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悦城25年元旦开始收停车费 |
13日,由长江日报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组织的“百万大学生看光谷”首场活动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拉开序幕。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数十名学生与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零距离接触,了解生物创新企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后,纷纷惊叹生命科学的奥妙。他们认为,这次活动是鼓励创新创业的“碰撞”之旅。
此次参观给学子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叹。下车后,一栋栋咖啡色的现代化大楼出现在大家眼前,光谷生物城的标识点缀其上。学子们在园区解说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生物城成果交易展示中心、生物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人福药业等,涉及生物制药、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分子育种、智慧医疗等领域。
在成果展示厅,图解、展品,配上讲解员耐心清晰的解说,学子们了解到在光谷生物城诞生了全球首例商业化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全球临床可控式胶囊内窥镜、全球蛋白质三维结构对比软件、全球首例生物质提取液体燃料、全球算法的医药扫描仪等一批世界先进生物成果,以及产出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华大基因测序仪时,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很大,看到光谷生物城美好的发展蓝图,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充满了信心,毕业后我愿意留在武汉发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同学徐文华代表了众多学子的心声。
武大生科院辅导员石蕾说,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对光谷生物城的巨大发展机遇有了更加细致深刻的了解,深深感受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和快速的发展,光谷生物城是青年才俊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们希望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城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有创业梦想、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的人,尤其是极富激情和创造力的年轻大学生们。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创业创新,我们一定要做好‘勤务兵’,全力为莘莘学子创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更多想法。”
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光谷生物城,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后,于次年11月开工建设,是中国光谷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和在建的中新生物园,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生活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目前已入驻900余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8家,40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团队、4万余名科技人员,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和应用示范中心,吸引各类金融资本近100亿元。
“把最优秀人才和理念引进来,搭建平台,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国家级生物园区,光谷生物城正从单一产业集聚向功能丰富的产业“生态圈”升级。
据悉,7年来,光谷生物城通过建设国际化专业园区、坚持自主创新、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优化综合发展环境等措施,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带动生物产业成为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在国家科技部2014年中国生物医药园区调研报告中,东湖高新区生物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108个生物产业园区第二名,其中基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全国第一。
预计到2020年,光谷生物城将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过3000亿元,聚集企业2000家,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创新载体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湖北省生物与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成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驾马车”之一。
光谷生物城规划
生物创新园2平方公里
重点打造生物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和总部聚集区
主要建设专业孵化器、生物制品审批、检测中心、中试放大平台、仪器共享中心、动物实验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等
已聚集辉瑞、国药集团、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生物技术研究院等450余家企业和单位,是国家生物服务外包试点园区
生物医药园6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化学药制剂、诊断试剂等领域,配套中部最大专业物流中心,聚集了人福医药、费森尤斯、国药物流、喜康生物等200余家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的唯一试点园区
生物农业园2平方公里
以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为特色,是我国最大的“粮、棉、油”等主要经济作物和兽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已聚集中种集团、中农发集团、中牧股份、科前动物等100余家企业,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种都”
医疗器械园1.5平方公里
着力推进图像处理、自动化控制等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应用。重点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激光医疗设备、高端生物材料等领域,已聚集国药器械、联影医疗、中科开物、中旗医疗等110余家企业,是国家级生殖健康产业基地
医学健康园2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高端及智慧健康医疗服务,推进医疗产品的推广应用。建设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中国医药技术交易中心等,打造健康医疗、人才培养、交易和推广应用的专业园区,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医学健康中心
和新加坡共建的中新生物园12平方公里
建设国际企业区域总部和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中心
远景规划
到2020年,全面完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园区建设,成为“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与健康产业园区。
产业规模目标:到2018年,东湖高新区生物与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到2020年,突破3000亿元。
企业培育目标:到2020年,集聚生物与健康企业2000家,培育2家年收入过500亿元的领军企业和10家以上年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创新能力提升目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创新载体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生物与健康领域创新联盟8-10个,主要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00个,创新药物、优势领域的生物技术专利成果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一批面向产业,市场化运作的高水准的技术服务平台,新增20个协同创新平台,引进50家专业化提供技术交易、投资运作、会展交流、政策咨询、企业孵化服务、CFDA注册和国际认证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
人才团队建设目标:全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和团队,其中“千人计划”总数达到50人、“百人计划”总数达到150人、“3551”总数达到800人。
(《长江日报》记者 詹琦 通讯员 杨烁2016-5-16第6版)
华大基因八成员工 是武汉毕业生
“现在看到的华大基因是全国首台临床注册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企业。”13日,武汉大学学子在光谷生物城参观的第三站是华大基因。这是被生物学专业学子们最为熟知的企业,而其研制成功的基因测序仪让同类企业望其项背的事实也让学子们心生敬意。
学生“客串”解说员
跨进华大基因的大门,同学们就被告知,2014年7月,华大基因成为全球首家CFDA批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上市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专业词汇让记者一时不知所措,该校生物科学专业大二学生黄业彤为记者做起了讲解工作。他告诉记者,“过去,一旦孕妇初检被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必须采用羊水穿刺进行进一步检测,这一方法准确率虽高,但有流产风险。现在的无创基因检测,只需抽取5毫升静脉血液,通过基因测序仪检测分析,不仅方便而且安全”。
据介绍,华大基因2008年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研发。这项技术已经与62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疗机构合作, 截至目前,华大基因检测量已超过100万例,准确率高达99.9%。记者了解到,在湖北省,华大基因每月检测量超过2万例。
而目前,华大基因已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BGISEQ-500基因测序仪,较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和BGISEQ-100基因测序仪,灵敏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
八成员工来自本地高校
在武汉大学,特别是该校生命与科学学院,华大基因是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名词。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是我省最早与华大基因开展联合办学的高校,目前已培养出七届毕业生。
黄业彤告诉记者,“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每年都有四五个高年级学子,经过重重选拔,进入华大基因研究院学习和工作。他们经常介绍华大的学习工作环境及先进科研成果。”
华大基因湖北总经理周锐称,截至目前,华大基因与湖北的3所高校,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共培养了百余名优秀毕业生,而其中40%则留在了位于光谷生物城的华大基因工作或继续深造。
“当初,华大基因选择在武汉落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武汉乃大学之城,能为我们输送高质量人才,而目前武汉华大的人才构成则证明了这一点”。据悉,在华大基因的员工中,有80%都是武汉本地高校的毕业生。而每年入职员工的总数中有90%是武汉毕业生。
该校生物学基地班大二学生陆煊说:“光谷生物城是紧密连接生产、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典范,华大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讲述,学院有位13级的学长选择大三去华大继续完成本科课程,后期还可能继续在华大完成硕士和博士。她说:“一个企业能助力武大培养本科、硕士、博士,间接说明了它的科研实力。而在此次参观时,我了解到华大基因在疾病医学、农作物基因等领域的研究也屡屡登上《Nature》等国际顶尖期刊,这也说明了它的研究能力。”
(《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通讯员杨烁 曾明2016-5-16第6版)
创新成果令大学生齐叹:光谷生物城让我想留在武汉
13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参观完光谷生物城后,纷纷表示“光谷生物城让我想留在武汉”。
当天下午3时许,同学们来到光谷生物城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看到这样一个被记录的事实:光谷生物城聚集各类生物企业9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8家,2家收入突破100亿元,102家登陆各层次资本市场;光谷生物产业总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建成了基因工程药、分子育种、数字影像、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智慧医疗等特色领域;聚集了12个院士项目、22项国家千人计划、385个光谷“3551”人才计划项目,吸引4万名专业人才在此创新创业;这里诞生了植物源重组人血白蛋白、可控式胶囊内窥镜、蛋白质三维结构对比软件等一批世界领先成果,有200多个新药,其中已有40余个进入临床;这里产生了300多个二类以上医疗器械注册证、22个新兽药证书、29个国审作物新品种证书、56个生物农药登记证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区域品牌聚集发展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或试点在此布局。
众多成就让学子们唏嘘不已。该校生物学基地班大二学生陆煊不禁感慨,光谷生物城是生物专业学生的归宿,让我毕业后想留在武汉。
她解释说,光谷生物城能适应不同阶段、不同目标的生物专业毕业生发展需要。“想要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同学可以应聘企业里的实验员、技术员等,学以致用;想要创业的同学可以在这里找到良好的平台并与同行业者交流;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也希望在学成归来后,能在这里的企业中担任科学家,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所用”。
同为生物学专业的其他同学也纷纷告诉记者,除了生物城这个“优质基地”,武汉本身也是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有人认为,武汉是大学之城,有众多高校毕业生,有氛围。其他人则提到,武汉在交通、对外交流、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快速进步,留在这座城市工作发展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长江日报》 记者 黄哲 通讯员 李亮2016-5-16第6版)
大学生感慨:真正的光谷在创新创业企业里
“哇,这是我们学校的李老师!前不久还上过他的课呢!”参观成果展示中心时,同学们看到展示栏上有李老师的介绍时都倍感亲切。同学们口中的李老师名叫李凯扬,是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光谷生物城入驻企业的董事长。武大教授一下子成为了光谷与大学的纽带,拉近了之前神秘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同学们的距离。
“之前提起光谷,只知道繁华的光谷步行街。今天的参观彻底颠覆了这个想法,真正最具活力、最高大上、最能代表光谷的在创新创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里。”孙潇祎同学感叹,“作为一名武大学生,我感到非常骄傲,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是我们武大老师们筹建的呢。”
徐文华同学说,此次参观近距离接触了高新产业的概况,开阔了眼界,比如在成果展示中心看到了张启发院士的“红莲型”研究成果,而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度需要由目前的99.9999%提高到99.999999%才可上市等等前沿的生物技术,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物学技术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与实验室里,它是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话的含义。之前并没有感觉到生物的强大。参观完后,才知道自己之前理解的生物是片面的,原来生物这门学科包含这么多的内容,有这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谈及观后收获时,众同学感慨颇多。
参观完返校路上,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还没看够,不过瘾。”他们“抱怨”参观时间太短,希望有机会再来,甚至想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一下。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 张静 朱广宇 通讯员 杨烁 石蕾2016-5-16第6版)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