这必要?最后一句不要这么武断,武大华科出来的生活中平常一定要这么死板?真是不能理解了!
@kittyhell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对武汉的情感很复杂,小时候讨厌这儿的气候,长大了讨厌尘土,现在无比反感光谷的秩序,乱糟糟的感觉很不好。但无论什么时候,看到有人说武汉不好的时候,我还是会心里不舒服,自己可以骂,但怎么也要在外人面前维护她。
可是你维护她的言语并不令我高兴,反而我相信你说的那些话伤害了一个同样喜爱武汉的人。
知乎体的数据支撑结论并非不好,而是在这儿大家闲聊的地方,直观的感受更容易让人认同;
在现代社会,努力工作,对自我和家庭负责,就对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更多的,旁人是不应强加的;
你一定要记住就事论事,揣测别人的动机是一件非常不友好的行为,而且你还在揣测别人的出身,特别是当这些揣测带着明显的恶意时;
最后,我也觉得成都美女比武汉多,而且是多得多,好想去成都看美女呀
@btbpdcd @CPA 你们不觉得成都的美女个子都很矮么。
@zhouzhe8013 南京是什么鬼,连省第一都不是
@Matatabi 别的不说
南京的女生个子都很高
@zhouzhe8013 没去过南京,很高是相比武汉,170 不算少?
@lfzcandy 成都:武汉拥有那么多学生资源,也没说跑到我前面去,我对自己就更有信心了。
@Matatabi 坐地铁时感觉大部分女的比我高 我同事里面170+的女生不少 160以上绝大多数 165以上至少一半
在武汉坐地铁没这个感觉 觉得都比我矮一点
我赤脚171-172之间
@atree 是的 武汉的文化里面对武汉的批判太多了
我在外地上班的时候遇到很多人都说自己家乡这里好那里好 在我看不过一个县城或者普通地级市
但是武汉人呢? 坐拥1WE GDP 1KW+人口的炒鸡大城市 缺非常缺少自我认同感. 包括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都是这样
武汉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在于 从政府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业,极度缺乏服务意识,哪怕是卖菜的阿姨老伯都是非常缺乏服务意识......卖鱼的师傅鱼鳞从来都是随便刮一下,回去还要认认真真的再刮一次,超市的阿姨把袋子和货一把推到你面前,意思是让你自己装, 的士师傅都是 哪里克? 近了不克,堵的地方不克,选择性的拒载.......不仅伤了外人,更是伤了在这里生活过的人,让别人怎么怀念这里?更何况无处不在的 脏 乱 差.......武汉其实是拿了一副 四条二+ 王炸的好牌,结果打的稀烂......
成都感觉08年后城市越来越漂亮,尽管没有强拉GDP的一些大工业,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互联网 ,手游等等做的风生水起,在向杭州进行渐近.....
最后希望武汉 以光谷为起点,规划能够超前一点,目前整个光谷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赶得上成都天府软件园的气势,希望光谷中心城能够并见证.......
说句实话,光谷成就了武汉,也毁了武汉,为什么这么说,很多来武汉的人除了去火车站,很多人都没有离开过光谷,他们把光谷当成了武汉的全部,其实不然,就像有次在车站,两个人扯皮,相互飙脏话,说句实话,土生土长的我压根就听不懂他们是哪个地方人,边上两个女孩子默默的打开手机,拍了照,然后传社交网络估计不会什么好印象,所以,浮躁的光谷让很多浮躁的人在这个地方留下浮躁的印象,这就是我的感觉,有一次,我带着一个朋友去汉口吃虾子,从中山公园下地铁,穿过中山公园,到小巷子里面,吃虾子,老板热情和豪爽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那个朋友憋了半天说,为什么这个老板的武汉话和我平时听到的不一样。。。。。
之前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去成都工作了两年,然后武汉有机会开新办公室,我就回来了(2年)。正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在成都的两年,和同事经常自驾去农家乐,也纯爬过峨眉山,乐山。在这我也愿意分享下我觉得成都好的地方,也算是我对成都的一个阶段性回顾了:
1.生活安逸,茶叶,火锅,串串,麻将
2.游玩的选择颇多,自己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再加上一些周边游,九寨沟,西岭雪山,峨眉山,乐山...
3.房价合理,我觉得房价跟地震有一定关系,我在那的两年就经历过几次摇晃很厉害的地震。加上同事对5.12地震的一些经历,对我产生了一些顾虑。
4.太阳天比较少,晚上下雨,白天阴天比较多,雾霾跟武汉差不多
5.国际化一些,外企总部西南分区比较多 (我发现武汉很多中东和非洲人)
差不多就这些,武汉,我来了,买房了,离老家近(100公里),高中大学同学都有在武汉,能够经常聚聚,打打篮球,吃吃烧烤。但是还是感觉自己对武汉并没有太多的留恋,政府部门过于市井的人际关系和做事方式让我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武汉人,如果有新的机会,我还是想出去看看。
@yangliu_yl 成都火锅确实巴适……要论城市的感觉,我觉得武汉和重庆更像。
@miloshaka 这里说的是成都和武汉
@yangliu_yl 其实机会总是有的,成都的房子也不贵,你可以把武汉的房子卖了去成都定居
成都读书七年,光谷工作一年,不说人以免地图炮,我们单位的湖北人都不错,素质都蛮好。就说武汉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什么,是武汉的市政。武汉的马路不宽阔,尤其金融港这边,经常拥堵。拥堵本是大城市通病,但光谷随便一个周末以及经常莫名其妙拥堵。侯公交车的地方也多有设置的很奇葩。光谷广场公交站A站B站,那么多公交车,等车的人多的时候近千,公交车从来不一辆一辆有序前窜,让人在一个地方排队上车,而是司机任意找个地方俯冲停车,人群就是一阵骚动,苦命奔跑拥挤。市政不好的地方太多,不想再列举,武汉地理位置多好,去很多城市都很便利,但是武汉的室内交通有时磨掉你的时间远超你的动车。武汉地理位置地处中原,高校云集,也不地震,国家很多好的政策倾斜,我认为武汉有一副比成都好的牌。但是武汉的问题太多,不说和成都比,和南京,杭州,这些进军一线的二线,武汉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物价房价城市定位都很高,但是市政与服务完全不匹配。如果还不思考,却热衷于为自己辩解和不承认事实的比较,就会一直这样。
码头文化孕育起来的武汉人,其实就是一群粗人。比如你住汉口,会区分“铁路内”和“铁路外”。(从六渡桥到一元路,从沿江大道到京汉大道,京汉大道外面的,都是乡里)。
武昌城以东都叫乡下(以前的老武昌城墙外,大东门往东,都是乡下,比如宝通寺以前就在郊区。)
另外,武汉还是比较排外的,比如,武汉人喜欢说,“乡里人”。
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学问我是不是外地的,因为我是青山的。
不过市井文化,你得融进去城市的血脉里,才知道好不好。
作为爱玩的武汉穷人,有一天意识到武汉往东南西北都便宜,且5小时+到北上广,感觉这个城市不用离开了。默默回忆了一下成都,每次都是旅游的中转站,印象也不深刻,吃的还行也没有特别惊艳。
重点是武汉不地震,不地震,不地震。
说实话,武汉的综合条件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基本没有之一。但是武汉的发展怎么样?我只有4个字,不说也罢。一个区域好的天赋,不是用来挥霍和炫耀的,更是用来发展的。在国内(内地)主流城市或区域中,综合实力个人觉得,应该是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苏州、佛山、武汉、西安、厦门(如果比互联网,厦门超武汉)、天津、长沙、福州、南昌、宁波。。。。。需要提醒的,非省会城市中佛山和苏州,特别是佛山的后劲是相当惊人的。
大家都是武汉人,或湖北人,最不济也是准备定居武汉的“新武汉人”。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区域更好,但这种更好不是吹下牛逼或其他容不得说武汉不好来实现的。相反,个人觉得浮躁与自大是武汉发展的最大敌人。如果哪一天,武汉不鼓吹自己是第几城、不轻言对标和超越、不是开各种高大上的会请各种高大上的人,而是省思(官方和民间)我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并俯下身子问计于身处期间的普通人,我想武汉或许可以畅想下怎么恢复“大汉口”的荣光了。不过如果真到那时候,我想武汉肯定不会如此的。
光谷社群应该是武汉整体素质最高,最有见识和梦想人群的聚集地,如果在这里都不能实现深度的思考、更性的讨论,就不要说其他了。相对于因为识见不足而无法理性思考,因为利益驱动或利益合谋所宣导的不负责的言论(如第几城的提法),则更。。。。
不过,时隔相当长一阵上边,感觉光谷社区还是有不少明白人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