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现在房价一直在降,但租房还是这么贵? |
湖北日报丨23个月建神龙第四厂 成都工业投资V型反转令人思
2月10日,美国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在四川成都开工,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
去年7月,西门子宣布在成都设立注册资本3.3亿元人民币的独立法人公司,投资超过10亿元以扩大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的规模;去年8月20日,董明珠前往成都,参与投资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另外,京东方光电显示二期项目投资245亿元,中植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130亿元……
近两年,这样的重大项目屡屡落户成都。
从2015年上半年起,该市工业投资触底反弹,一路向上。2016年,成都市完成工业投资2246亿元,同比增长41%,投资增幅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该市目标是实现工业投资3000亿元,力争工业投资量排名全国第二。
成都工业投资何以V型反转?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近日到成都探访。
“一业定乾坤”
打破观念“天花板”
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陈星明介绍,自2013年下半年起,成都曾出现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幅下滑。有人说,成都工业已触碰“天花板”,增长空间有限,应该重点关注商贸旅游产业。
2015年初,成都确立的工业投资目标是1300亿元。当年4月,在成都市第一季度经济工作分析会上,该市算了一笔账:1300亿元分摊后,每个区县的工业投资额仅60多亿元,很难布局大项目。“投资不抓住,尤其是工业投资不加把劲,成都发展后劲就缺乏支撑。没有充分的工业化,再好的城镇规划都如一纸空文。”该市主要领导认为,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应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基于这样的认识,成都市开始围绕投资、技改、招商引资等方面谋篇布局。结果,2015年,该市完成工业投资1517.09亿元,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的负增长态势得以扭转。
“3+N”
大建园区筑巢引凤
确定“工业强基”发展方向后,成都市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的弊病开始显露。成都市经信委投资处副处长莫建春介绍,2015年底,该市工业园区可用面积仅349平方公里,许多大项目难以落地。
为提高工业承载能力,成都确立了“3+N”工业园区建设体系,决定构建以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成都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为主体,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多点支撑新格局。
根据规划,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工业空间规模都要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承载“大创造”板块、“大智造”板块和“大车都”板块;N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一批独立成片、产业清晰、产城相融、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建设园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区县负责人担心,钱花出去了,项目难以引进,园区可能“晒地皮”。该市领导认为,必须筑巢引凤,先把基础设施搞好,否则,即便企业招进来了,也会耽误开工投产时间。
为增强区县发展信心,该市财政给予园区建设7%的贷款贴息,建立园区投资基金,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2016年,该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5.8亿元,同比增长46.98%,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竞进拉练
大工业项目纷纷开工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同步发力。2016年起,成都实施“153”重大项目引进计划,即3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至少新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近郊区至少新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远郊县市(除都江堰市外)至少新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招商任务分解至区县后,各区县“一把手”招商引资出勤率和签约成功率纳入年度考核。“是否真的外出招商了,拿机票、火车票来见。”据相关人士透露,许多区县负责人都成了“空中飞人”,周末外出招商成为常态。
成效随之显现。2016年,成都引进100亿级以上项目6个、50亿级以上项目5个、30亿级以上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1205.6亿元。
为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2016年,成都市搞过4次工业“竞进拉练”。
龙泉驿区科技和经信局高坡介绍,“竞进拉练”就是各区县把自己的重大项目亮出来,互相借鉴工作方法,推动项目良好运行。多位参与拉练的区(市)县代表感叹“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来源于“别人的项目推进得又快又好”。
竞赛比拼强化了“工业强市”意识,全市上下抓大工业、大项目、大集群、大园区蔚然成风。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大项目从引进到建成投产,都被纳入动态监控管理,“招商、注册、开工、建成,每个环节都有专班负责,按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形成月度清单,挂图促建。”
该市还建立领导挂联制度,按照产业分工,市领导对口联系重大项目,督导项目开工、竣工投产、加快建设,协调解决重大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供地供电、基础配套等问题。
2016年,中国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基地、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128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中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神龙汽车第四工厂等149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涵盖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为成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日报讯记者卢平川杨然发自成都)
链接>>
23个月建成整车厂
神龙员工点赞成都投资“生态链”
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神龙公司第四工厂。宽敞的厂房内,一台台新车生产下线。该厂占地面积2400多亩,拥有全球自动化最高的焊装车间。
据介绍,神龙四厂一期投资50多亿元,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23个月,比原计划缩短13个月。神龙公司原执行副总经理穆浩然称,这是其他任何神龙汽车工厂都没有过的,“成都已经形成了推动工业项目发展的完整‘生态链’。”
神龙四厂焊装分厂厂长孙继胜介绍,2014年10月,神龙四厂开建,龙泉驿区成立神龙项目建设服务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区财政、建设、环保、规划、交通、安监等22个区级部门负责人,保障项目用地规划调整、市政配套建设等重大问题协调解决。下设7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神龙项目建设的商务审批、能源保障、国土规划、人力资源保障、资金协调、产业链配套和综合保障等工作。每周三,政府和企业举行联席会,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建设期间,联席会议超过100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上千个。
孙继胜特别感到意外的是,2400多亩的工地,建设期间没有建围墙,但没有发生一起砂霸、砖霸滋事,没丢任何东西。“当地干部都将工厂建设当作自己的事,24小时巡逻,有时整夜不睡觉,在现场搞协调、盯进度。都说成都是个安逸的城市,但这里的干部一点都不安逸!”
神龙四厂工艺分部主任易继春介绍,神龙成都项目110KV用电专线总长度超过11公里,工程需要协调市区多个部门。为确保神龙工厂生产用电需求,指挥部人员多次现场踏勘,协调各部门推进。2016年1月20日,110KV专线建成,仅用时5个月,比同类工程平均时间缩短10个月。
神龙四厂投产后,当地政府部门仍每周上门询问企业需求、解决问题。神龙四厂附近高速公路入口较窄,拖运轿车通行不便,政府立即将该高速入口从2车道拓宽到8车道;工厂地址较偏远,交通部门沿途设置指引路牌,并免费赠送户外电子广告屏,帮企业宣传;过年过节,还送来猪肉、水果,组织文艺演出慰问。孙继胜说,当地政府关心企业、办事效率高,“我们要是不好好干,都觉得不好意思。”
去年9月投产以来,神龙四厂已生产整车2万多辆。今年,该厂计划生产整车12万辆,包括标致4008、标致5008和一款雪铁龙品牌的SUV车型。(湖北日报讯记者卢平川杨然)
@Zek 法国人自己作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