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南经开大道最牛规划,一张图惊掉下巴。。。。。 |
两个城市年经济总量差距不超过200亿元,你追我赶很正常。
由于体量相当、发展阶段相同,作为中西部两个强市,成都、武汉互相“对标”已成常态。
据《支点》记者了解,武汉市统计局每季度都会将武汉与成都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而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也有武汉市的每季度经济数据。
不过,相对成都、重庆多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竞合关系,武汉与成都因距离较远,经济交流其实并不充分。相较之下,更多的是互相学习与借鉴。
“10多年前,大家就喜欢把两个城市比来比去,主要原因是经济体量相当。”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支点》记者说。
叶青表示,每次一到岁末年初或季节交替之际,地方经济统计数据出来后,官方内部会议及地方媒体报道中,都会把两个城市的经济数据列出来讨论。
“两个城市的年经济总量差距不超过200亿元,你追我赶很正常,一两个大项目投产就能改变位次。”叶青说。
武汉市统计局的一位官员也向《支点》记者表示,每季度统计局都会将武汉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标分析,而成都是重点对标城市。
GDP排名,是最常见的对标方式。
2008年,武汉因东风本田和富士康投产,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发力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先后引进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富士康、仁宝、纬创等5大项目,于2011年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
2014年,两市GDP均突破万亿元大关,武汉以12.88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成都。2015年,武汉依旧保持了这一格局,GDP又高于成都100多亿元。
不过,今年两市的排名可能会有所变动。
今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一时间,“成都2016年GDP肯定要超过武汉”的观点在微博中广为流传。
上述武汉市统计局的官员也持同样看法,“今年成都GDP预计会超过武汉,但这并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行政区划导致的。”
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支点》记者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成都GDP为8598亿元,即便去掉简阳的314.49亿元,也依然高出武汉同期数据。
当然,这种城市之间的比较并非仅限于GDP。武汉市统计局的对标口径中,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2015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7725亿元,超过成都的7006亿元,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投资增速达10.3%,超过成都4.5个百分点。
今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前三季度为5399.16亿元。成都却与之相反,前三季度达6255.8亿元,反超武汉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因此,宏观排名其实不必太上心。”武汉市社科研究机构一位研究员对《支点》记者说。
该研究员曾承接过对比分析武汉与成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课题。在他看来,房价在某种意义上比宏观数据更能说明城市实力。
“由于房价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因此官方研究很少用这个指标。但从现实出发,房价是城市竞争力的一大体现,从中能读出很多内容。”该研究员说。
美食、美女、历史、文化及适宜的气候,使成都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2015年,成都人口净流入达244.38万人,常住人口1404万人;同期武汉人口净流入约230万人,常住人口为1060.77万人。
然而,在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入双重因素叠加下,成都房价却一直低于武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中,武汉比去年同期增长21.3%,成都为7.2%;二手住宅分类价格指数中,武汉增幅19%,成都为5.6%。
中国房价行情平台数据显示,武汉10月住宅新楼盘房价概况为11475元/平方米,二手房为14251元/平方米。同期,成都分别为7760元/平方米与9058元/平方米。
武汉房价贵,卖得却更火。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商品房销售额1899.1亿元,武汉市商品房销售额达2265.14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吴克曾在武汉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向《支点》记者表示,这一现象要放在省级层面思考。
与湖北“一主两副”的格局不同,四川的城市集中度很高,除成都外其他都是中小城市,全省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为5590.18亿元,省内第二位的绵阳为877.43亿元。同期,武汉GDP为5345.87亿元,省内第二、三位的宜昌、襄阳都超过1500亿元。
“省会城市的房价,往往与省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与成都相比,武汉与周边城市在资源互补、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更健康。”吴克说。
前文提及的研究员则表示,成都房价不如武汉的另一原因是水资源。
武汉市总面积为859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而成都市总面积为1212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700 多平方公里。
水资源,一方面与城市居住环境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价。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承载力也决定了一座城市人口的可能规模。
上述研究员告诉记者,10多年前有位美国学者,将中国武汉、上海列为世界未来十大超级城市,强调水资源是武汉最大优势之一,“相对于中国70%的城市,这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条件。”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主持编写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武汉的评价也包括“淡水资源丰富,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这正是武汉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所独有的条件。
在这一报告中,武汉城市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2位,成都位列第15位。
实际上,近些年与武汉GDP相近的城市不只成都一个,为何大众普遍热衷与成都比较而非其他城市呢?官方交流密切,彼此互相了解,也是一大原因。
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开放”是两个城市的统一调性。两个城市不像一些大都市那样排外,生活成本低,都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
“不过,相对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北,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开放窗口,更易于将这种调性转变为经济价值。”上述研究员说。
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
2015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1750.6亿元,外贸依存度为15.4%;而成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2500亿元,外贸依存度为22.7%。
今年1-7月,成都世界500强总数达278家,500强数量、投资额和行业领域位于中西部之首。
成都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外开放离不开城市营销,成都以举办高端会议为代表的会展营销做得有声有色。
会展涉及交通、医疗、安保等多个部门。为有效推进会展产业发展,成都在2010年率先在副省级城市中为会展业设立政府职能部门——成都市博览局。
目前,成都市博览局已有80余人办公,有效推进了地方会展产业发展。成都近五年平均每年举办大型会展100场以上,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高端会议活动,都吸引了大量政坛领袖和世界500强企业聚集成都。
会展的争取和策划很关键,具体执行时的诚意同样重要。
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曾向《支点》记者表示,不少地方举办会议或论坛,领导人都是掐着点赶到,听10分钟后就离开,“但成都不同,出席领导人往往会与企业家充分交流,听满全场是常有的事。”
吴克建议武汉参考成都做法,设立武汉市博览局,推动会展产业发展——既能提升武汉的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成都是‘会议之都’,武汉则有希望打造‘展览之都’。”吴克表示,武汉在物流方面更为发达,能创造出一批国际化展览品牌,做大城市营销。
创新创业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外界对武汉、成都的比较也体现在这个方面。
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二线城市创业的一大难题是缺少龙头互联网企业带动,也缺乏高端人才。城市人才结构,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影响。
从两个城市产业结构对比看,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3:42.2:53.5,武汉结构比约在3.1:42.9:54。从产业结构来看,武汉更加合理。
从人才和科研优势看,武汉也更具优势。
目前,武汉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3所,包括7所211院校。成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6所,包括4所211院校。武汉的问题在于一些毕业生不愿留汉,不少武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反映,本地难以找到所需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不过,近些年这种现象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武汉。
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方面,成都则比武汉高出不少。
这样一组数据,或能说明成都人的创业热情: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含个体、企业)15.03万户。而武汉,上半年这一数字为6.64万户。
“单纯看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成都创新创业的活跃度比武汉更高一些。”叶青说。
不过,前文提及的研究员对此有不同观点。
“创新创业不能光看企业数量,还要看是否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增长极。我们一谈北京就必谈中关村,谈论上海必谈张江,谈到武汉就会提光谷。相比之下,成都高新区并未形成太强影响力。”上述研究员说。
2015年,东湖高新区GDP为1709.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29亿元。成都高新区GDP127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824.5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386.9亿元,超过成都的5381.35亿元。
当然,当下创新创业大潮仍在波涛汹涌。只有大潮退去,两个城市还能留下多少优质项目,才能真正判断谁是中西部创新创业第一城。
《支点》2016年12月刊 区域
@lfzcandy 浙江没有得到共和国的爱啊,不是富二代!好学校少,大企业少,只能靠自己,还好走出了吉利,阿里巴巴,哇哈哈等企业。
@imopf4 城建面貌是第一感觉,下了飞机就是个大工地,出了火车站就是各种脏乱差,所以往往初来武汉的第一印象都是这样,希望这波建设完工后能有所改善吧
@liyangzbx 武汉肯定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城建落后同级别城市一截,但是武汉还是总会处于和成都南京杭州对比的行列,只能说自身的天赋被挥霍了不少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