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文笔比金庸好吧? |
“中”这个字,用法真的耐人寻味。
譬如说“中年”,或“中层”,本身无意褒贬,但是不上不下,不成不败的状态和处境却已跃然纸上。而且,这两个词还经常发生在同一类人身上。我们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词,叫“中年危机”。
你一定奇怪,一个谈创业的专栏,怎么说起了中年人的事情。实在是因为公司和人之间有太多相似,不得不相提并论。
如今有种现象,一边是互联网企业、创新公司的迅猛发展,一边则是部分传统企业进入“中年危机”:它们身在所谓传统行业,体量称不上大也算不上小,业务发展波澜不惊,人员结构稳定,转型困难,融资无望,不过温饱还是基本无忧。颇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实在是像极了中年人的工作状态。它们中的多半,当年也由创始人筚路蓝缕,白手建立,也曾发展迅猛,一日千里,从无到有不可谓不辛苦,也不可谓不努力。只是多年以后,创业的激情慢慢褪去,现实越来越沉重,压力不小,绩效不高。简直就是中年危机的翻版:突破了初生的困难,努力成长,一路进取,结果到头来不上不下,问题不大,但是焦虑不少。
仔细想想,近年来,大公司也未能独善其身。看看今年失意的大公司名单吧,无论是联合利华、百胜还是三星,它们无一不曾在各自的领域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今却步履蹒跚,进退维谷。
所有这些公司的员工特点也出奇一致:人员结构稳定,工作流程与内容清晰明了,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条理清楚,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但公司始终不再有大的起色。创始人或负责人却又常常把创业精神挂在嘴边,羡慕他们的效率与激情、拼搏与干劲。
原因也很简单:公司规模扩大之后,慢慢开始变得因循守旧。他们往往从最初的商业模式中尝到了不小的甜头,顺理成章地认为只要继续遵守流程,就能快速复制成功。于是他们开始设计清晰的人员职责、推行严格的流程和制度,员工转而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
这大约就是企业的中年危机。
很多公司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一方面为自己拥有守纪律的员工而感到满意,一方面招募擅长流程管理和人员结构设计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没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相反,他们慢慢变成了企业中的“隔热层”,上不达决策,下不近市场,之间又缺乏互动协作。他们兼有部门经理、总监或团队领导者的身份,心思却在团队内耗、责任划分、流程设计、规则审查中慢慢耗尽。说的或有些极端,然而绝不是个例。
我想,这正是他们与创业公司的最大区别:他们慢慢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是什么,阶段性的成功麻痹了企业的决策者。这就好比结婚后的男人,人生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新鲜感快速消退之后是各方面的懈怠,无论是事业、健康、还是感情的经营。等回过头来发现身材走形、健康黄灯、工作瓶颈、久疏学习,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个人成长都已无法满足新的人生需求时,中年危机就毫无悬念的到来了。
你看,连导致中年危机的原因都是如此一致:心态。
既然是心态的问题,这就不是所谓扁平化、去中层就可以解决的。遵守流程本身没有错,但这不是企业的使命。光靠流程和制度无法成为伟大的企业。我始终相信,一个好的公司,好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意义,便在于能够不断创造价值。不仅是为市场、为客户、为技术进步创造价值,更在于企业当中的绝大多数员工,都在从事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只有目标清晰,反馈积极,员工的成就感才会成为创业精神的源源动力。
员工是这样,企业亦如此。
企业的远景和使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认为这简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马云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才能看到从撮合到支付,从金融到信用的不断创新;而如果他只想做一个卖东西的线上平台,那不过是又一个凡客。好在小米不是只想卖手机,否则,它永远也追不上想要改变世界的苹果。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永葆青春的心态真的有意义:互联网和新技术从未停止变革的脚步,企业不过是经济浪潮中的水滴。只有不断进取,时刻准备着改变与转型,才不会到了被大势淘汰时刚刚幡然醒悟。
想起李宗盛曾说,对于一个男人的最高评价,大概是在中年时见面,说的是“你没胖”三个字。
背后所代表的坚持与克制,大概是一个人最令人敬佩的品质。
企业亦如是。难,所以才伟大。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