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友们做过什么后悔的事吗 |
看到有个答案非常准确:人的感受是按比例感知的
两个相关的例子:
开一个扬声器,的耳朵感受到一个音量;如果你打开另外一个扬声器,音量调到一样,声波的振幅达到了原来的两倍,但是你耳朵感受到的"音量"却远远不到两倍。而如果要达到"两倍音量"感知,你需要大概10个扬声器,“四倍"则需要100个扬声器
"被宰困境“:假设你买菜,一斤小白菜市场价5块钱,黑心菜农坑了你,卖你10块。知道真相的你眼泪流下来,愤恨不已;但是如果你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市场价500万,但是黑心商家收了你505万,知道真相的你,也许就没那么气愤,或者有,但是也没有买小白菜被坑一倍价钱那么羞耻。虽然理性上讲后一种你损失了多得多。
3岁经历了一年,那感觉一下过了生命的1/3;到了80岁,再经历一年,只是我经历岁月的1/80,而且人对世界的大多数新鲜感,和体验,都在小时候,年轻的时候体验过了,后面很多时候是无聊的重复,没有记忆的垃圾时间,会觉得很快
“比例感知”让我们对时间的概念,对数级增加。
关于“小时候感觉时间过得慢,长大后时间过得快”的现象,本质上与时间的非线性无关,而是源于人类认知和记忆的独特机制。以下从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并澄清其与时间本质的关系:
虽然无法改变物理时间,但可通过调节认知延缓主观时间流逝感:
1. 增加新体验:旅行、学习新技能、探索陌生环境,通过丰富记忆密度拉长时间感。
2. 专注当下:正念冥想(Mindfulness)能提高对当下的觉察,避免“自动模式”下的时间忽视。
3. 减少重复性:打破日常惯例,尝试不同的通勤路线、饮食搭配等,增加记忆锚点。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