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热榜已修复 |
7月28日,第三届东湖创客汇无人机及无人车专场活动落下帷幕。在活动当日,同期举办的圆桌论坛也于创客邦四楼清凉开讲!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世庭,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丙轩,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艾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市长林卫东,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平均等领导、高校嘉宾和优秀企业代表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世庭发表致辞之后,嘉宾们围绕由主题“聚焦行业安全管理,引领智能产业变革”引出的四个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及看法。
整场圆桌论坛,学者、企业领袖们在无人企业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问题上得出了一致看法,那就是在本行业的细分领域做强做大,单点聚焦,追求极致!
东湖创客汇小编在此就圆桌上的部分观点做了整理及归纳。
01
主持人:第一个议题,无人机和无人车,现在是春天还是冬天,以及产业现状、近期市场状况怎么样?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这次分享风暴来了解产业未来是怎么样、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请大家在此做一个分享。在分享之前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发展情况。
无人机行业正处于洗牌阶段 应在细分领域做深做强
做无人机我们做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最开始也是从玩航模开始做无人机,同行也都是从航模圈子走进来的,因为喜欢一个东西想玩一下,慢慢与这个行业做结合。目前来讲,整个无人机行业现在还是洗牌的阶段,有很多公司在一两年都会倒掉,如果没有产业、没有明确的定位,路不太好走。每个行业的竞争,开始是群雄逐鹿,行业细分以后,在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里面找到细分领域,把它做深做强。现在很多无人机公司写的都是我这个也能做、那个也能做,也能做环保、也能做水利、也能做测绘、也能做消防,植保也能做,但是精力是有限的,一个团队所耗费的精力在某一个领域是很大的,如果每一个都分散我们的精力,可能每一个都做不好,将来还是走专业化的道路,每一家无人机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有自己的长处,对这个行业有深刻了解然后扎下去,并在这个细分领域里你必须做到前三名,否则就面临着被淘汰,或者做的很小。所以说压力是很大,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我认为无人机产业还在发展过程中,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早期,不管冷也好,还是热也好,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我们走路会遇到沟坎一样,有的是大沟坎,有的是小沟坎,这个冷热在无人机发展道路中是大的沟坎还是小的沟坎,只是大和小的问题,不能算最大的,只能算个沟。整个无人机,前途肯定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王总刚才说是洗牌的过程,我认为比较准确,在颠覆的过程中,就会把一些意志不坚定、没有自身清晰定位的公司颠下去,就像股票一样,在振荡过程中,不坚定的就会颠下去,但是留下来的,这轮你没被颠下去,下轮是否被颠下去,这个很难说,但是起码如果是这轮颠下去了,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享受无人机的最后盛宴。
改变战略“曲线救国” 细分领域追求极致
我们公司最开始是在武汉藏龙岛凤凰园3路,自己有厂房,最开始成立是给汽车厂供应传统汽车仪表的,之后就搭乘无人驾驶这阵风,出于兴趣去改造车,从仪表为入口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开发。
我个人的意见,在无人驾驶汽车里,小公司怎么样去发展?主要就是两个思路:一是在2017年6月,北京智行者公司刚拿到一个A轮融资,深入了解新闻就会发现,它能拿到A轮融资最主要原因是他把他的战略方向改了,改成做无人作业车和低速物流车,它的时速不超过20公里,在大的物流园区里用,或者是扫地车夜间作业的无人车。无人驾驶的出路毕竟还是在主机厂和车厂上面,小公司想要跨越发展,他们曲线救国战略就放在非典型汽车应用,这部分战略可能获得投资人认可拿到了融资,这个在行业内是认可的。这是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引入在这个细分领域全球最顶级的科学家,像BAT这样的公司可以全地球地挖高端人才,给很高的薪水。在小公司,特别是在武汉的小公司很难实现,要强调细分领域做到最好,把一个模块提供给市场,这也是它的出路,自动驾驶企业获得热点之后,接下来的发展就是这两个方向。
02
主持人:目前这一轮无人机这么火,基本上是全民都在飞,好多老百姓都在玩无人机,一旦全民之后马上监管就会来,这是与之相伴随的,在禁飞令来了之后企业应该怎么做好一种平衡,如何在政策的框架之下把产业和企业做起来?
政策细化是关键 技术升级是根本
公安出台了新一轮措施之后,飞的人还是很多,只是比以前要谨慎和低调一些,不敢到人多的闹市区去飞。虽然现在对无人机进行了管制,但是不是完全把你堵死,你可以通过相关渠道的流程去正常申请报备。我们也正在准备一些相关手续,走正规化流程,虽然成本会大一点。国家政策也知道不能一刀切,虽然现在禁止了,但是也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细化政策,可能接下来对小飞机的高度、范围有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设置无人机的高度和飞行范围,避免让无人机通过设置禁飞区、干扰民航等,这也是大疆等一些公司正在做的。
政策是否矫枉过正?应正确划分结果范和行为范
我们是一家做燃料电池的公司,它是专门给各种车、船、飞机提供动力的,现在我们的燃料电池应该是全球首款商用轻量电池做无人机动力的,国内的电动航时记录无人机动力保持基本上都是我们。我在做无人机动力的时候是2014年,这几年从2015年、2016年、2017年看到了无人机行业的很多风光,还有今天一点潮水退去之后的尴尬,眼看它起高楼宴宾客,楼还没塌。现在我们看黑飞,它为什么要监管,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一是行为造成恶劣后果。二是作为政府监管实际上是一种利益链条,造飞机是一个利益链条,监管何尝不是,所以说这也预示着黑飞实际上很多是抓不到人,虽然这有点阴谋论。现在政策是有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个结果是什么样的?政策端矫枉过正,要禁飞、要实名制、要报备制,实际上跟家里的孩子是一样的,听话的孩子总是听话,不听话的孩子永远不听话。飞行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结果范,黑飞作为了很恶劣的结果来惩处它,而不是一个行为范,你不许吃饭,你吃饭我就打你,哪有这样的,应该在结果范和行为范当中进行划分,这是不良的政策一定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这是我们现在政策矫枉过正以后对市场的伤害。
用技术确保安全性 用标准衡量安全性
我们公司起初是提供无人车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商业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崎岖坎坷的经历,比如说我们能够为别人提供上层的软件经验,但是无人车的本体改装是做不了的,哪怕跟车厂合作也没有能够售卖改装技术的资质,汽车里面的系统改装受制于车厂,无法卖给第三方。自动驾驶技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谈安全性,不是在这个环境下什么事情不能做,而首先是无人车的技术究竟怎么样,现在无人车智能系统是好还是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当然首先技术肯定还在发展,它的稳定性、安全性,要上路之后确保每一个乘客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安全性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标准比技术更重要,目前无人车应该是属于在行业标准以及无人车整个智能制造产业标准进行完善的过程,标准完善之后,它真正的商用才会得到安全不安全的有效评价。
03
主持人:第三个议题,我们来探讨恶性竞争的问题,分析分析无人机、无人车品牌格局变化。
行业协会在防止恶性竞争中应该起到一定作用
我们公司做无人机起步较早,当时公司一个小团队做无人机,研发了一个长航时无人机,在08年的时候飞跃了台湾海峡,用于国家气象局试飞进行台风探测。现在主营是大型直升机,120公斤、260公斤、450公斤,主要是为军方做一些靶机和航空测试。我们也尝试用120公斤的飞控去载农药,能载40公斤,之后在新疆进行了一年飞行测试,但是感觉形势不是太好,后来就去了石河子市,那是兵团总部所在地,聚集了20多家公司,大部分都是多旋翼的,恶性竞争非常厉害,以极飞为首,在那本来10几块钱、8块钱,最后极飞说我4块钱,所以别人都很难生存,我想最后极飞也会在那受挫的,如果扛不下去那最后也是失败,因为他是不赚钱的。所以这样的恶性竞争能不能在行业内部有一个行业协会来制止,所有的产品都在协会内使用,大家都是同样的价格。现在我们也跟新疆的无人机协会沟通过了,我们和几家农民一起一块包一个地,商定一个价,我们负责飞,协会负责去跟农民要钱,并在规定时间内结算。所以需要有这么一家行业协会性质的企业来保证你的利益,同时他们也从中分成,相互合作。我认为协会在防止恶性竞争中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否则大家都受难。
防止恶性竞争还需要国家政策助力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武汉点云科技,我们是做无人机影像的后处理软件,包括做地形图、正摄影像,这些大测绘概念里面的各个产品我们都有涉及。刚才谈到恶性竞争,可能对于硬件产品来说恶性竞争是一个价格包括服务的价格,对于软件的恶性竞争来说不单单是价格,还有盗版软件,从国家层面来说怎样制止,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不在淘宝上买国外的淘宝软件,这个还是要看国家的政策,从国内自己厂商的角度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还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技术壁垒相对比较高
我们公司跟郑总一样,也是从武汉大学无人车队出来的,专门从事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我们在摸索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新的领域方向——智能网联化车队,这个方向是我们在前期和华为合作中探索出来的。说到竞争格局,现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技术壁垒相对比较高,我们从事这个领域已经有十年技术积累,有自己的独特特色。另外,面对不同客户我们也会进行筛选,选择对品牌有背书作用的大客户,比如华为、腾讯或者其他优质客户,而不是为了生存选一些小的客户,把自己方向走偏。无人驾驶还有一些细分领域在物流行业,这是比较靠谱能落地的方向。现在在无人车上有很多L3级的自动驾驶,这个要根据车厂的步骤来,因为即使你在技术上做的很领先,但是没有一 个能量产化的产品,车厂客户是不买单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转变思路就是给车厂客户提供在L2级别自动驾驶能量产化的部件,打开车厂客户渠道。
04
主持人:第四个话题,大家都是关于无人机、无人车的企业,诸位公司的产品对整个行业带来了什么改变?市场的改变或者风气的改革等都可以谈谈,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方面,怎么做到更久远?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单点聚焦、做到极致
非常高兴能够学到行业里面各位创业家和学者的观点,我们公司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是做无人机数据后处理的工具软件,这个工具主要是做三维建模,做后面的测图等,以测绘为主,现在也在往各种行业运用,包括军工、电力、能源领域,我们公司目前是国内用户最大的无人机三维建模后处理工具提供商。我谈我们做无人机相关的企业后面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首先经济学里面,所有经济学的教材第一句话就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是稀缺的,无论对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来说。3月份的时候,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组织我们和无人机相关企业去考察深圳大疆公司。大疆有8000多名员工,一年产值100个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仍然感觉到在这样大的企业里资源也是稀缺的,它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打所有的市场、做所有细分领域的行业。对初创性的企业来说同样也是有这个问题,所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里面能赢,首先能生存不说,还要能赢,最关键要单点聚焦,单点做到极致才有机会。假如单点不极致,假如你铺开做研发,比如智能避障、智能计算算法、有机器学习的飞控系统等等更高级的东西,有的用五年来研发布局,但他们大多数还是中小企业为主,一定要做单点极致的事情才可能得到机会。
了解客户实际需求 解决根本性问题
感谢组委会对我们公司的邀请,之前也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今天我是以学习者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公司前期主要以专网通讯为主,在通讯里面,后台接的平台是华为的,在前期跟武大、华科本地院校也建立了长期合作,刚才很多专家在说细分行业的应用谈了很多个人看法,我们公司在这块是深有体会,因为前期公司比较小,所以实打实没办法聚焦很多,突破点是从早期利用专网通讯的集群应急通讯来拓展,无人机只是作为一个应用平台。我们在摸索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细分行业这一点,产品对于行业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公司在前期主要聚焦于光伏巡检应用,就是检查太阳能板,曾多次到西北青海、山西、大同大片的光伏板做检测,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厂家自己在做光伏应用时,它的设备在航线飞完了之后获取的图像并不能达到客户的实际要求,客户要求把整片区域飞完以后进行整体区域测绘,然后编号,无人机最后要的是智能化结果,飞完以后能够检测到对应的点,而不是常规、粗放性的方式,飞完还要通过人工去判断点。项目交付过程中客户也提了很多意见,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找了相关后处理、测绘的专业公司合作。如果在一个行业内的应用要深入,首先要知道客户实际要求,解决最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知耻而后勇才能改变客户对你的看法,只有客户对你认可了,你的产品才卖得好、卖得动,先不谈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这是经常的,只有在这个行业沉下去能坚持住,后面才会做的越来越好。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