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筹备阶段购买的办公用品增值税发票怎么处理 |
小米IPO中介方人士:估值至少700亿美元
雷军持股31.41%
招股书显示,在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
林斌持有13.3286%、黎万强持3.2375%、黄江吉持3.2375%、洪锋持3.2207%、许达来持2.9312%、刘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兴集团持股17.1931%,其他投资者持有21.3430%。
其中雷军和林斌持有股份为A类股,每份可以投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为B类股,每份可以投1票。对于保留事项,均按一股一票计算。
鉴于目前尚无具体的融资计划和目标股价,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出雷军们的身家。不过,早在小米上市之前,业界就已经开始传闻小米上市之后,雷军将成为新首富。
营收:2017年净亏损438.9亿元
招股书显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222.7%。
而2015年小米净亏损76.3亿元,2016年净利润4.9亿元,而在2017年净亏损438.9亿元。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向员工发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小米净亏损3.0亿元、2016年净利润19.0亿元,2017年净利润53.6亿元。
而招股书也提醒,无法保证日后能赚取利润,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
收入占比:智能手机占大头
根据招股书的表格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净负债1272亿元,累计亏损1290亿元。小米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机部分每年收入占比超过了7成。
具体来说,2015年智能手机收入537亿元;2016年487亿元,2017年805亿元;在四大业务中占比分别为80.4%、71.3%和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2015年为86亿元;2016年为124亿元;2017年收入为234亿元;占比分别为2015年的13.%;2016年的18.1%;和2017年的20.5%。
而雷军所看重的互联网服务部分2015年收入32.3亿元;2016年收入为65.3亿元,2017年98.9亿元;占比为2015年的4.9%;2016年的9.6%和2017年的8.6%。
雷军在招股书披露的同时还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再次强调了小米不是一家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而且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我们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虽然承诺不是硬件公司,但从小米近三年的收入占比来看,智能手机仍是占大头。在其宣布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之后,外界猜测小米要靠互联网服务赚钱,但目前来看,其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还比较少,不过呈现了增长的趋势。
小米生态:已孵化超210家公司
雷军强调,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上,小米选择的是投资生态链公司的方式。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或孵化超过210家公司,包括90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以及生活消费产品加强小米生态系统的公司。
小米称有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比如艾瑞咨询基于2017年出货量的统计显示,全球第一的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和电动代步车公司以及中国大陆第一的智能穿戴设备均为小米投资的公司。对于这些公司,小米通过品牌、资本、供应链、产品设计和管理专业经验以及线上线下零售网络提供支持。
海外收入:2017年占比28%
招股书显示,小米海外销售额达321亿元,占小米总收入的28.0%。
小米的产品已经进入全球74多个多家和地区,相比与2016年91亿元的海外市场收入,2017年小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321亿元,占小米总收入的28.0%。
小米称将会把小米的商业模式扩展到海外并将其进行本土化。目前其印度智能手机排名已经成为第一。
国家专利:3600多项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3600多项授权专利。小米已在多个海外国家及司法权区(主要是美国、欧洲(包括但不限于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及俄罗斯)注册3500多项专利,并有5800多项专利申请正在受理中。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拥有约140项软件著作权及约150项其他版权,均已在中国大陆国家版权局注册且均为自创版权。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已于中国商标局注册约1600个不同类目的商标。此外,小米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有3700个注册商标。小米拥有超过500个注册域名,包括官方网站的域名。
来源:网易科技
除了水果机没用过,用过诺基亚、三星、酷派、中兴、华为,到现在的小米,2015年到现在用了两部小米。买最近一部手机时,顺手买了蓝牙耳机和充电宝(后面两者基本没用,不怎么好用)。
首先承认下自己不是什么米粉,一开始也并不喜欢小米(买小米手机的原因是对手机没有追求,唯一的选择标准就是性价比)。说到不喜欢,是因为真的不知道它到底在干啥,什么都做,但又没有核心。仿佛就是安利产品模式,凡质量好的产品它就贴个小米的牌,号称“小米文化”、“米粉经济”,只不过在国内口碑比安利好。后来渐进明晰,它在布局小米生态链(更像投资集团),不得不说这种生态链是需要大量用户认可继而支持的,我认为它必须有特色、有文化才可能有广泛的追随者,话说世界瞬息万变,谁又会真的一直追随着谁,这点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好。很可能它就沦为另一个“京东商城”,刚开始京东说只卖正品,所以电子产品多选择京东买,后来网曝多起它的质量缺陷、偷梁换柱事件,也开始不信任了。曾问过一个在新零售行业的产品经理(90后)关于此事的看法,他告诉我:这个“不好”的事情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用户不会因为它这个小概率事件就不选择它的平台或者产品。好吧!我竟无言以对,在这点上,作为消费者的我是没有尊严可言的。扯远了,只想说一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生态链铺得越大,需要监管的地方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尊严需要大家共同捍卫。
附上刚刚查到的小米文化:
我们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
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我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我们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我们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
发展再快,勿忘:用户就是驱动力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