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哪里可以挖挖挖? |
因带小孩的问题,我从自己的房子搬了出来,去我父母做早点生意的小区租了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考虑到这样我妈可以帮我带小孩的同时,也能兼顾下店里。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前因后果可以参考下我1年前的帖子。
在这边已经住了1年了,小孩也慢慢长大了,越来越调皮,虽然也有点家庭小矛盾,但都小事化了,无伤大雅。大一点的矛盾也就两次,我妈经常给我小孩看手机刷抖音,特别是小孩吃饭调皮的时候,我跟我妈吵过两次。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事情的走向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
我有一个亲哥,是家里的长子。十年前染上赌博,欠了一屁股,五年前跟人合伙开了一家烧烤火锅店,做了半年多倒闭,也欠了一屁股。这两次的经历,让本不富裕的父母,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我哥依然在做餐饮,一个不大不小的门店,早中晚餐都搞。我父母则经营着一个小店,仅仅做早餐,一般做到中午收摊。
我哥两个小孩,一个六年级,一个初一,也都是我父母一把手带大。他们住的地方离他们店十公里,但离他们小孩学校就几百米很近。我租的这个小区介于他们店和住的地方的中间位置,我父母的早餐店在这个小区大门口。
平常我们俩上班,我妈给我带小孩,我爸店里请了一个长期的阿姨帮忙,我们俩不加班,平常下班之后和周末节假日就全程接手小孩,晚上小孩跟我们睡。我妈则去忙店里的事情,一般就是准备明天的食材。早上我妈则会比我们起早1个多小时去店里帮下忙,等到阿姨来上班之后,再过来给我们带小孩。下午我爸收拾完摊子,去我侄子学校接他们两个放学,然后去他们住的地方给他们做饭吃,直到晚上8、9点我哥他们收完摊子回家之后才回来。
外人觉得我父母很累,实际上当初我们也考虑过让我爸妈把他们这个店关了。一个原因是我妈特别不想丢了这个店,租金很便宜,收益对两老头子来说也还行,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早些年他们被我哥掏空了,他们又没有退休金,能有个自己的稳定收入来源已经很好了,丢了我也觉得可惜。开头的故事基本上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自己搬出来跟他们一起住,但做这个决定之前,是不知道我爸要长期去照顾我侄子,因为嫂子说她爸后面长期来带。
本以为我爸去照顾他们的小孩也是一种妥协,慢慢的发现,周末和寒暑假大部分时间,要不就去我哥店里了,要不去我侄子他们那了,要不就带着我侄子去我哥店里了。我们非上班时间,甚至从来没有要他们给我看一下小孩,只想让他们休息一下或者去忙自己的事情。同样两边都有小孩,我这个小孩还更小,我爸似乎没花什么心思在我小孩身上。
通常有些事情其实习惯了也还好,不去深究其实也能慢慢接受。但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会压垮人们的心理防线。前段时间我哥店里请的阿姨离职不干了,他们两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于是打电话我妈,让她等我们下班到家之后,去他们店里帮下忙,估计是想要她帮一阵子直到过年,而我妈二话没说去了。我老婆生气了,我也有点生气,但我很快平息下来,我老婆脸色不太好,终于因为小孩子调皮了一下,导火索点燃了,我们都爆发了,大吵了一架。
事后,我仔细回想分析了一天一夜,我决定年后准备搬回去了,等到秋季小孩两岁半了送到幼儿园,报个晚托班。我把我的想法和我老婆沟通了,也同意了。一个原因是这边老小区,租的房子环境确实太差,20多年前的装修,另一个原因是不想再参与到家里的事情,不想内耗了,分开也许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解脱。我也把我的想法和我父母沟通了,只表明了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相必他们也不会懂的。因为一个总不断地在索取,一个也愿意不断地去输出,形成一个循环,永远在转圈跳不出来。
纵观我哥这三十多年,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和别人打架,初一没上完十几岁就出来打拼了,没有拼出什么名堂,父母一直在倒贴他。稍微好起来一点的时候,又因为犯错和决策失利,打回原形,伤痕累累,鸡犬不宁。
我上完大学二十多岁出来工作之后,没再向家里索取过,结婚时彩礼我出了大头,买房买车我找朋友帮了下忙,从没有跟父母开过一次口。如今带小孩子的事情,不得已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如此决定。我是希望他们能帮我照看小孩到幼儿园,并且趁着身体还做得动的时候(56岁),多做两年存点养老金回老家养老。谁曾想会让两个老人越来越累,家庭关系越来越疏远。
事到如今,我心里一直有很多难解的疑问:
1.我哥两个小孩都十多岁了,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去处理小孩子的问题吗?
2.是因为我生的是个女儿,我哥儿女双全,父母因为传统偏见而不重视我这边吗?
3.是因为我和我老婆不好相处,我哥嫂他们比较好相处吗?
4.是因为当初我们不该搬过来,坚持要守住这个店吗?
5.是因为现在我过的好点,我哥辛苦点,所以要持续的帮助他们吗?
6.还是说自古以来,大部分父母都偏向长子吗?
我知道这些疑问很难有机会解开了,因为我不太可能去跟父母,兄弟去沟通这些,也没有太多意义了。个人还是偏向相信6吧,既能宽慰自己,身边也有类似的案例。
何以解忧?唯有和坛友们吐露一下心声,若能帮我答疑解惑,实为快之。
附2个真实案例:
案例1:朋友1也是有一亲哥,老大,他是老二,两个儿子。老大在老家镇上,他父母给老大盖了一个独栋酒店,买了一辆A6。朋友1在武汉上班,房子买的有点远,现在小孩上小学,苦于换房问题,旧房卖不出去,家里没有实力支持了。
案例2:朋友2也有一亲哥,也是老大,他是老二,一个女儿。朋友2现在比他哥混的好很多,甚至甩了两条街。他爸经常住他哥那边,帮忙照顾小孩,很少来他们家住,即使来也是屁股没坐热就走了。他妈跟他媳妇有矛盾,也是基本上不来住了。他现在苦于二胎问题,担心后面没人带。
@r121_hb 你这历史水平也是没谁了
论坛深度潜水用户,你上一篇帖子也看到过,特此回复。
你的同龄人,这样的事情身边也有很多,包括自己,究其原因其实是两个孩子一碗水端不平,总想帮扶弱一点的那一个,想让弱一点的孩子好过点;父母对两个孩子的爱,的确会不同(可能会有点残忍),不是传统意义的重男轻女什么的,即使是同性别的两个孩子,感情也会不同,因为你和哥哥也是两个独立的人,脾气秉性都不同;父母生孩子,老大是全新体验,后面的都大差不差,何况性别还一致,都是儿子。
再者,带娃是有感情的,与你大哥的孩子长期相处,看着他们从吃奶到走路到上学,自然感情会深厚很多,你大哥的孩子是老两口第一代孙辈,第一次当爷爷奶奶,我相信那种幸福感前所未有。(人到中年、老年,孩子的纯真带来的快乐和情绪价值,无法比拟,大部分中国人的天性)
还记得你去年纠结带娃的事情,和我们情况很像,简直世另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确定搬回去了。作为过来人,幼儿园没那么简单,简直是病毒窝,经常生病,打电话叫把娃接回去,到时候你俩双职工只能有一个人总是请假,放弃职业上升期。
但这种情况的确让人会心理不舒服,要想大家庭和和美美就得有人愿意吃亏。我的做法是尽本心,总体而言,你要把自己小家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觉得老小区居住环境不好,换一套房子租,自己搞点软装,搞点绿植,娃再大点就好了。
很多事情经不起深究,在这个世界上,你父母、老婆、孩子依然是最爱你的人。
快过年了,开心点。
哈哈,字里行间感觉你跟你哥也没啥感情,你哥对于你来说跟一个路人也差不多,由此推测你跟父母之间的感情应该也不如你哥;
客观来说,你父母补贴你哥更多,但是你哥没怎么读书混的不如你,那不是应该的吗?
假设你生了2个娃,有个娃混的差,你不会想多帮下他们?
从你的角度觉得不公平,也能理解,但问题是你妈也帮你带娃了啊,而且这次突发有事也是等你们下班后再去啊,我感觉没啥做的很过分的地方
总之,男人的心胸还是要大度一些(当然有人又会说我圣母),与其把精力放在自己家庭的无畏内耗上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的整个大家庭变的更好
@chandlerbing 谢谢指点,确实我和我哥关系不是很好,因为他那两次失败的经历,将整个家里弄得鸡犬不宁,因为赌博多次跟我借钱未果关系闹僵,因为让我帮他开车撞树骗保我未答应关系闹僵,等等事例依然清晰在眼前。混的好不好大概跟学历没啥多大必然关系吧,跟我同龄人初中学历的,不是一样开着X5。我核心的问题不是争父母给了他多少,而是作为成年男人,能不给家里添乱,能体谅父母的辛苦,能把自己小孩照顾好,好像他一样也没有做到吧。如果说父母帮了他这么多,他能越过越好,我自然是欣慰的,但结果往往是反的。我自我调节能力其实还不错,平常也会开导我老婆,但呆在一起总归会积压不少的矛盾,所以还是分开为好,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不把自己的精力搞得太差了。
@ccccHHHH 谢谢老铁的关注,你分析的确实让我陷入了深思,每个家庭何尝不都是这样呢?多子女之间的矛盾,父母不可能平衡好所有这些关系,总得有人付出,作出妥协。从小父母在外打工,将我带在身边上完小学,我是深刻知道他们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一直梦想能改变这个家庭。但谈何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龙成凤,只怪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大材。那么退一步,我不给父母添加负担,这个起码我基本上做到了,在我参加工作到他们帮我带小孩之前。作为步入老年的他们,我是没想到他们依然过的这么累,这么辛苦。回想起我小时候,父母同样很辛苦,但我内心是快乐的,童年是完整的。我不存在跟我哥争啥宠的,本身就没有什么值得可以争的东西。就像我朋友跟我说过,跟兄弟永远是亲戚关系,跟父母才是亲人关系。我只是希望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那么艰辛,早点退休,好好放松下来,享受一下生活,仅此而已。
深度代入进去了。我也是家里长子,与你相反的是,我读了书,而我弟弟没有读书。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照顾我弟弟的工作,还帮他进了一家外企。 但十几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因为我的付出,跟我关系多亲密,而是越来越疏远。
其实楼主表面谈的是偏心于谁,底层谈的是“作为父母的孩子,我值不值得被关爱,我能不能感受到被服务偏爱”
而这个感受是需要一而再的确定,确定了就会心安一些。
你大哥与你目前的成就不同,生活境遇不同, 关键在于 他的决策集 与你的决策集不同,他的决策集参考系是他的那些朋友,周围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如你文中说的“帮他开车撞树骗保的事情”) ,你的决策集可能除开周围人之外还有书,网络,自己的做事的原则,但终究你周围人的参照系比你哥要高一点(因为你读过书有大学同学,而大学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而你哥的参照系可能是他玩得好的那一群人)
你的决策集是可以持续更新的, 你哥哥,父母的决策集相对比较小,闭环,更新的很慢。
令人难以改变的是,你父母的决策集和你哥哥的决策集 重叠度 一定高于你。
观念的鸿沟,本质是参照系不一致。
多孩家庭为什么多见 兄弟不和? 因为“同一性决定了斗争性”,创造同一性的人是父母,改变不了。 每个人的解法不同,是拉大差距破解,还是寻找共识,扩大共识,一同面对外部挑战 ,两条路都不好走。
归根结底,看见自己最重要。 这是一切主观能动性的来源。
@hubeifengge 谢谢指点,我深有同感,我和老哥包括我父母真的很少很少有深层次的交流,只能谈一些家长里短。我和朋友可以聊经济,军事,政治,人情世故,职场冷暖,官场风云。这也是决定了我和家人之间的精神层面不是很富足的,甚至因为观念上的一些不同和产生矛盾隔阂。
你说的很对,我父母和我哥的决策集重叠度肯定是高于我的,他们又是干同一个行业,他们之间的交流肯定是多于我,甚至吃苦耐劳的能力远远高于我。这一切我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客观存在而无法改变的。
我实际上最苦恼的是,希望我哥不要过度依赖于父母,不管是经济方面、生活方面,还是工作方面,有很多事情实际上是可以自己去解决的,无非就是取舍的问题,就好比我1年前的帖子,遇到带小孩子的问题,总不是有办法自己去解决。当然这个问题我也可以当面去跟我哥谈,但以我哥的心智,又会和我闹翻天,视为仇人。
作为中年男人,真的能不让父母操心,不给父母担子,把自己小家顾好,我觉得就很不容易了。我有时候回到家,都见不到两老头的人,一个去给我哥小孩做饭,一个去我哥店里帮忙,白天还要搞自己店里的事,弄得给我带小孩,貌似成为了他们的累赘一样,让我不得不内耗。
你说的也很对,看清自己最重要,我注定是要独立出来的,不可能一直跟他们掺和一起,小孩子也两岁多了,正是考虑脱离他们自己去解决的时候了。传统的农村家庭多子女出身,文化程度和经济能力又不均衡,注定得有人付出,有人依赖,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
@hys000125
损有余而补不足,挺好。
过年回去时也是同感。
背景
我从18年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在外地了,仅逢年过节时回家一趟,与父母通话也仅两周联系一下,唠下家常
亲哥受教育水平并不高,且在外面之前也欠了很高的外债,目前家工作做金融业(贷款办理)月收入不固定,少的情况下万把块,多的时候两三万把。
父母农民出身,早些年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攒了一些积蓄,但最近10年因病也没有多少收入来源,且最近半年原单位解散了只能领失业补助,后续通过挂名的形式来缴纳社保。
父母之前帮衬着将我哥通过我贷款的金额进行了偿还(总额大概为14万),其余不知情的外债并没有帮还。且他今年年底说要买车,我本意是想让他先买一个二手车开着练练,毕竟驾照才考到科二。年底回到家里后,发现他已经买了理想L7,且因其被限高导致无法办理分期(五年贷款,每月5000左右还款金额),又将其贷款信息绑定给了父母,也就意味着如果他出现了经济来源问题,可能会导致家庭情况更为复杂。
目前家里据我所知没有多少的积蓄,且父母年事已高也快到了养老的年纪,过些年退休金估摸着也就两三千的样子。
很多时候可以感觉到父母对于他的关爱,是要远远高于我的,年尾时因为这事和家里人沟通,但我的建议很少能听进去,所以我挺迷茫的。
换位思考过,但感觉这种事情愈发无法理解,感觉对于家而言,我或许是一个外人,且对于父母后面养老的问题不知所措。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