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商合伙人是骗局吗 |
“2万多家科技型企业,一年企业总收入超过8500亿,拥有全省超过1/3的上市企业……还有比中国光谷更好的创业地吗?”去年,阮清清听了朋友的这番话,果断带着“用互联网方式解决科技创业政策、资金痛点”的想法,从北京回到武汉开始新的创业,边谈项目边找团队,“一步一步打通关”。
一年后,他的很多设想迅速得到了实现:改造上线“中国光谷科技金融网”,打造一个创业者能迅速找资源、找资金的网络平台;公司发起并主导运营的国内首个创客街区“光谷创客街区”于7月挂牌,形成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遥相呼应的新的创业者聚集地;专门为创业者成立的“光谷梦想天使基金”首期募集资金7000万元,真正聚焦天使轮投资。
“我也是创业者,深知创业者的痛点。”昨日,武汉光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清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团队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创业者做服务,但野心可能更大,希望通过技术驱动,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深具活力的创业生态圈。一周前,他刚作为“第三方高端中介服务人才”入选东湖高新区第八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
80后“海归”没毕业就开始互联网创业
阮清清是湖北荆州人,1982年出生,2007年获得英国萨里大学硕士学位,个人拥有6项软件著作权,为湖北省人事厅审核通过的湖北省高层次留学人才。读大学时,他对互联网产生巨大兴趣,后到英国留学也是专攻信息系统专业。
临近毕业,阮清清开始了首次创业。那时,在淘宝上开店的人越来越多,但淘宝为卖家提供的相册空间很小,2008年,他在武汉设立公司,建立了“有照片”网站,为淘宝卖家、站长、摄影爱好者提供图片的存储、分享和外链功能,到2010年,年营业额达到了500万元。后来随着阿里巴巴业务范围的扩展,“有照片”于2011年9月暂停了服务。
阮清清接着创办了邻家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几年前,武汉的互联网创业环境确实不佳,尤其是人才缺口难以弥补,“我可以提供足够有竞争力的高薪,聘请技术骨干,可人家都在北京、深圳安家落户了,不愿再来武汉”。
第二次创业的方向是为传统商业连锁企业进行移动互联网商业开发、运营及维护。公司开发的主要产品“掌上中百会员系统”帮助中百集团管理会员,如今已被该集团收购。
理工男想通过技术驱动革新“创业服务”
去年2月,阮清清在朋友的建议下回汉考察,他发现,才几年工夫,武汉已经大变样,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又提升了很多,决定立刻回汉将自己的设想落地。
阮清清的创业设想,是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技术驱动的方式,整合创业者、政府扶持政策、创投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他认为,对于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来说,有几大痛点亟需解决:
首先,政府有各种各样和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甚至妇联都有相应的资金,但创业者很难对接这些资源,政府的引导性资金也很难发挥最大的功效。
其次,提供创业服务的机构很多,比如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分布着众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但多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很多创业者并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最合适的创业地点和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提供方也苦于没有合适的服务对象。
再次,创业者渴求资金,创投机构希望找到潜力项目,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也希望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如何让创业者和资金高效对接,也是大家都在探索的方向。
“这些痛点,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阮清清说。他的想法和东湖高新区一拍即合,去年5月,武汉光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由大型国有控股集团武汉高科和邻家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目前,光谷金融正迅速推进各项创业服务工作。创业资源对接方面,通过改版“中国光谷科技金融网”,让政府部门发布权威创业扶植政策,方便创业者找到所需资源,如同“万能的淘宝”之于商家和消费者,这个网站也想成为“万能的创业网”。另外,P2P金融平台、互联网创投银行、天使基金、创业众筹、光谷创客街区等项目和产品,也在加紧推进。
对话>>>
武汉互联网创业升温吸引人才“回流”
“天时、地利、人和,武汉互联网+创业的时代真的到来了。”昨日,阮清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已经深刻感觉到政府服务企业的决心,各类人才向武汉回流的动向。
长江日报:为何专注互联网创业?
阮清清:读大学时,我和朋友们就有很多关于互联网的设想,比如我们觉得雅虎邮箱的容量太小了,就想能否有个充分展示个人信息的空间,后来博客、QQ空间功能强大;我们又想到能否有一个线上交换同城信息的平台,后来“58同城”出现了;我们还想过能否让人与人通过网络即时互动,后来Facebook这些社交网站也出现了。
太多设想被市场一一验证,我们的创业冲动难以遏止。家人都希望我读完博士再回国,但我实在等不了了。
长江日报:为何从北京回武汉创业?
阮清清:武汉目前的创业状态,让我觉得正是“互联网+创业服务”的最佳机会。现在,武汉的创业环境日益改善,但相关市场并没有饱和,政府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在北京,创业服务这一块的竞争太过激烈。曾孵化了Uber(优步)的RocketSpace公司的负责人曾跟我们沟通时也表示,武汉倒是个更能好好干事的地方。
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服务能力也提高了不少。2008年我在武汉创过业,知道追着、求着政府部门的人办事是种什么滋味,但现在,我去政府谈项目,发现他们的效率提高了,甚至有些时候反过来催着、推着我们走。
而且,越来越多的湖北籍、武汉籍的人才已经开始密集“回流”了,这是个好现象。之前我在武汉办企业,想招外地人才来武汉很难,但现在很多在国外、北上广闯荡一番的人才,发现武汉也有很多机会,更愿意回来。
(《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2015-8-27 第6版)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