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热榜已修复 |
(来源:长江日报)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武汉市为实现“万亿倍增”和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的奋斗目标,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于21日在市政府常务会上审议通过。
《纲要》明确了到2025年之前,武汉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我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纲要》提出,未来,武汉工业发展将走一条“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之路,逐步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引领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用“两个十年”,建设“两个中心”,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初步框架,到2025年,在第一个十年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35年,在第二个十年基本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要围绕光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进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构建“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显著提升我市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纲要》要求,统筹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并在财税、金融、土地、人才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
产业布局
光电子
重点布局光通信、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三个领域,建成世界一流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重点方向:
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和下一代光接入技术;下一代移动基站与覆盖系统、网络优化设备、测量仪器、数字集群的集成制造及核心器件的生产技术;发展3D显示、激光显示、互动投影显示、电子纸显示等新兴显示技术与产品。提高智能手机、移动平板、智能穿戴、智能电视、智能车载显示、智慧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建成三维数据型闪存芯片(3D NAND FLASH)大规模生产能力;等等。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和产品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重点方向:
重点发展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单克隆抗体等免疫系统药物、抗超级细菌感染药物等重大创新药物。大力发展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生物制药,加快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仿制;实现高性能彩超、激光医疗设备、热成像层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高端设备本地化生产;等等
高端装备
重点布局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与北斗导航应用、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传感器、激光等六个领域,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重点方向:
发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发展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发展3D打印设备;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引进通用航空飞行器、直升机、无人机的研发与制造技术,同步发展飞行培训、飞机维修、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种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深水水下作业支持船、海上高速救助船、海洋钻井平台、港口装备机械等整机产品;推进30t及以上轴重重载货车、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货车产业化。培育壮大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动车组(包括地铁车辆、城际铁路车辆等)、城市有轨电车等客运车辆、盾构机等轨道交通施工机械;围绕可穿戴式应用、工业控制、医护和健康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发展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温度、气体、压力、流量等方面的各种传感器;攻克先进激光微加工技术及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等等。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加快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重点方向: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生产,如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等;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智能化技术,逐步推进智能汽车批量生产;建设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联网,提供汽车安全和防护、驾驶数据分析、汽车远程诊断保障、车辆监测等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等等。
新材料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食品、能源等行业的应用需求,重点布局前沿新材料、现代冶金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三个领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重点方向:
特种纤维及功能陶瓷、特种玻璃及人工晶体、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蚀涂料;新型高强度钢材,包括特厚钢、耐磨钢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钢等特种钢;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化纤原料、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有机硅氟材料、绿色增塑剂、绿色食品添加剂等新型合成功能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等。
未来产业
在未来产业领域,着眼未来全球产业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石墨烯材料、超材料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战略目标
立足武汉工业发展实际,用“两个十年”,建设“两个中心”,力争到2035年实现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初步框架
到2020年,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优势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幅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一批行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大企业、大集群,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到2035年,一批基础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全球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发展路径
1、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纲要》提出,依托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武汉制造业创新能力。
举措: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跨国公司来汉设立研发机构,力争10年内引进300家以上国内外500强企业研发机构;依托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相关工程,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重点突破,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鼓励企业、大学院所、创新团队等各类主体创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等等。
2、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纲要》提出,我市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企业上云计划,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提升企业服务型制造能力,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助推武汉制造业转型升级。
举措:
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计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企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制造业企业1.5Gps光纤全覆盖;构建武汉市工业云服务平台,推进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加快企业上云计划实施;等等。
3、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纲要》提出,组织实施优势产业提升改造工程、工业基础能力强化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绿色制造推进工程和市场主体梯队培育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走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新路。
举措:
围绕汽车、装备、钢铁、石化、食品烟草、日用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更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先进基础工艺(简称“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等等。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