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悦城25年元旦开始收停车费 |
作为长江新城重要功能板块的长江科学城到底怎么建?
近日召开的长江科学城院士专家咨询会上,围绕武汉长江新城《长江科学城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来自全国的十余位院士专家提出,长江科学城要对接国家战略,高起点规划。
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是落实中央领导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市委年度重点落实项目和创新项目,对完善国家科技区域创新体系、聚合区域科创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加快湖北武汉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新城管委会负责人首先从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重大意义、基础条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基本原则、规划选址、战略任务、支撑体系八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市规划院围绕新时代的要求、新发展的方向、新的理念目标、新的发展区位、新的空间模式“五个新”汇报了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通过咨询会的形式对武汉长江新城《长江科学城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等成果进行研讨咨询,为科学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提供指导,推进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长江科学城定位将建设成武汉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计划用5-6年左右时间,形成科学城雏形。目前,长江科学城已初步完成建设战略咨询报告、长江科学城概念规划编制。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业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对接,初步就导入大科学装置、创新资源、建设项目等事宜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会上,院士专家围绕长江科学城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科研装置设施布局、人才引进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长江科学城高质量规划提供指导。
院士专家们认为,长江科学城的规划依托于武汉丰富的科教资源,拿出了长江新城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来建科学城,立意好,起点高,长江科学城的规划建设要和长江新城的规划乃至武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要在发展中不断明确定位,高标准建设。
长江科学城战略定位
武汉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湖北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世界未来城市建设技术模式创新策源地
世界一流科学城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
基础设施建设一百年不落后
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兴建长江科学城,晚动手不如早动手。这是一个非常正确有远见的规划。
建议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做到一百年不落后。交通要实现半小时全市通达和出入周边高速公路,将地上地下交通网设计好。要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能抵御降水500mm/天,要与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发展需要结合,手机室内外一体化亚米级导航定位能力也可实现。同时,要避免 “全国建筑无特色”的情况出现,把“五代黄鹤楼”布局在长江科学城、长江新城中,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访。
长江科学城要抓住未来科技的龙头,如智能科学:空天智能、制造业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要抓多学科交叉,克服现有布局下交叉平台的缺陷。还要抓大科学装置,如大光源、大气环境模拟装置;更要抓好大科学工程的基础设施,包括硬软件条件;要以科技科研和产业进行科学攻关,为IC设计、测试、模拟的重大装置,以支持科技产业化。
目前,武汉大学正在努力做好空天信息服务,今后可作为国家实验室进入长江科学城。
同时,要从多方筹集资金,让科学家能拎包入住。
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及管理学部副主任
集聚一批创新资源
形成“一产一院一校”模式
长江科学城的建设很有必要,它是武汉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长江科学城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布局一批创新资源,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形成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世界一流创新团队,形成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业的战略重地。可以引进、布局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院、研发基地。可打造“一产一院一校”模式,为发展某一产业,配套建设工业研究院,然后再设立国际名校,发挥武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以及研发科技成果的优势。
同时,要与科教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成为绿色的、科学的、智能化的示范城。
更加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布局
大科学装置尽早对接
长江科学城依托武汉优势的科教资源,在生态环境优美的长江新城核心区起步建设,有望在今后很长时期成为长江新区乃至武汉地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立意高远、定位准确。我建议,长江科学城的建设要更加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布局,特别是在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争取尽早与中央相关部委及科学院对接。
同时,也应该更紧密和新区的产业布局相结合,探索官、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打通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落地全链条。
基础设施要高起点、高标准,以一流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一流的人才来科学城落户,同时,要留足未来发展空间,集约土地利用,提前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
科学城到底在哪里@_@
突出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体
长江科学城的概念规划研究,内容非常全面。我建议深化两个定位,一是战略定位,长江科学城作为长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科学城与长江新城、武汉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定位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认识长江科学城作为长江新城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是新城最大特色之一。同时,长江科学城也承载着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中心的使命。二是功能定位,要把长江新城超前理念、前瞻性理念融入规划中。
同时优化空间布局,建议从科学技术空间布局角度深化研究,像硅谷空间形态、日本筑波科学城市(5个区)等方式去研究。突出“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路,大力吸引企业研发中心,这是科学城生命力所在,特别是民营大企业。
长江科学城还要体现开放性,要把科学城发展成为一个招智引才的平台,是武汉吸引人才的平台。通过招才引智来推动促进武汉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实现创新引领发展,营造吸引人才的优良环境,这是科学城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吴剑锋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雁栖湖企业创新服务平台董事长
探索建设依托科学城的 “人才特区”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关键节点城市,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城,并冀望与光谷应用研究双轮驱动,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特色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武汉在规划启动长江新城之初,既规划建设科学城,并希望以此为创新策源,定位足够超前,考虑到了百年新城的源动力培育问题,符合长江新城一线新城品位。
同时,我希望能够重视发挥武汉水湖宜居优势,突出科学城以人为之“人”的核心。应该探索建设一个依托科学城的“人才特区”,以“特区政策”形成人才高地,形成先发优势。
协调科学、文化、环境三元融合,抓住科学艺术绿色发展特色旋律,规避未来科学城高房价逆淘汰创新人才的风险。
省里的消息,省里关于光谷创新集聚区的规划已经实质性推动,在未来城及附近区域集中规划15~20平方公里,安排大科学装置集中落户,省里对成熟项目在国家没有批复之前,采取省部共建的模式先行投入。此前,已经与中科院,教育部,科技部及发改委有过几轮会商,都是没有武汉市人员参与的省部级会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视察未来科技城,调研光谷创新型企业及平台建设
4天前
图 | 武汉未来科技城
11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到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调研光谷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及平台建设。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徐旭东陪同调研。
万钢深入到未来城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泰歌氢能汽车公司等多家光谷创新型企业实地察看,详细了解企业研发创新情况,并关切询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图 | 万钢在库柏特调研
在库柏特,万钢先后参观了农产品智能分拣工作站、调试区、智能无人超市,了解CobotSys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CPolish智能打磨系统,以及双臂机器人操作平台的工作流程、运用技术及市场落地情况。
库柏特联合创始人闫琳介绍,库柏特农产品智能分拣工作站,已在湖北随州等地的香菇生产工厂应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了分拣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万钢对库柏特的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表示肯定,鼓励库柏特要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步伐为契机,继续加强科研创新,努力提升研发实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
▲ 万图 | 万钢在光电工研院调研
在光电工研院展厅,万钢与该院孵化的多家企业一一交流,驻足询问优炜星科技的半导体紫外LED核心器件及光源系统、尚赛光电的OLED超纯有机发光材料、沃亿生物的显微光学切片成像系统MOST等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的转化情况,并听取了光电院超分辨纳米技术事业部关于超衍射极限纳米光刻技术及设备的相关汇报。
图 | 万钢询问尚赛光电OLED超纯有机发光材料研发情况
该院董事长刘谦介绍,作为光电产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营商,光电工研院正不断推动科技服务业向创新源头、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体制机制创新、全链条专业化服务、“芯、屏、智”光电子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取得成绩、形成特色,并推动脑连接图谱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创新技术,光电工研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已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得知这批源头核心技术不仅成功转化,并逐渐成长为紧贴产业发展的“隐形冠军”,万钢十分高兴,连说“做得好”。
随后,他还观看了光电院“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为一体的全过程孵化空间区位布局,对光电工研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勉励光电工研院要加强优化科技供给、做强优势领域,再创丰硕成果。
图 | 万钢在泰歌氢能汽车调研
在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万钢饶有兴致地试乘了“开沃·泰歌号”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
该车由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和武汉开沃汽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已于今年9月28日在东湖高新区359路公交线路试运行,标志着武汉市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全面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行阶段。
万钢表示,武汉一直很重视燃料电池研发,汽车转型升级要全覆盖,需要燃料电池汽车。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未来办副主任陈华奋,以及科创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万刚和周济两位在中国科技界的地位谁都知道,万刚基本上每年都要来光谷,周济直接为光谷站台。江滩的报纸掩盖这些新闻,从来不报道。但省里不会视而不见,在科技界巨头的直接推动和支持下,光谷科技集中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请大家拭目以待!
@guangguren 传闻中武大光源被长江新城挖走了?
@bayern 八字还没一撇,这个项目还早得很。没有省里点头,这个项目根本不会有任何进展。最后决定和投入的是省级,这种项目不可能是市级项目。武汉市没有和教育部直接签省部共建的资格。
再就是请你不要代表武汉,代表你汉口江滩就行了。武汉还包括武昌和光谷。这是你代表不了的。这个领导小组在年初成立,恰恰是因为武大选址意向青山,光谷和洪山区,所以这几个地方的官员才在里面。学者有时候没办法,要给面子,长江新城出钱请他们座谈会,他们不给面子也不好。
@Hankow 所谓武汉市发展全局就是到处摊大饼,到处搞平均,上报个国家新区,5年换了几个地方,别的城市看到都会笑掉大牙,内耗型城市真心没前途。
@ kuwata125
武汉“1331”空间结构规划、三大开发区,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布局,不正是全局谋划的典范吗?
为什么要对如此明显的事实,均衡布局架构视而不见呢?
临空港、车都、光谷,宛如武汉三镇,隔长江、汉江呈三足鼎立之势。
四大国家级基地,三大开发区各有一个,再加上位于新洲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刚好绕武汉一周。
包括一个主城、三大副城、三大新城组群、一个长江新城,这也是涵盖了东南西北各个城市发展方向。
什么叫朝令夕改?
上一版规划中武汉“1+6”空间发展战略本来就是唐市长、阮书记任上定下的。
把光谷定位为六大新城组群之一的东南组群,这是根据唐市长新城区独立成市的精神
这也能怪万市长、陈书记;周市长、马书记把光谷定位定低了?
这一版规划不但没修改原来的“1+6”空间布局,还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把光谷提升为三大副城之一,你能不能不要颠倒黑白?
再者说了,难道只准武汉发展光谷,其他区域都不能发展了?
像武汉这么大的城市,不可能只发展光谷。
发展其他区域又和发展光谷不矛盾。
针对武汉发展区域平衡发展的正确方针而大肆抨击,这不就是只盯着自己眼前那一亩三分地,生怕利益分润的强盗逻辑吗?
少胡说了,光谷目前在基础设施,产业积累,科技创新上离中关村,张江等还有巨大的差距。就算有了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合肥高新区,现在排名也超过了光谷。跟培养出苹果,谷歌的硅谷更是天渊之别。即使在市内,由于多多数是初创型企业,所以各方面经济指标还不能拔得头筹,现在就想卸磨杀驴?光谷从诞生之初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和优势的,国家在对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里也很明白的定位,这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说改就能改的。温总,当年对光谷的定位就是赶超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现在离温总的要求还巨大的差距。天天朝令夕改,不一张蓝图干到底,这是最大的问题。光谷是,俞,罗。李,周,唐,挖等省市多年心血,不能因为人员变动就被毁于一旦。目前光谷面临国内大量高新区的激烈竞争,排名比几年前大幅下降,这不能不说是武汉这两三年工作失误造成的,同时,居然还要求与经开区里排名更低的沌口,以及未能进入前80名的东西湖去并驾齐驱,可见江滩的工作眼光。
@c86304510 说的很对,光谷当年发展也没有朝市内其他地方伸手,西安高新区可是汽车什么都干的。现在江滩摆明了就是怂恿着黄陂挖江南片的资源,自己不到外面去招商,天天盯着市内的挖,真是有脸!!!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