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架山的阿那亚今年国庆可以打卡,利好东湖,利好花山,利好光谷中心城。 |
来源:关山大道
上周,小编尝鲜光谷量子号,此次体验,最深切的感受是光谷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创业创新之城。
当天体验的两条线分别是沿着关山大道跑的L1线,从华中科技大学经过步行街、省中医院、创业街、武汉职院、光谷天地、华夏学院、工程大学到佛祖岭;沿高新大道跑的L2线,从武咸城铁汤逊湖站,经华中科技园、武大园、武汉国际网球中心、奥体中心、未来科技城,一直到光谷植物园。
有轨电车串起光谷的重要商圈、高校、网球中心以及未来科技城,还经过光谷中心城(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地下城)。
如果说一条8公里的左岭大道串起了一条4000亿投资的黄金大道,那么,一条量子号线则绘就了一幅光谷高新企业的全景图。
我们从量子号沿线几千家企业中选出最牛的十个(你觉得牛的企业,欢迎留言补充),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1、必须是战略新兴产业,且知名度足够高,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建筑企业、传统重工业等不在考虑范围。
2、投资规模大,50亿是门槛。为什么不用营业额来衡量?因为有些企业刚投入运营或者正在建设中,仅比较营业额不科学。
3、员工人数多。有些500强企业虽然名气大,但只引入了少量业务,员工人数寥寥,也不能入选。
一家之言,如有异议,欢迎留言。
将华为排在光谷东企业榜单第一位,相信异议很少。
目前,未来科技城总员工人数约2万人,华为员工近万人,几乎占了未来科技城的半壁江山。随着华为武汉新园区的运营,这个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
2007年,华为武汉研究院选址未来科技城。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约1500亩,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由于华为的落户,很多武大、华科大的学生不愿意南下了,更愿意留武汉,因为比起深圳,在武汉显然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十年磨砺,这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2017年底,一个兼具科技感与时尚感的华为新园区,缓缓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八个研究建筑和两个餐厅由主轴线相连,800米林荫跑道环绕,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人工湖1.6万平方米。
樱花红梅、桂花海棠遍布园区,“春闻樱香夏看荷,秋赏桂花冬品梅”。人工湖生态景观,7米落差循环活水,“舟行碧波上,人在花中游”。
未来,华为将全球光能力中心设在未来科技城,所有涉及光的科技研发在此完成。
2016年11月,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紫光集团宣布,总投资额240亿美元(约1600亿人民币)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动工。
这是湖北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这个千亿元项目,表明武汉从此由“钢时代”走向“硅时代”。
以该项目为龙头,打造“芯片-显示-智能终端”万亿产业集群,它将为武汉未来百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基因。
一期项目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到2020年完成整个项目,该项目计划引入一万名工程师,总产能将达到30万片/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目前,一号生产及动力厂房,已实现提前封顶。
国药集团迁入光谷?
不少人觉得这是个笑谈:央企外迁谈何容易?一个年销售额3000亿元的“大国药仓”,业务总部岂是说搬就搬?就算是搬,前有大把一线城市,光谷想当“合伙人”,凭什么?
人们惊叹的同时,谁又能想到,光谷生物城的总工程师鲍俊华,过去5年,跑了70多趟北京。
武汉的底气在于:已集聚三甲医院40家,数量名列全国前茅。武汉正着力打造“中部医都”,对周边省市居民就医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
国药集团是国内医药健康领域规模最大的央企,光谷生物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国药落户光谷,堪称是战略携手。
2016年12月,国药集团旗下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确定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国药工程总部、国药中生动物保健总部等核心业务板块总部也将先后落户光谷生物城。未来5年,仅国药在鄂产值就将冲刺1000亿元。
“从今以后,我们就是湖北企业了。”国药器械总经理李杨如是说。
2017年3月31日,华星光电和东湖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50亿元,在光谷建设6代LTPS-AMOLED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
这是武汉市继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之后,单体投资额第二大的高科技产业项目。
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预计2019年二季度投产,2020年上半年量产,预计满产后将达到月产4.5万大片玻璃基板,年产值200亿元。
仅2017年,华星光电就为武汉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800多个高薪优岗,5年内保守估计将再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华星光电在武汉的待遇堪称一流,在2017年提供的800多个岗位中,年薪百万以上的就有100个:柔性产品开发技术专家30个,柔性显示技术开发专家30个,显示制程良率专家40个。
2008年,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6亿元成立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人民币,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第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
2014年,天马微电子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约,在原有生产线基础上,追投120亿元,进军第6代低温多晶硅(LTPS)显示面板。设计产能为36万片/年,达产后年产值逾百亿元。
天马与华星光电项目,在中小面板领域会师武汉。光谷面板显示产业基地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0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面板显示生产产业链。
2015年,中国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池(武汉)研究院在未来科技城成立。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电子计划用5~10年时间,投资30亿~50亿元在武汉逐步形成中国最大、最强的中国电子新能源产业基地。
“IT一哥”——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专项,是中国电子“十二五”期间重点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该项目的落户将大大推动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人福医药是湖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第一家上市公司。2016年,年收入115亿元,已成为湖北医药界龙头企业。
2016年5月25日,人福医药全资子公司人福美国通过支付5.5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公司Pharma的收购。
2017年5月26日,人福医药斥资6亿美元收购Ansell旗下包括杰士邦公司在内的全球两性健康业务。一年时间完成两次大手笔海外并购,一时风光无限。
7年前,华大基因落户光谷生物城,定位于建设全球医学健康检测和科技服务中心。
在“基因之王”的全国布局中,武汉是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研发生产总部。
2017年初,华大基因宣布计划斥资30亿元,用10年时间,在光谷生物城建设集研发、生产、健康医疗、教育为一体的健康小镇。
2017年11月12日,“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迎来华中农业大学专场。华大基因宣布在光谷生物城投资100亿元建设健康小镇项目!力争把武汉华大基地打造成全球基因组学中心、人才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大数据中心。
“中国医药界的黄埔军校”,“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的智慧买单”,没错,说的就是药明康德。它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七的医药研发CRO企业。
2010年,药明康德入驻光谷生物城,投资1亿美元,建设4万平方米研发大楼。
2017年1月,药明康德决定增资48亿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基地。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这是一家很有抱负的企业。2015年,武汉基地员工800余人,2017年底,突破2000人,企业保持着50%的年增长率。
最令人吃惊的是,该企业50%以上员工具有研究生学历。
预计5年之后,武汉基地员工人数将突破5000人。
为打造国家级激光产业基地,进一步巩固“中国光谷”在激光产业领域的引领地位,航天科工于2013年组建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激光工业研究院所——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
目前已组建睿芯公司、锐晶公司、量子公司,形成“一院N司”发展格局,横跨激光产业全领域。
另外,航天激光院斥资24亿元,在未来科技城打造了“激光科技园”。
激光科技园规划占地416亩,将分为三期建设,拟于2020年全部完工。届时,光谷将布局激光技术全产业链集群,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争2020年实现激光产业收入超过300亿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享誉国际的战略性企业,正代表着武汉征战全球!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随着光谷的腾飞、武汉的崛起,中部没落的时代必须结束了,武汉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智慧能在新一轮全球变革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属于武汉的时代正在到来!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